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由爾冬升執導的院線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上線網播了!該片前面劇情較分散,但後半部劇情不錯,那木汗為救杜思珩和馬正元而犧牲那一幕,催人淚下,讓觀影的我,不知不覺淚溼雙頰。

影片《海的盡頭是草原》,是根據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真實歷史事件“三千孤兒入內蒙”改編

,以一對失散多年的兄妹在不同時空的尋親之旅為線索,講述了在這個歷史大背景下的一段感人故事。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故事的開端,便是陳寶國飾演的哥哥杜思瀚,因母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而自己又得了腦瘤,只剩幾個月的生命了,所以,他決定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和母親的願望——找到當年送去孤兒院的雙胞胎妹妹杜思珩。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杜思瀚輾轉打聽到,妹妹當年隨著孤兒院的其他孤兒一起,被送到了內蒙古,交由當地牧民撫養。於是,杜思瀚踏上大草原,開始了尋親之旅。

妹妹杜思珩的成長和尋親故事,便隨著杜思瀚的草原之行,徐徐展開。

和其他入蒙的孤兒不同,杜思珩一開始就表現出激烈的逃離願望。

她一開始就不願意被領養,試圖逃走,被那木汗(王鏘飾演)的兩個好兄弟一起“抓”了回來。來到薩仁娜家以後,她剛學會了騎馬,就打算騎馬逃走,結果遭遇了沙塵暴,幸虧薩仁娜的丈夫,也就是杜思珩的養父伊德爾(阿雲嘎飾演)恰巧從部隊回來,救下了她。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十年之後的杜思珩,長成了大姑娘。她穿戴起了蒙古姑娘的衣服首飾,說著蒙語,臉也被草原上的太陽曬黑了,看起來,她與一個普通的蒙古姑娘已沒有什麼兩樣。

然而,杜思珩依然還是不安心於草原上的生活,她仍執著於去上海,找到自己的親生母親,親口問一問母親,當年為什麼拋棄她。

為什麼拋棄的是她,而不是她的哥哥杜思瀚。

孤兒院小夥伴馬正元的重新出現,更加燃起了杜思珩重回上海尋親的激烈願望。她和馬正元悄悄籌劃,並且各自偷藏了一些糧食和食物,一人一匹馬,疾馳出草原,準備去上海尋親。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半路上,二人卻不幸陷入了流沙沼澤。眼看著杜思珩就要被沼澤吞沒,哥哥那木汗來找她了。

那木汗把手裡的木棒伸向馬正元,馬正元又把木棒遞給杜思珩,但杜思珩沒有抓住木棒,一下子沉下去了!

過了一會兒,杜思珩又拼命鑽出了沼澤,並且朝著那木汗不斷大呼:“哥哥,救我!”

那木汗拼力救出了妹妹杜思珩。但馬正元還陷在沼澤裡。

那木汗為了救馬正元,自己踏入沼澤地,將馬正元奮力推出去,自己卻深陷沼澤,逐漸被沼澤吞噬。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我看網上很多人,因為那木汗的犧牲,而責罵杜思珩“白眼狼”、“不知感恩”、“作”,還有的說那木汗拼死救下杜思珩,是因為他暗戀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

從影片的一些細節中,的確可以看出那木汗對杜思珩的喜愛。

比如,當杜思珩與馬正元十年後重逢,兩個人在那裡用眼神示意交流時,那木汗很明顯有點“吃醋”了。他故意歪著頭,擋住身後的馬正元,阻止妹妹的目光和馬正元交流。

還有那木汗遠遠地看到妹妹和馬正元坐在石頭上交談,他氣得一皺眉,二話不說就打馬而去。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我認為那木汗作為一個單身小夥子,喜歡上沒有血緣關係的漂亮“妹妹”杜思珩,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當然,從世俗條件來看,那木汗配不上杜思珩。因為他的嗓子在小時候發高燒燒啞了,說話含混不清,屬於一個半啞人。當地的姑娘因為他是半啞,沒有人願意嫁給他。

在杜思珩剛到薩仁娜家,還是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時,那木汗就已經是個成年小夥子了。十年後,杜思珩長成了漂亮的大姑娘,而那木汗依然還是個單身漢。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所以,他對杜思珩的暗暗喜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是不能因為那木汗對杜思珩的暗戀,就認為他是一個不高尚的人,認為他救人的行為不是大愛。

要知道,

那木汗救杜思珩,是出於對妹妹的近乎本能的關心和愛護,救馬正元,卻是出於捨己為人的大愛了。

其實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心裡有點不舒服。

那木汗為了救出馬正元,自己捨身跳進沼澤,當時有個鏡頭,那木汗是用力把他和馬正元的位置扭轉了一下,讓馬正元朝著沼澤外面的沙地,而他自己則深陷沼澤中心,這就等於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馬正元。

而馬正元被救出之後呢?

他是怎麼做的?!

