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吃糖與不吃糖的區別,長大後凸顯,差距不能小視

鏡子

我身邊有些家長總是干預孩子吃糖,這種動機是好的,理由也是不無道理的。吃糖會牙痛,吃糖人會笨,吃糖也會讓我們長胖。

從小吃糖與不吃糖的區別,長大後凸顯,差距不能小視

可家長又真的能夠完全控制住孩子孩子對糖無法言說的喜愛嗎?其實,糖是一種對人有著強烈吸引的食物,他們可能讓人變得快樂,可以控制人的情緒,所以完全武斷的壓制孩子對糖的嚮往算是對人性渴望快樂的挑戰。

要知道,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被禁止吃糖,會讓孩子失去很多的可能性。

一、讓孩子失去慾望

有人說慾望不好,可人類失去了慾望那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原始人正是由於對樹上果實的慾望,對獵獸身上肉香的慾望才有了今天的長足發展。我們何嘗不是呢?

但吃糖,吃甜食就是我們慾望的一個組成部分,正是對於這種原始慾望的管理,也管理住了孩子以後對於任何成就和成果的興趣。

從小吃糖與不吃糖的區別,長大後凸顯,差距不能小視

其實,甜食本身具有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效果,不讓孩子吃糖等於拒絕孩子享受快樂。這是不可取的。

二、讓孩子產生“過度補償心理”

我們都知道人的一生很長,前半輩子做的事可能後半輩子就受夠了,想要有一種全新的選擇了。而小孩子吃糖這種事也是可以拿出來套用這個公式的。

正是長期的心理上的虧欠,我們才會在長大後有所補償的心理暗示。

所以小時候不吃不到的東西,我們成年後,經濟獨立了再吃而且要多多的吃,沒人有管嘍。而這就是人類特有的“過度補償心理”。

從小吃糖與不吃糖的區別,長大後凸顯,差距不能小視

三、親子關係會受到影響

不讓孩子吃糖真是會影響到孩子和母親的關係,畢竟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喜愛,連孩子的喜愛都要干預,這才是一個孩子的悲哀,也是親子關係不和諧的導火索。當然了當家長得有黨家莊的苦衷。可能僅僅是方式方法不對罷了,可孩子還小他不能理解父母的好意,如果父母過度的苛責,孩子勢必會疏遠。也顯得我們當父母的不近人情。

總之,當父母的管理孩子是需要科學智慧的手段的。對於孩子吃糖不是不管也不是放開了吃,而是要拿捏好分寸。

首先,我們做到不主動給孩子買糖,自己也少吃甜食。如果孩子遇到誘惑想吃,我們可以滿足,但要控制好購買量,並避免孩子一次性吃太多。

從小吃糖與不吃糖的區別,長大後凸顯,差距不能小視

其次,我們要給孩子準備下一些替代品。從專業的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叫做“禁果效應”,越制止,越有吸引力。所以不要單純的禁止孩子食用,而是給孩子一些代替糖的更有吸引力額食物,比如水果、乳製品等等。

建議家庭眾多準備一些鮮榨果汁,放在好看的杯子裡,好像咖啡店裡的一樣,這樣從形色上都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從糖過上轉移出來。

起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釋出於: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