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牧原能夠顛覆養豬產業?

在看完《浪潮之巔》,研究完阿里的雲計算之後我才真正理解到智慧化養殖的意義。有些人覺得所謂智慧化養殖不過是概念是噱頭,但真正的智慧化養殖其實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產業革新。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網際網路+傳統行業=新產業,網際網路使得很多傳統行業消失,同時使得很多新興行業從傳統行業中誕生,這就是馬克思原理中的所謂的新事物從原來的事物的母體中醞釀,並透過否定自己而獲得進步吧。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智慧化革命,谷歌給AI的發展起了定義——大資料化的人工智慧。無論是阿爾法還是其他的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前提都是基於現有資料,沒有資料就沒法學習,資料—反饋—調整—資料,再一次又一次得到資料之後調整,直到接近最優解。

智慧養豬在國內最早並不是牧原提出的,而是

網易

,沒錯,就是丁磊的那個網易。2010年左右網易採用智慧化養豬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整個豬場只需6人就能管理2萬頭豬,不過網易走的是高階路線,養的是黑豬,而且是網際網路直接銷售,他們最開始就沒打算真正進入智慧養豬業,感覺就是做著玩一樣(網易最開始的豬場叫未央,而且賣的是高階豬,平均一斤200塊)。

為什麼說牧原能夠顛覆養豬產業?

5G的誕生是一個劃時代的時間線,5G之後真正使得物聯網、人工智慧成為可能,並且雲計算也會受益於5G發展,5G的出現讓智慧化養豬更加精細化,如果我沒記錯的話18年是5G商用的時間,那個時候已經有部分人有5G的使用權了,正式商用是在19年(主要是當年炒作

東方通訊

太火了,我在裡面也小賺了一筆,所以記得比較清楚),18年阿里、華為、

京東

都嘗試在智慧化養豬分一杯羹,

2019年,京東“AI養豬”的實驗成果出爐,生豬出欄時間被縮短了5-8天

,每頭生豬的飼養成本被降低80元,按照這個資料進行推算,每年養豬行業的成本至少可以減少500億元,同時養殖企業可以節約30%以上的人力成本。但是裝置成本極其昂貴,並且如果複製到企業的話,你還要支付京東軟體費用,算下來綜合成本會高一大截。

同樣是18年,牧原也開始籌備智慧化養豬,在瘋狂擴欄之後,牧原開始大幅招聘各種機械專業、計算機專業的人,同時

新希望

、天邦也開始嘗試智慧化養殖,當下新希望已經有慧養豬"智慧養殖平臺、“雲端放養”平臺,不過成本依然高企。智慧化是養豬行業未來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浪潮,你可以否定牧原未來成長成超級巨無霸的可能性,但是你不能否定養豬全盤智慧化的趨勢。我說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你們如果細心去看

溫氏股份

的發展戰略,會發現他最終也是朝著智慧化去的。公司加農戶怎麼智慧化?錯了,溫氏的下一步是先做到“自繁自養”,再智慧化,公司原話是:推行“公司+現代養殖小區+農戶”模式,養殖小區按現代化、規模化、智慧化和自動化養殖場標準建設,生產效率和效能進一步提高,

合作農戶數量有所減少。

嘛意思?意思就是以後溫氏也是自繁自養,農戶只是來打工的,公司與農戶是僱傭關係,而不是代養關係。

養豬智慧化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所有公司都想在裡面分一杯羹

我預計未來一定會出現兩種模式——《1》豬場自己研發智慧化平臺,定製智慧化裝置;《2》豬場使用網際網路公司的平臺軟體和裝置

就像幾十年來傳統養豬產業能夠容納公司加農戶和自繁自養兩種養殖模式一樣,未來智慧化也能容納外包和自己自足兩種模式,當下有些中型養豬場和小型公司比如傲農等公司已經開始和網際網路公司比如農芯數科合作了,他們使用的都是豬小智這個軟體。

那麼我們回到正題,為什麼說牧原會顛覆整個養豬產業?在這個新賽道上不是有很多選手嗎?

