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為啥這麼熱,原因找到了

讀研為啥這麼熱,原因找到了

圖/中國新聞圖片網

畢業生邁入千萬人時代,就業成為輿論焦點。

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相比今年這屆同比增加167萬人。從2011年到2019年的近十年間,高校畢業生人數也才增加了174萬人。

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評估,需要多個維度。薪資作為一項明顯指標,或可管中窺豹。

本科畢業生月薪不到六千,日前這一調研資料引發社會熱議。討論更熱烈的關注點,在於碩士畢業生的月薪超過一萬元,博士生更高。

學歷越高薪水越高,不少人感嘆讀研就對了。

差價

畢業生大展拳腳之際,免不了要討論月薪幾何。

日前,“本科畢業月平均起薪5825元”的話題,迅速登頂新浪微博熱搜。

據報道,北京大學“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課題組於2021年6月起,對高校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樣本包括東、中、西部地區19個省份的34所高校,樣本量超過2萬人。

調查顯示,

2021年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的月起薪算數平均值,分別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

;中位數分別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

本科5000多元的起薪,還是讓不少大學生感慨自己“被平均”了,並認為這一起薪調查“太樂觀”。

早在2019年,“應屆生月薪不足六千”曾一度衝上過熱搜榜第一。智聯招聘2019年的調研資料發現,

七成應屆生簽約月薪不到六千元

。BOSS直聘調研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8月底,企業為應屆生開出的

平均招聘薪資為5610元

兩三年過去了,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還未超過6000元。月薪不到6000元,意味著與納稅無緣。5000元的個稅起徵點,再加上租房支出的專項扣除,就把6000元的薪資穩穩蓋過了。

比本科生起薪5000多討論更熱烈的,是碩士生的起薪超過了10000元,博士生達到15000元。

顯而易見,學歷層次對薪資的影響顯著。根據各大高校每年度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本科生與碩士生的平均年薪相差近7萬元

;2020年南京大學本科生年薪比2019屆

上漲0.3萬元,碩士生則上漲了1.81萬元

而對大多博士生而言,30歲成家立業的年紀卻頗顯尷尬。不久前,博士生“月收入低”“錢不夠花”的現象,再次引發社會討論。

不過,一旦博士生畢了業走向工作崗位,吸金能力也非一般人可比。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博士畢業生年薪達到18。7萬元。

客觀來看,學歷價值在就業市場上得到有效體現,學歷越高收入也越多。名校畢業生的身價,也和普通高校畢業生有顯著差異。

升級

追求更好的就業機會、更高的薪酬待遇,不可否認學歷是一項有效的競爭力指標。

研究生比本科生在就業上具備優勢,前程無憂《2022高校畢業生秋招行情》顯示,在2021秋招中對4047名985/211的應屆畢業生調查發現,64%的本科畢業生表示會參加研究生考試。

近年來全國考研人數持續增長。

2017年首次突破200萬關口,2020年突破300萬,2022年突破400萬

。5年多時間,考研報名人數翻了一番。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全國報考人數為457萬,2021年報考人數為377萬,今年比去年上漲80萬,又一歷史新高。

提升就業競爭力,成為讀研的主要驅動力。一位HR坦言道,相比本科畢業生,現在更傾向於招聘研究生,研究生後期的發展空間也大一些。於是繼高考後,考研幾乎成為又一場“全民狂歡”。

而已經工作的上班族,也希望透過讀研來提升就業競爭力。在考生構成中,近年來往屆生佔比上升較快,無論是在“雙一流”高校還是“雙非”高校,這一現象都較為明顯。

在具體就業崗位的落實率上,理工科又明顯超過人文學科,日前“華為研究生年薪最高到45萬”刷屏朋友圈。近年來,積體電路、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興技術亟需發展,企業對技術崗人才的需求量較大。

不少人更進一步,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上述《2022高校畢業生秋招行情》顯示,有26%的碩士研究生考慮讀博。

2018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檔案,要求適度擴大博士研究生規模。

2020年我國博士生招生已超過10萬人,在學博士生接近50萬人,博士培養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高學歷帶來的就業機會、薪酬待遇、發展空間,無疑是畢業生能否留在大城市的重要籌碼。

清華、北大2021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在留京率上,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僅為16。1%,碩士畢業生為38。4%,博士畢業生為55。9%;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為42。33%,碩士畢業生為45。63%,博士畢業生為53。1%。

相比本科生,清北碩士生、博士生顯然更傾向於留在北京。

學歷

畢業生的薪酬,為何如此受重視?

薪資是就業競爭力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就業市場對高校培養質量的認可度。

大學畢業生質量的評估,可透過多個維度來解讀,比如畢業院校層次、學歷高低、擁有執業資格證書等,

其中薪資是最容易量化的

學歷越高,薪酬越高,這是客觀存在的。《The Case Against Education》一書指出,儘管文憑有水分,收入溢價是真實存在的。高中文憑的收入溢價為30%,大學文憑的收入溢價為70%;每多熬一年,收入增加5%-10%。

人們找工作需要文憑,因為文憑的一小部分是人力資本,大部分是訊號效應。訊號是三個層面的組合:智力、態度和努力、對現有社會秩序的遵從,後兩者對僱主來說更為重要。

不過,

當學歷之間的薪酬待遇差距越拉越大,“學歷高消費”的問題就會浮出水面

。在勞動力市場,

求職者學歷普遍提高,又會造成學歷通脹

在學歷消費效應下,用人單位會不斷抬高學歷門檻要求,過去專科生就能勝任的工作崗位,如今碩士學位起步。

近年來,當求職者人手一本研究生學歷證書,卻發現用人單位在強調本科第一學歷,儘管教育部不止一次強調“沒有第一學歷的概念”。

高校則以學歷為導向辦學,回報給學生的或是一紙文憑,而不是高質量的教育,並不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事實上,教育學者普遍認為,畢業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並非畢業生人數太多,而是高校培養人才的質量不高。

如今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時代,高學歷人才將逐漸步入常態化,

學歷社會中的就業競爭力,勢必要從學歷轉向能力

領英在亞太地區的一項調研顯示,約八成的企業在招聘時更看重技能,技能超過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成為企業在招聘時的首要考慮因素。

相比於根據學歷、專業、工作經歷評估人才,“以技能為導向”的招聘更能打破行業壁壘,在應對新的全球挑戰和行業升級時也更具生命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注:xxcbwx,24小時報料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