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泉水溴酸鹽檢測值超標,均瑤健康跨界“翻車”

近日,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釋出訊息顯示,湖北均瑤恩賜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瑤恩賜”)生產的2個批次的飲用天然礦泉水溴酸鹽檢測值超標。企查查顯示,均瑤恩賜為均瑤健康的子公司,是均瑤健康在礦泉水行業佈局的核心“棋子”。而均瑤健康做礦泉水生意背後,是其營收重頭乳酸菌飲品板塊業績連年下滑。2019-2021年,均瑤健康淨利潤分別為2。95億元、2。14億元、1。47億元。據今年三季報資料,乳酸菌飲品收入下降至5。16億元,同比下滑13。96%。於是,均瑤健康董事長王均豪提出“二次創業”,開始開拓益生菌、礦泉水等跨界業務,以求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均瑤礦泉水致癌物超標上質檢黑榜

近日,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釋出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資訊公告(2022年第17期)》顯示,湖北均瑤恩賜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生產的2個批次的飲用天然礦泉水溴酸鹽檢測值超標。公告顯示,隨州銀泰新世紀購物廣場有限公司新生活超市文峰店銷售的標稱均瑤恩賜生產的飲用天然礦泉水(518ml/瓶)、飲用天然礦泉水(350ml/瓶),各檢出溴酸鹽0。018mg/L、0。017mg/L,溴酸鹽含量均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礦泉水溴酸鹽檢測值超標,均瑤健康跨界“翻車”

截圖自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

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2018)規定,每昇天然礦泉水溴酸鹽限值為0。01mg/L。飲用天然礦泉水中溴酸鹽含量超標的原因主要是臭氧消毒殺菌工藝原因導致消毒副產物。公開資料顯示,溴酸鹽在國際上被定為2B級的潛在致癌物,它是礦泉水以及山泉水等多種天然水源在經過臭氧消毒後所生成的副產物。據有關專家介紹,正常情況下,水中不含溴酸鹽,但普遍含有溴化物。當用臭氧對水消毒時,溴化物與臭氧反應,氧化後會生成溴酸鹽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責成省內多地市場監管部門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啟動核查處置工作,依法開展調查處理。據瞭解,早在2020年,均瑤健康就宣佈開始增設礦泉水專案,設立了上海均瑤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並在2021年以2100萬元收購了湖北三座山飲品有限公司70%股權,更名湖北均瑤恩賜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不過,水業務並未成為均瑤健康的第二營利曲線。財報資料顯示,2021年上海均瑤天然礦泉水公司和湖北均瑤恩賜公司分別虧損89萬元和333萬元;2022年上半年,上海均瑤扭虧為盈,淨利潤30。20萬元,湖北均瑤恩賜虧損246。67萬元。

礦泉水溴酸鹽檢測值超標,均瑤健康跨界“翻車”

截圖自均瑤健康2022年半年報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均瑤健康的市場在三、四線城市,而礦泉水市場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均瑤健康的品牌市場並不匹配礦泉水業務的落地。加之此次產品被檢出溴酸鹽超標,或將更加影響品牌信譽度。