首先,就像公司加農戶最終敵不過自繁自養一樣,外包智慧平臺最終也不會敵過自主研發平臺

。你們如果真正瞭解過養豬的全部過程,就會知道豬舍的建設對於降低成本有多麼重要,各個中小公司或者養豬戶的豬舍建設差別都很大,無論是用的料槽面積、頭均面積、通風設施、豬棚設計都不太一樣,就算你外包公司收集的這些雜七雜八的資料真的能讓豬場做到最優,但是這種最優只是一種縱向的最優,即對於客戶公司的最優,而不是對於整個養豬行業來說是最優,

養豬智慧化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降低成本

。智慧化不能把成本降低到足夠低的位置,你照樣虧損,照樣會淘汰出局,甚至智慧化帶來的更高成本只會讓你加速出局。

只有自主研發才有可能做到行業最優。

另外提一嘴,溫氏是跟華為合作的。

其次,資料。智慧化的底層資源是資料,沒有資料你就沒辦法智慧化,就像種豬遺傳改良需要大量不同批次種豬來搞一樣,智慧化養殖同樣需要大量育肥豬來提供資料(大部分是育肥,當然母豬養育、配種也會智慧化)。當下誰有最多的豬就意味著誰有最多的資源,當下牧原出欄量6100W頭,溫氏1800W頭,

新希望

1500W頭,正邦900W頭,四大豬企後面三個加起來都沒有牧原的2/3的豬多,他們的智慧化怎麼搞的贏牧原?除非運氣極其及其好,一下子就達到了所有變數聯合最優解,這個機率恐怕跟中彩票差不多了。

最後是資金,資金也是資料的來源,是資料的前提。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能養多少豬最終取決於公司有多少現金,現金多就能養更多的豬,現金少只能縮欄,要知道溫氏到現在還沒有達到2018年時候的出欄量。我們來看看四大豬企當下多少現金流?

(這裡的短期負債長期負債僅指欠銀行或者發行債券的錢,這些錢是必須及時歸還的,應付款是可以拖的)

溫氏股份

的短期負債看起來很少,是因為他是公司加農戶模式,支付代養費計入的是其他應付賬款,

新希望

的未動用授信額度看起來很高,但很多是新希望地產的授信額度,新希望地產總授信額度高達680億,正邦就不用說了,今年虧200多億,現在江西省政府忙著給他擦屁股。現在各大龍頭豬企的債務缺口都高的嚇人,動不動就是幾百億,加上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豬企一直虧損,放任不管遲早會違約。

當下對於豬肉企業關鍵是什麼時候能補上這些債務缺口?如果不補上這些缺口,銀行就不敢給這些企業更多的融資額度,當下對於豬企來說盈利帶來的現金流並不能用於擴張,更多的還是用於填補虧損。誰能最先填補完虧損,填補完債務缺口,誰就能啟動下一輪高槓杆融資擴張,從當下盈利能力來看,我覺得牧原是最有可能先還完負債啟動下一輪高速融資擴張的,假設明年牧原成本能降到14。5,按照平均價格16元/公斤計算,6200W頭出欄量,只需要不到5年就能補上債務缺口,如果出欄量到7500W頭,只需要4年,要是成本再降低一些,只需要三年。其他企業呢?

新希望

現在盈利能力還是個迷,20年最高盈利才50億,未來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補上債務缺口,溫氏今年黃羽雞的業務還可以,加上債務本身不算太多,還上債應該時間比牧原要短一些,但是溫氏現在更重要的是升級公司加農戶,到自繁自養階段,不然他開始不了智慧化。至於正邦,就不用說了,其實正邦已經被淘汰了。

為什麼說牧原能夠顛覆養豬產業?

這周瘋狂鑽研養豬行業的書籍,對於整個養豬流程以及裡面所有成本的細節及影響因素已經大致瞭解

,這三本書裡面我最推薦《現代養豬生產技術》,雖然賣一百多塊,但是裡面乾貨真的很多!

另外兩本可買可不買,真正有用的部分並不多,很多是統計數學模型,別說你們看不懂,我這個統計專業畢業的都看不懂,看了也沒用。等我把另外兩本看完之後消化吸收了,就把牧原的深度分析寫出來,應該下週能見到。

@今日話題

@雪球創作者中心

$牧原股份(SZ002714)$

$溫氏股份(SZ300498)$

$新希望(SZ000876)$

為什麼說牧原能夠顛覆養豬產業?

作者:認知饕餮

連結:https://xueqiu。com/1784228056/239858022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