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彈力圖概要

血栓彈力圖(thromboela-stogram,TEG)是反映血液凝固動態變化(包括纖維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狀態和凝狀的堅固性,彈力度)的指標,因此影響血栓彈力圖的因素主要有:紅細胞的聚集狀態、紅細胞的剛性、血凝的速度,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活性的高低等。

血栓彈力圖的主要指標有:①反應時間(R)表示被檢樣品中尚無纖維蛋白形成;②凝固時間(K)表示被檢樣品中開始形成纖維蛋白,具有一定的堅固性;③圖中兩側曲線的最寬距離(MA)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④血栓彈力圖(ε),表示血栓的彈性的大小。⑤最大凝固時間(m),表示凝固時間至最大振幅的時間。血栓彈力圖均用血栓彈力圖儀進行檢測。

血液凝固過程的最終結果是形成血凝塊,血凝塊的物理性質(速率、硬度、穩定性)將決定病人是否具有正常的凝血功能,是否會出血或形成血栓。血栓彈力圖儀透過對血樣凝血過程進行監控、測度、分析,對患者凝血情況做出定量和定性預測。隨著血凝塊的形成、回縮和/或溶解,電腦控制的血栓彈力圖儀能自動記錄動力學變化,繪出血栓彈力圖(TEG)。血栓彈力圖儀是對凝血全過程進行動態、完整、連續、真實再現的一種檢測手段。

血栓彈力圖專案解讀

R:凝血因子反應時間,反映參加凝血啟動過程的凝血因子的綜合作用,代表凝血因子的總體活性。

MA:最大振幅,反映已形成的血凝塊的最大強度或硬度,主要代表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K和α角:二者均是血凝塊聚合速度引數,反映血凝塊形成的速率,代表纖維蛋白原的功能與水平。

LY30:MA值出現後30分鐘內血凝塊溶解百分比,反映纖溶活性。

EPL:預測MA值出現後30分鐘內血凝塊溶解百分比,反映纖溶活性。

CI:綜合凝血指數,反映不同條件下凝血的綜合狀態。

AA抑制率(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反映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後病人血小板抑制的百分率,大於等於50%藥物起效。

ADP抑制率(二磷酸腺酐抑制率):反映服用波利維等藥物後病人血小板抑制的百分率,大於等於30%藥物起效。

血栓彈力圖優勢

目前臨床上通常用PT、APTT、PLT、D-dimer等做為凝血功能常規篩查,但由於方法學上的侷限性導致其無法覆蓋整個凝血過程,只能針對凝血因子水平、纖維蛋白原水平、血小板數量、降解產物分別探查。

血栓彈力圖(TEG)試驗是對血液凝固及纖溶過程的動態監測,能夠完整表達凝血過程中各部分之間的作用及相互聯絡,提示患者的真實凝血情況。

血栓彈力圖試驗由於涵蓋內、外源性凝血通路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等綜合因素,可以幫助做出整理傾向上的判斷以及個體化,個性化的凝血分析。是符合臨床需求的、更全面、更具體的基礎凝血檢測。

目前血栓彈力圖的種類和主要用途

血栓彈力圖概要

血栓彈力圖樣本時間要求

普通和肝素酶檢測:動脈或靜脈全血——枸櫞酸(藍蓋)抗凝管一份

血小板圖檢測:動脈或靜脈全血——枸櫞酸(藍蓋)和肝素化(綠蓋)抗 凝管各一份

檢測時間:全部血樣2h以內檢測,枸櫞酸抗凝管要>15min後檢測。

普通血栓彈力圖示例

血栓彈力圖概要

A:正常 B:高凝狀態 C:低凝狀態 D:原發性高纖溶狀態

TEG可實時評估新鮮或枸櫞酸化全血中血凝塊形成的黏彈性。這項試驗將多種凝血試驗(PT、PTT、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計數)得出的資訊整合到一張圖中,同時提供有關凝血啟動、凝血強度和纖溶的資訊。其在臨床上大多作為體外迴圈和肝臟移植期間的即時輔助檢測。

TEG是血凝塊形成和溶解的功能性檢測方法,理論上非常適用於監測創傷後凝血病的進展或緩解情況。TEG引數已對照標準實驗室檢查、TEG凝血酶-抗凝血酶複合物水平,以及旋轉血栓彈力圖(rotational thromboelastometry, RoTEM)優球蛋白凝塊溶解時間進行了驗證。凝血級聯反應的具體要素,可以在有特定凝血啟用物或抑制物的條件下測定。

儘管標準凝血試驗結果正常,多項研究採用了TEG來診斷中度創傷後即刻的低凝狀態和遲發的高凝狀態。一些涉及創傷患者的研究顯示TEG引數與死亡率增高相關。基於RoTEM的引數的臨界值與標準實驗室輸血臨界值相關。

基於TEG的纖溶表型

已有研究證實重度創傷後正常纖溶發生了改變,且TEG的應用有助於快速診斷這種情,因此人們重新開始關注將抗纖溶治療用於急性出血。

早期研究側重於纖溶亢進的經驗治療和靶向治療,且提出創傷後纖溶亢進與死亡率增加相關。一項研究顯示,與不存在纖溶亢進的患者組相比,纖溶亢進患者組的死亡率顯著更高(77% vs 41%)。但有研究發現,根據TEG引數LY30,除正常生理性纖溶外,還有2種不同的創傷相關纖溶表型。

血栓彈力圖概要

——-J Healthc Eng

2022 Jan 6;2022:2754727。

doi: 10。1155/2022/2754727。

eCollection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