當杜思珩看見哥哥陷進沼澤,眼看就要被吞沒時,她本能地要往沼澤裡衝,但是被馬正元死死拉住了胳膊。

馬正元和杜思珩,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那木汗被沼澤慢慢吞沒,直至消失。

我覺得,這個細節體現了馬正元的自私和怯懦。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當時那木汗的那根木棒明明還漂在沼澤上方的,馬正元都沒有試圖將木棒拋向那木汗,試圖去營救他,更別提他再下沼澤去救那木汗了。

對比那木汗不假思索地捨己救人,馬正元的怯懦和自私令人鄙視。

那麼,

杜思珩一次次想著逃離草原的家,跑回上海的行為,算不算不知感恩呢?

我覺得,杜思珩這樣做,的確有任性、不知感恩的一面,但同時,她的行為也不難理解。

因為,從小時候的杜思珩來看,她的性格就非常倔強、執拗。而且,

她一直有一個執念:我要回上海問問媽媽,為什麼她當初要拋棄我?

生性要強倔強的杜思珩,在剛剛來到草原的時候,就和小夥伴馬正元討論過,為什麼被母親拋棄的問題。當時得出的結論是,因為她是女孩,她懷疑媽媽是重男輕女,所以送走她留下了哥哥。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因為當時負責接收孤兒院孤兒的工作人員,看到孤兒院的孤兒大多數都是女孩子時,曾經感嘆過這個現象。

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那個時代重男輕女的現實。

杜思珩一直想找親生母親要一個說法,這個執念已經成了她的魔障。所以,才有了她的一次次逃跑。

同時,杜思珩也是想找回過去的生活,逃離草原上她原本不喜歡的一切。

不同於那些兩三歲的幼兒,杜思珩來到草原上時,已經是一個懂事、能思考的小學生了。對事物,她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喜好,不是那麼容易被改變了。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從杜思珩這個名字來看,就知道她的父親不是普通人,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因為一般人給孩子起不出“珩”這樣的名字。

還有,杜思珩的媽媽,去丈夫所提供的單位,卻被單位的人告知“查無此人”,可見,杜思珩的爸爸做的是保密工作,這一點,杜思珩的媽媽在和別人聊天時也提到了。

杜思珩的爸爸,很可能從事的是國防科技工作,也很可能為了國家的安全事業獻身了。因為,在杜思瀚和母親的對話中,在杜思瀚的回憶中,也從來沒有出現過父親這個人。

爸爸為了事業而犧牲了自我,也犧牲了自己的家庭和女兒。

如果杜思珩沒有被送到孤兒院,那她的未來,不會是在草原上擠牛奶,而是會和哥哥杜思瀚一樣,生活在大上海,有自己的工作和追求。

薩仁娜一家,的確對杜思珩有著養育之恩,但不能因為杜思珩想離開,就認為她是“白眼狼”。

想去尋找親生母親,想回歸自己從小喜歡和嚮往的另一種生活,這有錯嗎?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

被別人收養的養子女,有沒有權利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報答養育自己的養父母,這是投桃報李,是應該的,但養子女也不應該被道德綁架,沒有了自己追求生活的權利。

杜思珩不安心就這樣留在草原上,嫁人生子,是她對既定命運的不服輸和抗爭。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同時也是兩種生活方式、兩種人生的矛盾和衝突。

杜思珩不是錯在想離開,而是她離開的方式錯了。

從薩仁娜一家三口的表現來看,雖然他們都不希望杜思珩離開,但是,如果杜思珩鐵了心要去上海尋親,相信薩仁娜一家也會同意的。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在杜思珩和馬正元偷偷跑了以後,在那木汗去追妹妹以前,薩仁娜拉住兒子悄悄說,如果思珩想走就讓她走吧。

還有在思珩小時候,說到將來要回上海的話,養父伊德爾曾經親口答應他,到時候和薩仁娜一起陪她回上海尋親。

所以杜思珩根本沒必要偷跑。要尋親可以跟養母直說。

養母薩仁娜當然會捨不得思珩走。但就憑思珩從小到大的犟脾氣,到最後誰能犟過她?

在網上看到一個說法,不知真假。

說是《海的盡頭是草原》在北影節播映時,裡邊是有一個細節的,這個細節在後來公映時刪掉了。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刪掉了哪個細節呢?

