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打出隔空掌

一股神秘的力量似乎從地面生出,讓駕駛員難以操縱飛機和汽車,這股力量來自何方呢?

1932年,德國一架飛機在大西洋上空飛行時突發故障,飛機急速下降,眼看就要機毀人亡。突然“奇蹟”出現了,當飛機掉落到距離水面幾米之際,一股神奇的升力竟使機身自動拉平,並使飛機一直保持這個高度飛行,最後安然無恙地回到目的地!

這一偶然現象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經研究,科學家發現,當飛機接近地(水)面時,都會遇到一種特殊的地面效應:一種升舉力。

地面打出隔空掌

地面效應從何而來?

經常開車的人都知道,小轎車在高速行駛時會“打飄”,好像被某種力量向上託著一樣。這就是地面效應對小轎車的影響。而更快速掠地飛行的飛機,地面對它的影響更大。其實所有貼地或貼著水面高速行駛的機、車都會受到地面效應的影響。

為什麼會有地面效應呢?地面效應當然不是地面直接產生的,它是空氣的流動受到地面的影響後出現的氣流效應。

飛機在正常飛行時,途中受影響的空氣是以飛機翼展為直徑的空氣圓柱,這個範圍內的空氣柱會產生垂直飛機前進方向的快速渦旋氣流,超過這個範圍,渦旋氣流速度明顯減小,兩個翼展範圍之外,則渦旋氣流速度很小,可忽略。但是當飛機接近地面時,這個氣流圓柱的下半部分就被地面“擠扁”了,被“擠扁”的氣流柱同時對地面產生壓力、對飛機產生升舉力,這有點兒像氣墊船的氣墊作用。

飛機距離地面高度不同,地面效應的大小也不同。飛機距離地面兩個機翼的高度時,氣流柱才會受到地面的影響,飛機才會體會到地面效應,而飛機距離地面半個翼展(也就是1個機翼高)時,地面效應最大。

同樣道理,汽車在快速行駛時,受影響的空氣會產生快速的渦旋氣流,由於汽車車體本來就距離地面很近,因此這個快速氣流柱會受到地面擠壓,同時氣流柱又會對地面產生壓力,對汽車產生升舉力,讓汽車打飄。

降伏地面效應

地面效應不但在飛機即將墜機時,可以挽救飛機和乘客,還可以在飛機起飛時,讓飛機容易升空,看起來很有益。但是,對於沒有經驗的飛行員來說,地面效應未必是福,它反而是導致空難的一大原因。

地面打出隔空掌

尤其是小型飛機超負荷載重時,雖然可以在地面效應的作用下起飛,但是飛機一旦爬到一定高度,地面效應突然消失,由地面效應產生的升舉力也突然消失,氣流對飛機的總升舉力會小於飛機的重力,這就會導致飛機猛然下降,若飛行員經驗不足,來不及應對,就會出現墜機事故。

同樣道理,在飛機降落時,飛機也會因為地面效應的升舉力突然增加而速度改變,如果不懂得應對,被地面效應又抬得較高的飛機突然失去地面效應後,會處於失速狀態而突然下墜,這就很危險。

有經驗的飛行員該如何讓飛機降落呢?如果跑道夠長的話,就可以採用慢慢減速下降來應對地面效應產生的升力;另一個方法是在進入跑道之前就提前慢慢減速,這需要飛行員技術嫻熟。如果遇到上述被地面效應上舉的情況,則可以放棄直接降落,加速飛行,上升到一定高度後,繞圈回來再次降落。

無論對於轎車還是賽車,“打飄”會讓駕駛員難以控制汽車,還會讓汽車與地面之間的摩擦減小,汽車無法進一步加速。因此,對於汽車來說,人們希望消除地面效應的影響。

根據氣流壓強與速度的關係,空氣流速加快,壓強就會減小,因此賽車設計者們一般採用兩種方式防止賽車打飄:一種是在賽車體底部安裝向後吹的風扇,加速空氣流動,另一種方式是把車體底部設計成貼地的凸面,讓氣流透過地面與車體之間的狹縫時大大加速。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讓車體底部的壓強小於車體頂部的壓強,從而壓著汽車貼近地面,有效防止汽車打飄。

