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農村小夥開的修腳店,要跑出第一個IPO嗎?

不起眼的修腳店開出6000多家,VC陷入了沉思。

作者:

楊文靜

“最近,我們在看連鎖修腳店。”一位消費投資人朋友面帶神秘,“沒想到街邊不起眼的修腳店,也能做出這麼大的生意。”

盯上連鎖修腳店,是因為他無意中看到了一家修腳店品牌驚人的資料——鄭遠元修腳店。官網顯示,鄭遠元修腳店迄今擁有6520多家連鎖門店,遍佈全國30個省份,生態產值達90億,還要

計劃開到10000家店

,被網友戲稱“宇宙第一修腳帝國”。

這家修腳巨無霸的創始人,是一位來自陝西農村的80後——鄭遠元。自小家境貧寒,他14歲就輟學離家,跟隨親戚學手藝。經過20多年打拼,鄭遠元從一個路邊擺攤的修腳工,開出第一家門店,繼而招納鄉親創業,2007年創立遠元集團,一躍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30多元的修腳能有多賺錢?”一些資深消費投資人也開始關注到了這一行業,而開出6000多家門店的鄭遠元修腳店自然也成為了不少投資人的研究物件。過去兩年,新消費投資圈一直追捧易複製、市場廣闊的專案,從奶茶店、咖啡店、零食店到拉麵館、火鍋店、滷味店、小酒館。。。。。卻沒想到修腳也能動輒開出上千家門店。這個不起眼的生意會跑出第一個IPO嗎?

陝西80後帶著老鄉修腳

開店6000多家,產值幹到90億

鄭遠元修腳,這個接地氣的名字背後,是一個80後草根逆襲的故事。

1983年,鄭遠元出生在陝西省紫陽縣的一個貧困農村。因家境貧寒,初中沒讀完的鄭遠元就輟學打工,帶著100塊錢,隻身到四川達州投奔姨父。為了學門能養活自己的手藝,鄭遠元跟著姨父一邊學中醫修腳,一邊在餐館洗盤子。

一晃數年過去,鄭遠元學過廚師,考過雜技,賣過玩具和工藝品,也終於從姨夫那裡學成出師,來到與達州相鄰的陝西漢中。幾次找工作被拒後,他只能在汽車運輸公司門口擺起地攤替人修腳。那一年,鄭遠元僅僅剛滿20歲。

80後農村小夥開的修腳店,要跑出第一個IPO嗎?

(圖片來源:鄭遠元微信公眾號)

地攤從早上10點擺到晚上,修腳3元,有時候一天就掙了120塊錢,這是鄭遠元最難忘懷的“第一桶金”。隨著修腳手藝逐漸成熟,鄭遠元修腳地攤口碑越來越好,每月收入也從幾百到了數千元。

轉折發生在2005年的一天。一位老人在他的修腳攤治好腳病後,建議鄭遠元開個門店正規幹,才能有更大的發展。鄭遠元考慮後覺得有道理,於是拿出全部積蓄租門面、辦執照,在當地開起30多平米的修腳店。不會取店名,鄭遠元直接用上了自己的名字。年底,第一家鄭遠元修腳店開張,姐姐和嫂子成為他的第一批員工。

修腳這門手藝,簡單易學,上手快、成本低,對於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鄉親朋來說,是一條快速致富的捷徑,鄭遠元從一開始就打算找親朋加入。但當他回到老家紫陽縣招攬員工時,老鄉們一開始並不能接受這樣的職業,甚至聲稱“一輩子吃不上飯,也不幹修腳這種工作”。

為了吸引更多老鄉,鄭遠元與當地政府合作,創辦免費培訓學校,鼓勵鄉親學成開店,並提供技術和資金幫助老鄉創業。隨著生意越來越紅火,修腳以往“低賤職業”的印象也逐漸被打破,越來越多老鄉加入進來,連鎖門店開出了漢中。

