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6大致命誤區 我希望你一個都不要有

從計劃造人開始,孩子教育便伴隨父母。孩子的一生,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為孩子奠定教育基礎,好的教育才是成功的開始。但一些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貽誤孩子終生!

家庭教育的6大致命誤區 我希望你一個都不要有

1、忽視家教

不可否認,我們的父輩,甚至上一代,孩子基本都是放養,有一口飯吃就不錯了,哪還有時間考慮投資什麼家庭教育。

其實不然!家庭是施行早期智慧開發、培養興趣點、引發求知慾、培養良好行為道德習慣、健康人格等的場所,具有開啟鴻蒙的功能。雖然我不認同原生家庭概念,但家教卻不容忽視!

而且,孩子需要父母一定的約束和管教,父母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靈,培養孩子的健康情感。許多孩子長大後日漸暴露出的許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堅,害怕失敗,經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這種思想造成的惡果。

2、有求必應

很多父母,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對他有求必應,要什麼給什麼。孩子想要某個禮物,想吃麥當勞,父母一定要滿足他嗎?不一定。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會讓孩子覺得一切太順利,而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沒了。

孩子長大後,家長有很多東西滿足不了孩子,孩子就會覺得過去要什麼給什麼,你為什麼現在不滿足我了?你不滿足我就是對我不好了,因此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正確做法有條件的滿足。比如孩子想要買某個玩具,可以對他說,假如堅持一週都去幼兒園,媽媽就買給你。這樣讓孩子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追求的願望。但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實現自己的承諾,不能騙孩子。

3、批評懲罰

對許多家長來說,“打”是孩子不聽話時最好的處罰方式,“棒下出孝子”這種教養觀念在現代社會是不恰當的,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提出,教養孩子應該讚美重於處罰。

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瞭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孩子們的世界很單純,只要父母給予一點讚美,受到肯定的他們就會把這種好的行為繼續下去,以便獲得大人更多的讚美。曾有專家提到,小時候曾經經歷過家庭暴力的孩子,長大後使用家庭暴力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因為他們從小就在暴力的陰影下長大,因此,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偏差,容易出現情緒失控。

4、父母不以身作則

嬰幼兒心智剛剛成長,不管父母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古語道:其身正,有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長做不到的事情,而要求孩子做到,孩子即使照做了,也是敷衍的,心裡是不服氣的,如果家長做到了,不用言語,孩子自然會照著做。

美國人泰曼。約翰遜認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沒有哪些孩子會越來越像自己的老師。

還有些父母,自己不努力,還一邊給孩子所謂的“高期望”。你一邊打著麻將一邊對孩子說“快去寫作業,你是我的希望,將來我靠你了”,這樣的父母,我只能呵呵了。

5、家庭不和諧

這個其實是上面的延伸。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場所,更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基因。父母經常吵架,惡言相加,根本不顧忌孩子在場,都是給孩子一次極大的負面刺激,孩子會產生恐懼、不安。

久而久之,孩子會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和愛,這樣必然影響到孩子今後的社會和生活,嚴重的還可能形成人際交往障礙,引發孩子發生心理問題如自閉、自卑、抑鬱、內向,甚至是暴力傾向。作為家庭的主要經營者,父母應互相尊重、諒解、包容,彼此關愛,營造一個有利於幼兒身心生長髮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生活氛圍。

6、期望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在中國根深蒂固。很多家庭,孩子一出生,就為他們設計將來的發展道路,卻往往忽略了嬰幼兒的身心、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天賦等實際情況。

很多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觀念和知識,在家庭教育投入方面表現出較大的盲目性,如投資給孩子購置高檔的諸如鋼琴、古箏等音樂教具,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特長培訓班等。這種盲目性投入,不僅浪費了一個家庭的有限的財力和精力,更有可能挫傷孩子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知的興趣,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只會給他們的身心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

重壓之下易生叛逆,很多孩子對這樣的“過高期望”做出反抗,有的拒絕學習、拒絕進學校,有的搗亂打架,更有離家出走、抑鬱症釀造悲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