利用地面效應,看上去很美

地面效應雖然在某些方面是有害的,但是它對飛機、車船產生的升舉力卻是誘人的。科學家一直想利用地面效應來設計貼近地面(水面)行駛的車輛、艦船或飛機,這可以大大提高速度,減少耗能。

地面打出隔空掌

前面談到,對於飛機來說,地面效應有效的距離是一個翼展以內,而飛機在這麼低的空中掠地飛行,即使是經驗再豐富的飛行員也難以控制飛機,因為飛機飛行的高度實在太低了,一個不小心就會碰到地面,造成災難。而且地面往往並不平坦,海面則海浪滔天,快速飛行的飛機如何能夠確保在安全距離內飛行呢?

在如此低的位置飛行,反應稍慢一點,就容易出問題,但人的反應能力總是有限的,我們需要高度精確的控制裝置,來代替人類對飛機進行快速而精確的控制。這種裝置有始終與地(水)面接觸的感測器,它將地(水)面與機身之間的距離不斷傳給飛機的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再根據感測器的資料來控制飛機的升降舵,讓飛機及時上升或降落,讓飛機保持在距離水面或地面一定高度下飛行。另外,還可以對飛機機翼的下表面進行設計,使其更利於利用地面效應。

正是因為難以控制,雖然各國科學家早已在這方面投入研究,但至今還沒有正式開通利用地面效應的飛機航道。

水上翼船,貼水飛馳吧!

1956年,一艘被西方稱為“裡海怪物”的船舶以時速400千米的驚人速度掠過裡海海面時,整個西方都被震驚了。這是蘇聯秘密研究的怪船,它看上去是飛機的樣子,有機翼般的兩個翅膀,但它卻無法飛上高空,只能在海面上像氣墊船或箭艇一樣快速掠過。研究者把它叫做水上翼船。

與船相比,它比任何船隻都快,水上翼船可以在2小時內把200名左右的旅客送到1000千米以外的地方,這是其他任何船艦望塵莫及的。與飛機相比,水上翼船載貨或載客量要大得多,而且製造成本比飛機低,耗油也比飛機低得多。實驗證明,它比普通飛機載重大一倍,油耗省一半,航程可增加50%。它還不易被雷達發現,在水面上低空掠行,也不易受到水雷、魚雷等武器攻擊。

但水上翼船由於航速太快,又緊貼水面航行,無法急剎車、急轉彎,一旦在海面遇上普通船隻,很容易發生衝撞,因此需要為水上翼船專設海上航道,還需要高科技導航,以保障航行安全。條件太苛刻了,所以很少有國家願意真正開通水上翼船航線。只有英國打算在英吉利海峽開設專線,屆時,水上翼船穿過英吉利海峽只需10分鐘。

水上翼船雖然很快,但只能在風平浪靜的海面航行,浪高時就歇菜了。為了克服這個缺點,科學家又研究了類似水上翼船的水上飛機,例如德國研製的一種水上飛機可以在浪高超過1。5米的海面,以時速 200千米飛行。它還可以飛越灘頭、海洋、冰川、灌木林等地區,比直升機都快。經過完善後,它有望在將來被廣泛應用於登陸、運輸補給、掃雷佈雷、偵察巡邏、救生救護以及空中加油等。

科學家還設想了未來的“三棲”全能飛機,它既能在空中飛,又能在水面跑,還可以在水下一定深度潛航,它利用水面作為天然跑道,能在水面上起飛和降落,它可以與航空母艦配合,完成各種作戰需要。

目前科學家還想到了設計地面效應的火車,它有點像磁懸浮列車,有固定的道路,離開地面又貼地行駛,但它帶有車翼,利用的是空氣的浮力,行駛的成本比磁懸浮列車的低廉得多。只是它起飛時還需要噴氣起飛,而且行駛中還很容易受風、空氣渦流和天氣的影響。

相信不久的將來,利用地面效應的飛機和火車都將會擔當起運輸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