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追,在臺風天裡感受“不斷有人抽耳光”。這些“追風者”,一見颱風就興奮?

超強颱風

“軒嵐

諾”來了,這是今年首個超強颱風,長三角多地已經發布颱風預警。颱風威力不容小覷,

上海關閉景觀燈,浙江氣象預警已達80條!旅遊團取消

。但有一群追風者,總是選擇在這樣的時候“逆行”出門,穿越狂風暴雨,奔赴臺風中心……

追風少年,想用鏡頭為氣象科普出份力

2019年,當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8月10日凌晨在浙江溫嶺沿海登陸,這也

蘇鏑坷第一個真正意義上追的颱風。

那一年,蘇鏑坷剛高考完,就請爸爸當司機,開啟了“帶爹追風”。父子倆臨時決定到上海金山進行風力實測,拍攝颱風畫面。“利奇馬”到上海時已經有所減弱,但他們依舊看到——路兩邊的灌木叢被吹得東倒西歪,彎曲的角度幾乎和地面平行;雨點橫著打過來,又大又重,一下下砸在車身上,在車窗上留下水印,又快速消失;強風咆哮著拍打車窗玻璃,發出低沉的怒吼;周圍被瀰漫的水霧包圍,什麼都看不清楚。

“我爸往海邊的方向開了一段,說追不動了。” 蘇鏑坷能明顯感覺到,車身都在搖晃,爸爸握方向盤的手抓得特別緊。

拼命追,在臺風天裡感受“不斷有人抽耳光”。這些“追風者”,一見颱風就興奮?

蘇鏑坷正在拍攝風暴。受訪者供圖

暴風雨前的平靜、風雨來臨時的咆哮、風暴過後的傷痕,都成了蘇鏑坷鏡頭中的畫面。蘇鏑坷說:“2019年超強颱風‘利奇馬’,2019年臺風‘米娜’,2021年強颱風‘煙花’,如果算上我追擊過的所有天氣事件,加上洪水追擊,已經超過2萬公里。”僅2021年,他已完成100次風暴追擊。

蘇鏑坷喜歡氣象和攝影,他把自己

追風的經歷用影片記錄下來,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併成為了一名氣象博主。觀眾隔著螢幕感受颱風,看著整個鏡頭跟著車子一起顫抖。

拼命追,在臺風天裡感受“不斷有人抽耳光”。這些“追風者”,一見颱風就興奮?

正在追風的蘇鏑坷。

蘇鏑坷說,

希望能讓更多人透過他的追風“拍攝”來了解氣象,“用自己的方式,為防災出一份力。”

“在觀測點,就像不斷有人在抽你耳光”

比蘇鏑坷更專業的,是中國氣象局上海臺風研究所副所長湯傑帶領的野外監測團隊。2019年為了追“利奇馬”,他們一行十餘人,在浙江舟山,釋放了臭氧探空氣球,探測颱風中臭氧濃度的分佈,從而進一步探究颱風登陸對平流層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影響。

放到第三隻時,正值颱風在溫嶺登陸。“觀測點風力在10級以上,站都站不穩,眼睛也睜不開。” 湯傑說,“雨打在臉上

,就像不斷有人在抽你耳光,或是拿小石子往你臉上扔,風裡面哪怕只有一張紙片,或是小樹枝,都可能把人打傷。

”但此時正是獲取資料的好機會。

拼命追,在臺風天裡感受“不斷有人抽耳光”。這些“追風者”,一見颱風就興奮?

上海臺風所的科研工作者正在給臭氧氣球充氣。

湯傑2006年進入中國氣象局上海臺風研究所,

某次在福建北部做颱風野外監測,遇上海水倒灌,停在海邊的觀測車被水淹了,車輪斷電,眼看著水位一點點上漲,人坐在車裡,絲毫沒有辦法,最後在救援人員幫助下撤離,“再晚十分鐘,後果不堪設想”。

拼命追,在臺風天裡感受“不斷有人抽耳光”。這些“追風者”,一見颱風就興奮?

上海臺風所科研工作者正在釋放臭氧探空氣球。

追風這麼危險,值得嗎?

雖然有風險,但追風者的工作是很有意義的——用影像記錄颱風、颶風、龍捲風等一手資料,

向公眾展現其中危害,同時為科學研究和預報工作提供參考

蘇鏑坷在高考後成為了一名中國傳媒大學攝影系的學生,他接過商業拍攝、後期製作的工作,後來做了氣象科普相關的影片博主。他說,想利用自己積累的素材,製作一部追風紀錄片,他認為相比用特效合成的災難電影,呈現風暴的真實畫面,更能激發大眾對自然的認識。

拼命追,在臺風天裡感受“不斷有人抽耳光”。這些“追風者”,一見颱風就興奮?

蘇鏑坷的B站首頁

氣象和每個人息息相關。追風者的每一次出發,每一次記錄,都是為了提升颱風預報的及時性和準確度。

湯傑說,他們的“追風”工作能給天氣預報以幫助,颱風到底多強?還能維持多久?影響哪些地方?這些都需要既往的大量資料做支撐。另外,沿海的超高建築、超長建築怎麼建,沿海港口哪裡更適合避風,颱風來時鐵路、公路、港口是否需要封航,都需要根據實際監測到的颱風資料下判斷、做決策。拿到一手資料是第一步,主要是為之後防災減災標準的制定,和一系列的深度應用做準備。

拼命追,在臺風天裡感受“不斷有人抽耳光”。這些“追風者”,一見颱風就興奮?

上海臺風所的颱風移動監測車。

上海臺風所目前已上線了一個名為“颱風檢索系統”的微信小程式,這是為公眾提供颱風動態的免費產品。近些年,長三角地區高解析度的數值預報產品種類已達上百種,空間解析度不斷提高,從9公里到3公里,再到1公里,因為長三角的數值預報系統精準性高,已經成了預報員們的“香餑餑”。

追風者們還在奔赴的路上。於他們而言,這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事業。

拼命追,在臺風天裡感受“不斷有人抽耳光”。這些“追風者”,一見颱風就興奮?

風暴過境後的彩虹

話匣子綜合自上觀新聞、新京報

編輯: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