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轉私”基金經理業績表現迥異

今年以來A股市場寬幅波動,“公轉私”基金經理年內業績表現迥異。有“公轉私”基金經理坦承,相對在公募時跑贏業績基準的目標,在今年這種板塊起伏較大、指數寬幅震盪的行情中,私募要在平抑淨值波動的同時,實現絕對收益難度很高。

一些渠道人士指出,從公募轉換到私募,基金經理如何“揚長避短”,是平穩轉型的關鍵。

業績表現分化

某第三方機構向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提供的一份“公轉私”基金經理業績資料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7日,今年以來有業績記錄的252位“公轉私”基金經理管理的所有私募產品,年內平均收益率為-8。21%。其中,40位基金經理所管理的產品在年內實現了正收益(按產品收益率平均計算)。年內業績位列首位的基金經理,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達到41。39%。今年以來虧損幅度超過15%的基金經理數量為43位。整體來看,“公轉私”基金經理的年內業績高度分化。

截至7月7日,今年以來有業績記錄的17114只股票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為-6。78%,其中4425只實現正收益,佔比為25。86%。“公轉私”基金經理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並未表現出相對優勢。

從2021年全年的情況來看,2021年納入該第三方機構監測的所有股票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13。18%,正收益產品數量佔比為66。85%;同期251位“公轉私”基金經理所管理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12。16%,其中171位實現正收益,佔比為68。13%。

關鍵因素浮出水面

“對比過去兩三年,今年上半年A股投資難度很大,主要難點在於外生變數較多,不少基金經理過往的投資經驗變得相對‘失效’。”作為一位在大型公募和大型私募均有長期投資經驗的“公轉私”基金經理,欽沐資產總經理柳士威認為,公募和私募的投資目標不同,上半年寬幅震盪的A股市場對私募的壓力更大。

上海一位“公轉私”基金經理表示,2021年其所在私募旗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超過20%,今年到目前為止平均虧損12%左右。從業績歸因來看,“今年對倉位和持倉結構的把控,都不太理想。雖然持續重點配置了一些新能源車板塊的優質公司,但醫藥、科技方面的持倉拖累了今年產品的淨值表現。”該私募人士稱。

曾在多家公募機構擔任過基金經理的建泓時代投資總監趙媛媛分析,公募主要考核相對收益,私募則主要追求絕對收益。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在風控要求上的最大差異,是倉位限制。“如果年初的倉位偏高,等到市場底部位置應當加倉時,卻因為風控原因難以及時加倉,自然難以靠市場反彈實現淨值修復。”趙媛媛稱。

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姚旭升認為,今年權益投資的難點主要在於市場始終處於結構性行情,板塊輪動、風格切換十分頻繁,基金經理跟隨市場節奏做出有效調整的難度較高。

策略“聚焦點”不同

趙媛媛表示,基金經理“公轉私”,首先面臨的是“投研支援減弱”的問題。重視自上而下,從宏觀和中觀的角度把握投資方向,正確選擇細分領域,可以更好地加強長板、彌補短板。

金樟投資研究員關曉敏認為,基金經理從公募平臺轉到私募平臺,在投資中最大的挑戰是策略“聚焦點”的不同。與公募不同,優秀私募機構對擇時體系、極端行情下的風控等需要有全面細緻的考量。

姚旭升指出,基金經理要做出好業績,除了基金經理個人的綜合能力外,公司的後臺支援和投研團隊的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公轉私”基金經理如果在新的私募平臺上有較強的投研和“前中後臺”資源支援,可能更容易實現從公募到私募的平穩過渡。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