就是在杜思珩小時候騎馬逃跑被養父救回來那次。夜晚,伊德爾和妻子薩仁娜有一次臥室談話。

薩仁娜跟丈夫說,兒子那木汗也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但是他嗓子壞了,當地姑娘都不願意嫁給他,正為此事犯愁。

據說原先片中有薩仁娜向丈夫提出,讓杜思珩給兒子當童養媳的想法,被丈夫否決了。

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影片中,並沒有這個細節。

其實,如果真有這個細節,我倒覺得保留更好。

保留這個細節,可能薩仁娜的草原母親形象就沒有那麼無私完美了。但是,真實的人性本來就是複雜的,即使薩仁娜曾經有此想法,也無損她對杜思珩的愛。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該影片的主題是,“愛的遼闊,跨越山海”。真實的偉大的愛,並不是來自於真空和道德,而是超越了人性的自私,所自然而然迸發出的一種博愛。

薩仁娜一開始主動請纓去照顧孤兒,在收養杜思珩以後,給她的愛比給兒子的還多,就連那木汗都“嫉妒”了,和父親說,媽媽愛思珩比愛我還多。最後因為思珩的任性偷逃導致了親生兒子死亡,薩仁娜也沒有責怪杜思珩,而是對丈夫說,可能一切都是天意吧。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像薩仁娜這樣的草原母親,可能並不是完全無私的,但她們主動領養孤兒,把孤兒當親生子女一樣疼愛呵護,撫養他們長大成人的行為,卻是

出自於本性的善良、仁慈和博愛。

影片中的那位草原老師,其實更讓我感動。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誰都想領養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但是這位老師卻自願領養了腿有殘疾的孩子黃寶哥,還精心給孩子手工製作了一支柺杖。讓這個殘疾孤兒有了一個幸福的家。

在那木汗為救杜思珩和馬正元犧牲後,杜思珩沿用了哥哥那木汗的名字,再也不提回上海的事。

她在草原上結婚生子,安心度日,用一生來回報了草原對她的接納和養育,算是贖罪報恩也算是認命。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當暮年的兄妹相見時,哥哥杜思瀚告訴了妹妹年輕時一直想知道的真相,母親當年之所以送走她,不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因為自己耍了心眼,為了讓母親留下自己,故意淋雨發高燒。

彼時的杜思珩,聽了哥哥的話,心情卻再沒有起波瀾。半生過去,已經有曾孫的她,對於過去早已釋懷。

而自私的杜思瀚一生都揹負著耍手段送走妹妹的愧疚感,孑然一身,老來身患絕症,身邊卻沒有一個親人。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對比五世同堂的妹妹杜思珩,不知老年杜思瀚內心做何感想?

最後,來談一談這部電影的優缺點,以及演員的演技。

《海的盡頭是草原》採用了一個細小的切口和側面,來展現當年草原人民對那些孤兒的接納和博愛。

作為名導演,爾冬升諳熟電影拍攝技巧,擅長講述小人物故事的他,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合格的感人故事。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但也僅止於合格而已。

作為名導,爾冬升的水準本應不限於此。

該片採用“以小見大”的表達方法,是比較討巧的,也是比較成功的。

但透過三千孤兒(甚至不止三千,看記錄,當年入蒙的孤兒應該在萬人左右)中的一兩個,還是不那麼尋常、比較個性獨特的一個女孩來展現歷史中的大事件,該片的格局還是小了、偏了。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爾冬升雖然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導演,但是感覺他並不適合執導這類題材。

可能是水土不服吧。

而且,我對於該影片中的多數主演選角並不是太滿意。

馬蘇在該片中的演技,在及格線以上,但稱不上特別精彩和優秀。

作為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草原母親的代表,薩仁娜這個角色,為什麼不能找內蒙的演員來演呢?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飾演童年和青年杜思珩的兩個小演員表現倒還不錯。演出了杜思珩的執拗和倔強。

王鏘的那木汗帥氣是很帥氣,演技也湊合,但外形上過於時尚,不太像那個時代的草原青年。

其實裡邊的草原角色,本應該找蒙古族演員來演繹更合適。也讓觀眾更有沉浸感。

阿雲嘎飾演的伊德爾還可以。就是感覺作為一個軍人,他的頭髮太長了些吧。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最後出現的老年杜思珩,是由蒙古族演員、歌手巴德瑪演繹的。她一出場,你就會感覺到味道不一樣。平靜的敘述下,蘊含著流逝的傷痛和滄桑。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尤其是老年杜思珩和百歲老母親薩仁娜站在一起,開口唱出那句“天上沒有不散的雲霞……”,再配以草原獨有樂器馬頭琴的琴聲,那種悠遠遼闊又帶有一絲悲涼的草原味道,一下子就出來了。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所以該劇中,表現最好的演員,應該是巴德瑪和那些本地演員們。其次是陳寶國。

但爾冬升所選的主要演員,大多都是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裡的,這是本著人情選演員麼?

無怪乎馬蘇在釋出會現場,哽咽感謝爾冬升導演,竟然能真的兌現找她拍戲的承諾。

那木汗喜歡她有錯嗎

雖然馬蘇為了演好薩仁娜這個角色,專門學會了蒙語,全程用蒙語說臺詞,其敬業精神值得肯定,但有一說一,我還是覺得應該選用內蒙本土演員來演繹,才更貼合這個角色。

總之,影片《海的盡頭是草原》在表現力度和演員的選擇上,存在不少缺憾,但該片仍然稱得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文/第一滴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