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英雄,究竟忍受著怎樣的低溫考驗?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長津湖》?

這部創下了國產大片投資天花板的國產電影,主要是以抗美援朝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這群英雄,究竟忍受著怎樣的低溫考驗?

在這樣極寒嚴酷的環境下,一群東線作戰部隊憑藉著鋼鐵般的意志、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最終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態勢。

電影最讓小康醫生留下深刻印象,也是讓所有人都為之震撼的一幕——一個連的志願軍戰士被活活凍死在陣地上,無一人生還。

這群英雄,究竟忍受著怎樣的低溫考驗?

也許有人認為這只是電影的手法。

但歷史上的確是存在,據記載,當時作戰期間長津湖的氣溫都在零下30℃左右,這些參戰的

125名官兵是志願軍第20軍59師177團6連的戰士

,作戰任務緊急,裝備單薄,防寒措施嚴重不足。

對比當時美軍的充足供給和先進的武器,中國人民志願軍儘管付出了慘痛的犧牲,但依然為了執行作戰任務趴在天寒地凍的雪地上,直到被凍死也未曾動一下。

這群最可愛的人,也是一直最剛強的中國軍人,他們用自身詮釋了戰鬥熱血以及捨生忘死的戰鬥精神。

這群英雄,究竟忍受著怎樣的低溫考驗?

人體,到底有耐溫?

事實上,人體本身自有一個恆定、標準的體溫範圍,大約在36°~37°之間,目的是能夠保障身體機能能夠正常運轉。

若人體超過或者低於這個溫度,就會影響到人體生理機能,嚴重者就會危及性命。

與此同時,若外界環境溫度發生變化,人體也有較強的自我調節體溫的功能,能夠進行自我溫度調節,從而保持體溫恆定。

當人在裸體狀態下,在氣溫27℃以下,或者穿上薄衣服休息在氣溫19℃以下的環境中,就會出現熱量

“入不敷出”

的負平衡。

而手在10℃且風較大時,手的面板溫度也會逐漸降低,當手的面板溫度下降到15。5℃以下,手就會開始凍僵,動作也會變得遲鈍起來。

這群英雄,究竟忍受著怎樣的低溫考驗?

為何天一冷,動作的靈敏度就會下降?

要知道,人體產熱較多的部位主要來自兩個部位——-大腦和內臟,大概佔了整體的70%的熱能。

而肌肉隨著人體的行動變化,產生熱量變化幅度也就越大,尤其是在距離運動,肌肉貢獻了大約90%的熱量。

因此,在極為寒冷的情況下,人體就會發抖。

這群英雄,究竟忍受著怎樣的低溫考驗?

人體受凍之後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呢?

一、發抖

身體受凍之後,人體會首先會出現發抖的情況,甚至嘴唇部位都會出現哆嗦的情況,牙齒也會不停地打顫,導致無法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當身體突然受到寒氣的侵襲時,面板表面的溫度就會快速下降,從而刺激到大腦神經,大腦神經就會發出訊號,使得

骨骼肌快速收縮

,這樣一來,就能夠產生熱量防止機體被凍傷。

二、面板變化

人體的面板中有著許多的毛細血管,這些毛細血管如果突然受到寒氣的侵襲,會快速地收縮。這樣一來,就會使

毛細血管裡面的血液流量增多

,人的面板就會出現發紅的情況。

如果受凍較為嚴重,面板顏色會轉成紫色或青紫色。如果受凍後出現這種顏色,則表示人體受凍嚴重。如果不加以保暖的話,會使面板出現凍瘡。

三、流涕打噴嚏

流涕、打噴嚏是受凍後一個非常明顯的症狀表現。

當人體處於一個比較寒冷的狀態的時候,冷空氣就會刺激到鼻腔黏膜,導致鼻腔粘膜中的毛細血管受到強烈性的刺激,從而出現快速的擴張現象,這時就會表現出鼻涕多的症狀。

另外,當寒風刺激到鼻粘膜之後,就會出現不斷打噴嚏的現象。而打噴嚏以及流鼻涕之後,接著就會出現鼻塞的症狀。

這群英雄,究竟忍受著怎樣的低溫考驗?

沒有他們的犧牲,何來我們如今的盛世太平?

在長津湖戰役中,這群志願軍面臨重重困難——食物短缺,身體攝入的熱量嚴重不足;伏擊敵人,長時間臥地無法運動;再加上零下30℃的低溫環境,保暖措施和裝備嚴重不足……。

即便面對這樣困難的環境,他們心中依然忘不了祖國的人民,以及軍人的榮耀,這種冰雕連的背後,卻是中華民族不願被欺凌、拼死血戰的真實寫照。

就正如電影中的所說:如果這場仗我們不打,將是我們下一代打!

無數先輩浴血奮戰,用犧牲換來現在的盛世太平!

我們應該珍惜當下,銘記歷史,願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

再次致敬這群最可愛的人!

這群英雄,究竟忍受著怎樣的低溫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