隨著連鎖店越來越多,2007年,遠元集團正式成立。這一年,鄭遠元24歲,成功從修腳學徒逆襲成為連鎖店老闆。

與專門面向高階市場的足浴店不同,鄭遠元修腳店走了一條“

農村包圍城市

”的道路,門店大多從三四線城市開始佈局,並攻佔各個中小社群。在門店擴張過程中,小區的大爺大媽成了主要消費者,加上一直低廉的價格,鄭遠元的口碑也從這時積攢了下來。

資料顯示,2016年,遠元集團營收13。8億元,到了2019年,達到76億元。如今,鄭遠元修腳店已經在全國30多個省開出了6500多家門店,集團生態產值達90億,成為足部健康行業店面最多、體量最大、員工最多的“獨角獸企業”。

官網顯示,鄭遠元也帶領集團與當地政府打造了“技能脫貧模式”,帶動了5萬多人就業,幫助2萬多貧困鄉親實現脫貧,

成功複製到18個地區

80後農村小夥開的修腳店,要跑出第一個IPO嗎?

“都說搞創新才能求發展,但都一股腦地跑去搞金融、搞技術、搞網際網路也不行,那畢竟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能去搞的,我們這些農村娃兒的創業路,或許應該更接地氣些。”鄭遠元曾在一次採訪中如是說。

農村包圍城市,可大量複製

修腳能撐起一個IPO嗎?

“如果說中國還有超過海底撈組織能力的服務業公司,我覺得是鄭遠元。”一位消費投資人分析稱。

這位投資人總結出三個原因:1,乾的活比海底撈苦,現在年輕人真的不愛幹,但鄭遠元源源不斷培訓了員工;2,都是老鄉,單一血統沒有省界的勾心鬥角,回家還要一起過年所以會隱忍;3,也正是因為是老鄉,非單純靠試圖之都的利益聯絡捆綁,還有老家面子來捆綁。

80後農村小夥開的修腳店,要跑出第一個IPO嗎?

事實上,別以為修腳是一門上不了檯面的生意,這個隱秘江湖已經誕生了多家連鎖巨頭。除了鄭遠元修腳外,消費投資人還頻頻提起另一修腳連鎖店——彭世修腳。與鄭遠元修腳類似,彭世修腳同樣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2000年,創始人彭有兵揣著4000塊錢,帶著祖傳手藝,從湖北來到鄭州,開出了第一家8平米的“彭世修腳屋”。從最初的家庭作坊到加盟直營,彭有兵一步步擴張至一線城市和海外,將門店開到了4000多家。

令人驚訝的是,這兩家修腳店品牌的營收十分可觀。據瞭解,憑藉最低30多元的修腳服務,鄭遠元如今的生態產值就已達到

90多億元

,而彭世修腳的年營收也達到了68億。

“在咖啡和拉麵風頭正盛的時候,不被資本關注的修腳巨頭早已碾壓了它們。”一位關注網際網路和消費的業內人士表示,“一年前,拉麵店、咖啡店等新消費品牌融資不斷,抄起來都是上億的資金,但在門店量和資料量在兩家修腳店面前,全都是弟弟。”

那麼,修腳這一門生意到底有多大?為何都是超級連鎖品牌?

一方面,行業門檻較低,門店具備可複製性。“修腳雖然需要手藝,但這一手藝在短期內易學成,可以在各個地區招攬零經驗的員工,只要有技術和資金,馬上就能開店。”一位鄭遠元連鎖店店員表示。

另一方面,修腳行業市場潛力巨大。“作為休閒服務行業,只要口碑好,就一定會有市場。”一位深耕服務行業的人士對投資界說。此外,也有投資人觀察到,曾經面向三四線市場中老年人的修腳足浴行業,如今在一二線市場也做得風生水起,並奇蹟般吸引到越來越多的80、90後,“有了年輕消費者,市場的增長率就有了保證。”

“哪有什麼新消費舊消費,提供好的產品與服務才值得消費。” 一位朋友體驗過一次修腳後,給出了最質樸的理由。

此外,

最為關鍵的還是會員連鎖模式

。“修腳店賣的不是便宜的修腳服務,賣的是會員模式。”某上海投資人一針見血,“店員會在服務過程中極力向消費者推薦會員卡,消費者一旦購買,門店的復購率就得到了保證。”而這在同樣身為服務行業的美髮店中也十分常見。

