為何AK47能成為非洲武裝標配武器?

電影《卡拉什尼科夫》劇照,記述卡大師研製AK47的歷程。

為何AK47能成為非洲武裝標配武器?

卡拉什尼科夫大師是參加過衛國戰爭的人,當然知道戰士們需要什麼樣的槍,在參考了“人民的衝鋒槍”PPS/PPSH和德軍STG44之後研製了AK47突擊步槍,其設計理念就是在大規模戰爭期間新兵乃至青壯男女都可以使用的槍,要求的是:機械效能可靠,在惡劣環境、日常保養很少的野戰條件下故障率極低;子彈威力適中、槍械結構簡單、零部件加工尺寸略放寬便於戰爭期間大規模製造…為何要有這些設計理念呢?就是因為戰爭爆發之後,兵源素質參差不齊,往往訓練不到6周的時間就上了戰場(衛國戰爭時期僅4周)這樣的新兵到了戰場不可能熟練使用較複雜的武器,看到敵人能開槍、能把槍拆卸組裝就可以,至於說瞄準射擊到了戰場上再學習在練習。

為何AK47能成為非洲武裝標配武器?

而衛國戰爭之後蘇軍的機械化程度有了極大的提高,坦克、大炮、火箭炮是核心武器,一陣火力急襲之後步兵乘坐坦克急駛到敵陣地前,又是一陣排槍…戰鬥結束了!這種坦克叢集衝擊就是要火力猛、行動快沒時間瞄準射擊,而AK47都符合這些戰鬥要求,也順理成章的成為蘇軍戰後第一代步槍。

為何AK47能成為非洲武裝標配武器?

也正是AK47這些特點被非洲國家的軍隊看中了,因為非洲軍隊的素質普遍不高,部隊的各種條令條例也不嚴格,訓練水平很低,地方民兵組織(游擊隊)更是沒有新兵連訓練一說,當兵第一天就發一支槍自己研究去吧,所以不論是正規軍還是地方武裝都喜歡AK47這種不需要怎麼保養、扣動扳機就能射擊的武器,再加上蘇聯這種工業化強國製造AK47這樣的槍非常容易,流水線製造一年幾百萬支不成問題,冷戰期間美蘇都在找幫手加入自己的陣營,非洲又是主要爭奪的大陸,蘇聯槍械和其它裝備源源不斷地運到了非洲盟友,據說有幾千萬支AK47遍佈在非洲大陸。

為何AK47能成為非洲武裝標配武器?

但是這些易於使用,價格便宜突擊步槍成了戰亂的標誌,許多未成年的孩子成了“童子軍”!幹起來殺人放火的勾當,成為非洲大陸赤貧主因。

總得來說AK47是簡單實用的代名詞,它作為低技術武器被大量的低技術部隊使用,而生產它的國家蘇聯早在40多年前就換裝了小口徑突擊步槍,但仍然有上千萬支的儲備,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