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不販青,販青不販蔥”,大蔥這是怎麼了?看完就明白了!

中國的俗語可謂是非常非常的多,這些俗語雖然很多都是比較通俗比較口語化,很多文人認為其沒有什麼文化研究的價值,但是這些俗語當中存在的道理卻是值得讓人去學習,值得後人去揣摩研究的。如果你一旦能夠學會俗語中的道理,你就能汲取到我們的祖輩千百年以來的智慧結晶,這樣對於我們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在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千里不販青,販青不販蔥”,這句俗語道理很深刻,很多人不知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千里不販青,販青不販蔥”,大蔥這是怎麼了?看完就明白了!

意思菜農們都明白,也道出了菜農的睿智。在農村中很多的農民們除了種植一些糧食作物,還會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比如說蔬菜,用來增加自己的額外收入。種植蔬菜並沒有想的那樣簡單,流程是很繁瑣的,最讓菜農們緊張的是如果自己蔬菜成熟之後,沒有市場,只能看著他們在自己的手裡慢慢的爛掉,菜農的心情是很鬱悶的。還有那些販賣蔬菜的人更是天還沒亮就起床,他們要很早起來去運蔬菜,這樣才能在市集上佔據一個好的位置,還能保持菜的新鮮。

“千里不販青,販青不販蔥”,大蔥這是怎麼了?看完就明白了!

之所以會有這麼一說,一是受舊時交通運輸的侷限;二是以往蔬菜貯運水平有限;三是由綠葉子蔬菜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舊時交通運輸沒有現如今這麼便利,道路不通暢,千里之外的路,車子往往要開上好幾天。如果再往前,在還沒有機械運輸工具的年代,光靠人力或牛車、馬車運輸,那更是少則十天半月,多則數月。綠葉蔬菜含水量大,莖葉脆嫩,不僅經不起路上顛簸碰撞,再加上沒有保溫裝置,低溫天容易凍壞,高溫天又容易失水蔫了,大量的堆放在一起,還容易捂爛了。即使用時常灑水的方法來保持水分,也容易因滋生細菌而爛腐了。

“千里不販青,販青不販蔥”,大蔥這是怎麼了?看完就明白了!

在農村,很多人都有種植大蔥的經驗,在農村把它形象的說為“半截白,半截青,一般土裡種!”大蔥這種蔬菜,它屬於中空的結構,裡面多粘稠的汁液,很容易在長途的運輸過程中揮發,而且大蔥的葉也很容易乾枯,在兩地運輸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損失,況且各地價格都相差不多,這也是其中的原因!

“千里不販青,販青不販蔥”,大蔥這是怎麼了?看完就明白了!

在古代物流的儲存條件下,它會在一週內縮小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基本上會腐爛。俗話說,買的不如賣的精,在集市上,蔥經常捆成捆售賣,以捆定價,這樣可以減少重量損耗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