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蹲點筆記|冰雪產業熱山城

從河北石家莊一路向北到達張家口,沿途冬日美景盡收眼底。年初,這裡盛裝迎盛會,各國體育健兒共赴冰雪之約,演繹了精彩紛呈的冬奧故事。近日,記者來到距離張家口冬奧場館群80多公里的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看塞外山城續寫冰雪傳奇、發展後奧運經濟,感受張家口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推動製造業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的生動實踐。

拔節生長

12月1日一大早,張家口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區外還是天寒地凍,而張家口至山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卻是熱火朝天,縫紉機車厚質材料特有的“咚咚”聲此起彼伏。

生產組長唐月娟每隔半小時就要起身轉轉,關注一下生產進度,給新工友一些技術指導。“口罩雖遮住大半個臉,但從組長的眼神裡就能看出自己做得好不好。”一位年輕工友這樣形容唐月娟的認真和嚴厲。

為什麼不做個“溫柔型”領導?“那段日子,大夥辛辛苦苦拼出了口碑,打出了品牌,不能讓小瑕疵抹黑。”唐月娟說。

唐月娟口中的“那段日子”是公司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城市志願者加班加點生產服裝裝備的日子。“我們從去年12月3日開始生產,連續45天不停工。儘管既緊張又辛苦,但回憶起來,卻是一段值得銘記的激情歲月。”

至山體育是張家口老牌服裝生產企業,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後,企業進軍冰雪運動服裝賽道,最早一批與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簽訂遷入協議,去年10月正式在該園區投產。公司創始人劉宗林說:“成為張家口賽區城市志願者服裝供應商對公司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藉助冬奧會平臺打出了品牌,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也直觀地感受到冬奧會對中國冰雪裝備產業的帶動作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上冰雪,冰雪裝備需求量越來越大。”

在園區另一側的COSONE滑雪裝備公司,運營總監張崇躍告訴記者,公司2022年至2023年冰雪季的經營流水預計可達3500萬元,是前一個雪季的175%。為了更好發展,公司還派團隊赴長春洽談多地多點倉儲佈局。張崇躍說,北京冬奧會結束了,但冰雪裝備製造業還處於快速發展期,作為滑雪裝備國內品牌供應商,公司要搶抓發展機遇,主動嵌入產業叢集、延長產業鏈,透過最佳化產品價效比和提升售後服務拓展市場。

“對於冰雪裝備產業而言,離雪場近就是離市場近,離叢集近就是離供應鏈近。”張家口高新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副主任喬彥偉介紹,張家口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的集聚效應已逐步顯現。他舉例說,COSONE有一款雪板供應商就在其隔壁;至山體育的一個大客戶就是1公里之外的戲雪樂園。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大大節約了物流、原料等方面的成本。做強產業鏈,延伸價值鏈,上下游企業抱團發展既可以避免惡性競爭,也可以深化產業協作,更好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促進企業“拔節生長”,擁有更多市場話語權。

雙向奔赴

“剛剛發走了一批貨。”天冰冰雪裝置張家口有限公司車間班長何海東一路小跑,奔向角落裡一排黃色的“大炮”——那是天冰的明星產品。“北京冬奧會雪上賽場和場館用的就是我們這款TF10。”站在比他還高一個頭的造雪機前,何海東滿臉驕傲地告訴記者。

這也難怪。天冰雖然在大眾眼裡不算熟悉,但在造雪圈名氣很大。該品牌隸屬於義大利天冰公司,是一家能建造全自動化造雪系統的裝備製造公司,更是多屆冬奧會的獨家造雪機供貨商。

這樣的“優等生”何以牽手山城張家口?記者在天冰總經理助理師鵬飛和何海東的對話裡找到了答案。

“無論歐洲,還是北美,基礎設施水平都是決定雪場等級的重要因素。”“隨著滑雪人群不斷壯大,雪場越來越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都在努力提升索道、雪質等,只有給滑雪愛好者更好的體驗,市場才會越做越大。”“北京冬奧會撬動了中國冰雪裝備產業,張家口有先天發展優勢,企業有拓展意願。”於是一場雙向奔赴就這樣發生了。

師鵬飛介紹,一般造雪機在零下4攝氏度才能出雪,天冰造雪機在零下1。5攝氏度就可以正常出雪,雪場可早營業半個月左右,而且該裝備噴射距離達70多米,造雪效率更高。

天冰冰雪裝置張家口有限公司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僅過了一個雪季,就對產品進行了迭代。在今年8月份的服貿會上,新一代TR10造雪機亮相首鋼園區6號展館體育服務專題展,它可以適應更為惡劣的環境,而且更加節水。

“冰雪裝備是一個新興領域,與國際一線品牌相比,我們的科技水平、品牌知名度、市場佔有率等還有差距。隨著國家相關投資和科研力度加大,我們企業也在發力,冰雪裝備產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師鵬飛說。

後發爭先

早晨8點剛過,胡冰走出保安室,儘管有心理準備,卻還是被迎面而來的冷風吹得一哆嗦。

胡冰是園區的安保人員,在這裡工作已近3年。“在這兒工作時間長了,我清晰地感受到園區在快速發展,一個直觀感受就是進出的人員車輛越來越多,工人從冬天一直忙到夏天。”胡冰說。

一個“忙”字點出了園區冰雪裝備產業發展的生動場景,也反映了張家口做好冬奧會下半篇文章、發展冰雪裝備產業的光明前景。

為更好推動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在張家口落地生根,張家口市修訂編制了《冰雪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出臺《支援冰雪裝備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檔案,明確提出要推動冰雪裝備產業叢集規模發展,到2025年建成產業規模較大的冰雪裝備研發製造集聚區,打造國家冰雪裝備產業基地。

張家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白建海參與見證了園區的發展。“園區2018年8月正式啟動建設,如今已有51家企業簽約。其中,天冰、MND索道、M3滑雪板、清投智慧滑雪機等13個企業已投產,COSONE、冰雪產業技術研究院、青少年冰山運動培訓等14家企業實現運營,短短几年時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白建海說,如今園區產品已涵蓋滑雪輕裝備類包括滑雪服、滑雪鞋、滑雪眼鏡、頭盔、滑雪板、滑雪杖等;重灌備類包括造雪機、壓雪車、索道、魔毯輸送機等。

“2018年我剛回到張家口時,這裡還是一片荒地,如今已初具規模,欣欣向榮。”在師鵬飛看來,從海外回到家鄉發展是一個正確決定,張家口具有天然地理優勢,藉著冬奧東風,一定能成為中國冰雪裝備產業基地。

發展成績鼓舞人心,但差距與挑戰也不容忽視。“相對於我國上冰雪人數的顯著提升,國內冰雪裝備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像滑雪場的雪板、纜車和造雪機、壓雪車等科技含量較高的冰雪裝備產品目前還大量依靠進口;國產品牌雪服基本以中低檔為主;魔毯、固定抱索器索道已基本實現國產化,但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師鵬飛說。

“雖然這幾年園區發展很快,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冰雪裝備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滑雪裝備產業剛剛起步,沒有形成品牌效應,要成為冰雪裝備大國和強國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白建海說,今後要切實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特別是加快冰雪裝備產業技術研發,突破制約冰雪裝備製造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加快資訊科技與冰雪裝備製造產業深度融合,開發生產多個檔次、適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冰雪運動裝備產品,助力產業層次向中高階邁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勝強)

(責任編輯:劉江)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