跨界轉型之困

事實上不止涉足礦泉水領域,近兩年,均瑤健康頻頻跨界卻始終不見開花結果。2020年底,均瑤健康在佈局水業務的同時,還企圖操縱益生菌“大盤”。2020年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均瑤健康先後與微康益生菌(蘇州)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學簽約合作協議,佈局益生菌業務。兩年後,均瑤健康搖身一變成為了潤盈生物破產重整投資人,重整投資款共計2000萬元。前不久,均瑤健康又宣佈對潤盈生物投資2。79億元人民幣。此前,均瑤健康在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益生菌方面投入較大,因此計劃在下半年透過體外孵化形式與外部基金聯手來消化部分該方面的投入成本。只不過,頻頻跨界佈局之下,現實和夢想卻總是背道而馳。2022年上半年,均瑤健康益生菌飲品、食品的營收佔比分別為2。70%、4。39%,相比於其主要產品乳酸菌動輒八成的佔比,可謂是大相徑庭。不過,均瑤健康似乎已經將益生菌視作“救命稻草”。均瑤健康在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表示上,面對市場的壓力,公司在穩固常溫乳酸菌市場地位的基礎上,大力佈局和拓展益生菌領域,打造公司第二增長曲線,目前公司在常溫乳酸菌和益生菌兩大核心業務板塊穩步推進。除了益生菌外,均瑤健康還試圖在今年大火的白酒賽道分得一杯羹。2022年年初,均瑤健康與聖窖酒業合作,正式進軍白酒領域。據聖窖酒業公眾號披露,聖窖酒業與均瑤健康於2022年2月中旬業務融合正式啟動。除此之外,二者還與江南大學成立益生菌醬香型健康白酒新產品專案組。2022年4月,均瑤健康還透過受讓王學毅持有的部分上海鴻鎰遠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股權,取得了該公司51%的股權。公開資料顯示,王學毅自2019年5月至今任職於怡亞通怡合(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該公司的核心使用者有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白酒頭部企業。有業內人士表示,均瑤健康此舉或是在佈局酒類供應鏈和銷售體系。

跨界背後,主營業務不斷下滑

均瑤健康跨界的背後,是其主營業務的沒落。作為國內最早生產與銷售常溫乳酸菌飲品的品牌企業之一,乳酸菌飲品是均瑤健康的業績支柱,近年來,業績下滑讓均瑤健康危機重重。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起,均瑤健康推出“味動力”系列產品進入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並以此為主營業務,一度推動業績快速增長。2020年8月,均瑤健康成功上市,成為“乳酸菌第一股”。不過,均瑤健康並沒有乘上上市的東風扶搖直上,反而一直下滑。財報顯示,2019-2021年,均瑤健康淨利潤分別為2。95億元、2。14億元、1。47億元。2019-2021年,乳酸菌飲品分別給均瑤健康帶來了11。88億元、7。7億元、7。54億元營業收入,分別佔比總營收的95。37%、90。43%、82。58%。對於乳酸菌業務承壓,收入持續下滑,均瑤健康在2021年財報中表示,均瑤健康作為常溫乳酸菌龍頭企業,上市之後成為行業企業指向的目標。競爭企業競品採取低價促銷行為獲取市場份額,公司被迫做出應對,造成公司終端促銷費率進一步上升,行業內更多的短期行為威脅著良性競爭迴圈。

礦泉水溴酸鹽檢測值超標,均瑤健康跨界“翻車”

截圖自均瑤健康2021年財報

“除了本公司的‘味動力’系列產品外,目前市場上還有暢意、娃哈哈等一線品牌以及眾多二、三線品牌,行業競爭分化明”。均瑤健康稱。目前,乳酸菌的品牌大戰愈演愈烈,養樂多、優益C、每益添、味全等多個產品大放異彩。除均瑤健康、蒙牛、伊利等乳企佈局外,飲料品牌也看中了這一賽道:康師傅的“小酪多多”、元氣森林的“SODA對策”、銀鷺的“植悠活”等都讓競爭走向白熱化。也因此,均瑤健康一直想要在乳酸菌之外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試圖“二次創業”。但目前來看,均瑤健康的跨界並沒有作用在財報上。均瑤健康2022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8。45億元,同比上升20。62%;歸母淨利潤7891。11萬元,同比下降45。21%;扣非淨利潤5716。15萬元,同比下降45。23%。知名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均瑤健康乳酸菌業務下滑,本質就是乳酸菌市場混戰結果。其雖在乳酸菌領域不斷髮力創新,但整體業績下滑是必然的,因為市場上產品太多。在乳酸菌市場競爭激烈,門檻較低、價格競爭也較為激烈的市場背景下,跨界轉型隱患重重的均瑤健康,能在未來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嗎?大公快消將持續關注。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