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雄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最新進展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種由針對肝細胞的自身免疫反應所介導的肝臟實質炎症,以血清自身抗體陽性、高免疫球蛋白G和/或γ-球蛋白血癥、肝組織學上存在介面性肝炎為特點,其發病機制主要可歸結為機體對自身組織蛋白失去耐受產生自身抗體及/或自身致敏淋巴細胞,攻擊自身靶抗原細胞和組織,發生病理改變和功能障礙。

馬雄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最新進展

馬雄團隊近來在AIH領域的研究發現:

1)以Veillonella。 dispar為代表的腸道菌群紊亂影響AIH疾病活動度,參與肝內炎症發生發展;

2)組織定居性CD8+記憶T細胞在AIH中高表達,可能參與疾病程序。

馬雄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最新進展

目前,由仁濟醫院牽頭的一項有關AIH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多中心研究正在進行中,該研究截至今日共入組病例數1717例,其中1622例AIH病例連同6838例正常對照已完成Illumina GSA晶片掃描,疾病組989例和對照組5064例作為第一階段的篩選,兩組剩餘的633例和1774例則作為第二階段的驗證,相信不日便能為我國AIH的遺傳學研究帶來新的突破。

在AIH流行病學方面,國外研究顯示自1997年至2015年,AIH發病率由每年1。27/10萬人翻倍至2。56/10萬人,10年累計全因死亡率為31。9%(27。6-36。5),10年累計肝病相關死亡率(包括肝細胞癌)為10。5%。仁濟醫院AIH佇列的臨床研究顯示,AIH的高發年齡段為55歲左右,約比國外低10歲,同時,20歲這一年齡段為AIH發病的小高峰,此外,男女比為1:5。

2019年AASLD頒佈的AIH指南提出AIH的診斷須符合本病特點的肝組織學檢查結果支援,並符合以下特徵:1)血清轉氨酶水平升高;2)血清IgG水平升高和/或一種或多種自身抗體陽性;3)排除其他可導致慢性肝炎的病因,如病毒性、遺傳性、代謝性、膽汁淤積性以及藥物可能誘發類似AIH的疾病。

AIH的初始血清學檢測應包括:1)成人:ANA和SMA;2)兒童:ANA、SMA和抗LKM1;3)如有必要,考慮額外的自身抗體檢測以確保診斷。啟動治療前,不典型或疑難病例應請有經驗的肝病中心稽核或直接轉診。

AIH的臨床診斷流程圖如下:

馬雄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最新進展

馬雄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最新進展

在AIH治療方面,對於未經治療的AIH兒童和成人患者,若非肝硬化或急性重症者,AASLD建議將布地奈德聯合硫唑嘌呤,或潑尼松(龍)聯合硫唑嘌呤作為初始一線治療方案,而對於伴有肝硬化的兒童和成人AIH患者或急性重症AIH者,AASLD不建議使用布地奈德。對於一線藥物治療失敗、不完全應答或不耐受的AIH兒童或成人患者,AASLD建議使用嗎替麥考酚酯(MMF)或他克莫司達到並維持生化緩解,基於易用性和副作用,指南建議在AIH患者中使用MMF優先於他克莫司作為二線臨床用藥。

AIH具體治療方案總結如下:

馬雄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最新進展

馬雄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最新進展

若一線藥物和二線藥物均不奏效或耐受,AIH三線藥物選擇參考如下:

馬雄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最新進展

AIH的臨床表現多樣,大多數AIH患者其病隱匿,一般表現為慢性肝病,約25%的AIH患者表現為急性發作,甚至可進展至急性肝功能衰竭。AIH特徵性肝組織學表現包括介面性肝炎、淋巴漿細胞浸潤、肝細胞玫瑰花環樣改變、淋巴細胞穿入現象和小葉中央壞死等。

對於不同臨床表現的AIH,其激素治療指徵和肝移植術時機選擇參考如下:

馬雄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最新進展

在AIH的停藥與復發方面,少數患者可以停藥並實現AIH長期緩解,血清轉氨酶和IgG水平持續正常2年以上者可考慮停藥。需要注意的是,停藥前的肝組織活檢對排除可疑炎症和減少複發率很有價值,但在成年患者中並非強制性。患者在停止治療後的最初12個月應進行密切監測,之後每年進行一次實驗室檢查。若患者出現復發,則需立即重新啟動治療,直至生化緩解,之後過渡到長期維持治療。

馬雄教授指出,AIH的治療終點也可仿效乙肝治癒三階段的說法,“銅牌”為生化緩解,“銀牌”為組織學緩解,直至成功“摘金”達臨床治癒。

最後,馬雄教授對AIH目前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和未來研究方向進行了簡要闡述,首先是要繼續完善簡單特異的AIH診斷標準,在診斷時鑑別高危患者的新型生物標誌物,更好反映肝組織學應答的臨床試驗替代終點;其次,需對無應答/部分應答患者的二線治療方案進行最佳化,開發生物製劑的應用;最後,肝移植術後復發的處理亦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