“修腳店要跑出第一個IPO嗎?”多位投資人一致表示並不會意外。如今,鄭遠元、彭世修腳等已經開遍大江南北,美髮行業也在不少城市開出了動輒數千家連鎖店,規模堪比街邊到處的奶茶店、滷味店。但想要做成上市公司,挑戰同樣也擺在了面前。

“此前某頭部機構曾瞭解過相關賽道,但隨後便放棄了。”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向投資界透露,他認為,修腳、理髮店不太具備資本擴張的潛質。“對於這類行業來說,賣出的是服務,而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消費品;真正的成本是人工,而不是原材料。因此,不論消費質量還是人工成本,都很難把控。”

“連鎖店真正的成本是服務質量的可複製性。如果複製成本高,則成為蜜雪冰城,以供應鏈為核心,加盟商是真正的客戶;如果複製成本低,則成為瑞幸,以銷售為核心,消費者是真正的客戶。”上述投資人如是說。

新消費燒錢的時代遠去

VC爭搶那些不需要融資的企業

儘管投資人對修腳店的還有一定爭議,但鄭遠元再次進入資本視野,也帶來了一個訊號:投資人不再盯著高增長的獲客率和使用者數,而是把眼光看向了那些“不需要融資”的企業。原因很簡單——

不需要融資的企業,意味著具有極強自我造血能力,能在任何時候活下去

不久前,剛剛披露招股書的蜜雪冰城帶給了一眾消費投資人振奮。完備的供應鏈、自負盈虧的能力,以及開店20000多家、年賺近20億的一系列數字,讓沉寂許久的消費投資人又看到了希望,朋友圈也活躍了起來。

而就在蜜雪冰城決定上市之前的唯一一輪融資中,高瓴、美團龍珠、CPE源峰等機構最終經歷了激烈競爭中入局,首次融資投後估值就達200億元。其中一家投資方告訴投資界,“為了搶到份額,當時各家都派出了最強戰隊。”

蜜雪冰城和鄭遠元所在的修腳行業乍一看沒什麼交集,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並不那麼需要融資

。創始人出身草根,企業都有至少10年的創業歷程,在各自的行業中穩紮穩打,不論是完備的供應鏈還是會員連鎖模式,他們都在這十多年裡沉澱出了自己的優勢,即便沒有資本進入,也能存活下來。

鄭遠元們無疑給VC圈帶來的另一個思路,越來越多投資人已經在反思:曾經跑馬圈地、爭搶使用者和消費者的網際網路投資模式是否可行?當資本不再支援,那些賠本貼錢留下的顧客,能不能讓新消費企業活下去?

答案往往是否定的。消費寒冬和自我造血能力已經被消費VC說倦了,網際網路投資模式在一家家新消費企業難以為繼的生存狀態下被證偽。“所有消費,未必都能用網際網路重做一遍。”任職一家知名VC機構的張琳直言。

2022年,消費投資人又有了一個新的衡量標準:

能投進不需要融資的企業,才是真的厲害

。正如這幾年最賺錢的消費投資之一東鵬飲料,起初公司也是不需要融資,加華資本跟蹤多年一直磨著才最終投了進去。

然而與此同時,也有投資人提出了質疑:“能力很強,且不需要錢的企業,為什麼要接受投資呢?在這些企業中,資本進入的意義又體現在哪裡?”這同樣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綜合過往眾多案例,產業資源和產業能力已經越來越被頭部企業視為考核投資機構的重要因素。

隨著潮水退去,很多眼花繚亂的生意都漸漸消失;投資也是,漸漸迴歸到生意的本質。

“說起來,投資人不應該去追求絕對的標準化,看那些管理簡單、邏輯上看起來好做的生意標的,越是這種看上去簡單的生意,出現牛逼專案的機率越低。”一位消費投資人感嘆,反倒是一些難的事情,那些看上去有很多難題要去克服的公司,才有更大的可能帶來高倍回報率。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