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助力校企融合創新

攜手產學研發展之路

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9月23日,2022江蘇-英國技術交流周活動在蘇州完美閉幕,來自江蘇和英國的50多所高水平大學以及來自產業界的代表參與了活動。本次交流周由西交利物浦大學、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聯盟聯合主辦,在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的指導下,攜手蘇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聯盟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共同舉辦此次盛會。

2022江蘇-英國技術交流周以“共建國際產學研合作生態,賦能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四大領域,邀請高校科研機構、創新研發企業、智慧財產權諮詢機構和金融投資機構的專家學者、技術精英和企業高管共聚一堂,圍繞重點行業的新技術、新理論、新應用等進行深度探討,為行業發展提供策略思路和落地方案,為產學研整體生態建設建言獻策。

在技術交流週期間

採用線上線下雙頻溝通

為大家帶來了

主題論壇、專案路演、技術展廳、供需對接等精彩版塊

建生態,促交流

校企合作深度佈局

9月19日

2022江蘇-英國技術交流周主題論壇

透過線下會議和現場直播的方式

順利舉行

會上,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校長丁憶民博士、江蘇省教育廳對外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施蘊玉女士和英國駐上海領事館科技領事Stephen Brennan先生代表主辦方和指導單位為本次論壇致辭。會議還邀請了江蘇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蘇州市市場監管局(智慧財產權局)、蘇州市工業園區科創委、蘇州市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等領導,以及西交利物浦大學助理副校長(科研)馬飛博士、萊斯特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學院院士董洪標教授等學術界和產業界代表也應邀出席了活動。

丁憶民博士表示:

西交利物浦大學經過十六年的探索發展,已全面啟動3。0模式,在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基礎上,以更為開放的姿態走進社會,發揮粘合劑和發酵劑的作用……我們希望透過搭建國際合作平臺,構建起高校和區域產業之間產學研新合作態勢。

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校長丁憶民博士

施處長也對江蘇-英國技術交流周這一專業平臺的發展提出三點希望,她強調:

一是希望藉助本次活動可以撬動更多資源,實現校企合作從緊密結合到深度融合的突破;二是希望交流周的作用越來越大,更好的發揮高校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和服務功能,助力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三是希望交流周影響越來越大,成為中英雙方教育科技交流的品牌活動,成為構建國際產學研合作及創新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

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江蘇省教育廳對外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施蘊玉女士

Stephen Brennan先生指出:

中英兩國之間的科學交流歷史悠久,英國皇家學會與中國之間的交流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如今,我們看到中英雙方的科研學者建立了牢固的夥伴關係。中英兩國在研究和創新方面的合作世界領先,並推動了人類知識的邊界。

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英國駐上海領事館科技領事Stephen Brennan先生

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萊斯特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學院院士董洪標教授重點展示了中英雙方科研合作成果、國際科研人才培養和英國高校科研經費來源的資料;也解讀了近年來,英國高校在國際專家學者交流以及國際專案合作方面的舉措。

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董洪標教授線上分享

高校研發轉化率低,是校企合作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除了溝通不充分,專案研發從0到1的突破也是高校和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西浦智慧工程學院院長、西浦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院長Eng Gee Lim教授在現場發表了《江蘇省資料科學與認知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的概念驗證中心》的主旨演講。他提出,高校在產學研合作中的強項是生態的搭建。從創意設計數字化中心、數字原型中心到開源開發中心、標準專利中心、測試檢定中心,西浦將依託江蘇省資料科學與認知計算工程研究中心,搭建出兩個階段五大環節的概念驗證中心生態圈。

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Eng Gee Lim教授現場分享

江蘇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院長、江蘇省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唐恆教授為大家分享了《中國高校專利轉化的演進與探索實踐》。唐主任指出,隨著我國經濟政策的轉變,高校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驅動作用也逐漸凸顯。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智慧財產權資訊服務中心等專項工作穩步推進,圍繞高校的專利轉化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

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唐恆教授現場分享

來自產業界的演講嘉賓

結合行業發展現狀

進一步分析了“0到1”的研發突破

在產學研合作中的重要性

對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產生的意義

江蘇集萃蘇科思科技有限公司應用數學部門經理陳皓博士在演講中提出,隨著產品迭代速度不斷加快,“開放式創新”成為當今高校與企業之間最常用的研發結構。從企業生產的角度出發,打通OEM價值鏈,打破從“0到1”的研發窘境,需要高校、政府、企業三方螺旋式層層遞進的合作模式。

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陳皓博士現場分享

聚思睿國際技術投資、風鈴科轉科技發展總經理張涵先生指出:

概念驗證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減少專案商業風險。

面對高失敗率的產品研發,無論是高校還是企業,都需要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中選取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向進行拓展研發。他在會上分享了將商品、智慧財產權和專案管理三個維度相結合的“硬科技新產品開發生命週期服務模型”,透過IP和MP的管理運用實現最終的商業目標。同時,從專案管理和團隊管理兩個維度剖析了概念驗證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強調透過概念驗證平臺培養出一批具有“工程思維”、“商業思維”和“產品思維”的創新複合型人才。

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張涵先生現場分享

聚能量,促對接

技術創新助力產業發展

為了更加充分的展示聯盟高校近年來的研發成果,本次技術交流周開通“線上技術展廳”版塊,徵集了來自東南大學、河海大學、蘇州大學、江蘇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崑山杜克大學等高校的近200個最新科研成果在線上進行展示。

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在交流週期間,以“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四大產業領域為主題的6場雲上路演活動精彩紛呈。來自西交利物浦大學、江蘇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蘇州科技大學、江南大學、常州大學、南通大學等高校的20個專案在線上進行了技術路演。

來自高校的專家學者們深度聚焦垂直領域的研發成果交流,從研發理論、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應用落地、商業前景等多個角度展開討論,共同推動高校技術創新的落地,促進高校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為產業界和投資界提供新的發展路徑,加快新舊發展動能的對接轉換。

與此同時,交流周協同

2022“科技鎮長團杯”蘇州國際創新挑戰賽

,面向江蘇、英國高校院所同步推送區域企業技術需求,持續開展技術供需對接,為技術供需雙方提供良性溝通渠道,搭建校企技術諮詢對接平臺。目前,平臺共釋出企業需求

335

項,協助江蘇-英國高校需求對接

70

餘次。

打破“產學研”國際合作壁壘,共育智慧財產權創新運營生態

產學研合作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脈搏

推動產業不斷轉型升級

更新迭代

當前,江蘇在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路通訊、奈米材料、智慧製造等新興產業,構築產業引領發展新優勢。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積極發揮學科專業特色,打造高校自身品牌優勢,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好支撐和服務。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力量,高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也要積極轉變視角,從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出發,在提升科技成果質量的同時,減少研發成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錯位率,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