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4種省錢行為最好別要

醫生:4種省錢行為最好別要

1月28日,今天朋友給我推薦了一篇文章,說的是“使用電飯煲”會誘發癌症,光看題目就能嚇人一跳,《世衛組織明令發文:停止使用電飯煲,小心肝癌找上門》。

中國有句古話叫,語不驚人死不休,用來形容這樣的文章,一點都不為過。

但是如何才能揭穿謠言呢?光是橫眉冷對千夫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要擺出道理。

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要使用電飯煲,按照文章裡的說法,電飯煲之所以會致癌,就是因為電飯煲裡的內膽塗層,這個塗層是聚四氟乙烯等全氟類聚合物,是一種可以致癌的化學物質。

真相,果真如此嗎?

要想揭開謎底,不妨來了解一下電飯煲的內膽構成,電飯煲的內膽材料,有鋁、不鏽鋼、陶瓷等等,但是最常用的就是鋁製,之所以選擇鋁,是因為鋁不僅受熱均勻,而且傳熱速度非常快,所以很多人使用電飯煲煮飯,會發現飯熟得特別快。

雖然鋁製內膽很好,但是我們卻不能直接用它來煮飯,因為鋁容易在加熱和酸性析出,攝入大量的鋁容易導致鋁中毒的現象。

這個時候為了安全,廠家會在鋁製內膽的表面再進行塗層,這樣做的目的可以把鋁元素和食物分開,既延長了鋁製內膽的使用壽命,也保證了使用安全,可謂一舉兩得。

目前,最常用於塗層的物質是特氟龍,它屬於聚四氟乙烯等全氟類聚合物,具有耐酸鹼、不易分解的特性。

很多人認為在高溫條件下,特氟龍有可能會分解,分解後就會產生劇毒物質,但是有實驗表明,溫度只有超過300度,分解的現象才可能發生。

大家平時使用電飯煲煮飯的時候,根本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溫度,所以完全不必擔心。

特氟龍本身並不致癌,想想看,如果致癌,國家又怎麼會同意它用於內膽塗層呢?

至於文章內容裡提到的世界衛生組織命令發文,就更是無稽之談了,世界衛生組織從來沒有發過這樣的文,打著世界衛生組織的旗號來發布謠言,確實可恥。

雖然我國癌症高發,但罪魁禍首絕對不是電飯煲!相對於電飯煲致癌的謠言,其實以下4種省錢行為才更更可怕。

醫生:4種省錢行為最好別要

1、 發黴的廚具捨不得扔

木製廚具使用久了,最容易發黴,比如菜板、筷子等等,發黴了怎麼辦?相信很多家庭的做法都是熱水燙一燙,洗一洗,繼續用。

這樣做雖然省錢,卻非常危險。

發黴的廚具,最易滋生黃麴黴素,這是一種肉眼看不到的毒素,1960年,黃麴黴素被首次發現,1961年科學家就發現被黃麴黴汙染的花生餅能誘發大鼠肝癌,1962年鑑定並證明了黃麴黴素為強致癌物,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黃麴黴毒素B1列為I類致癌物。

黃麴黴素具有耐熱性,裂解溫度為280℃。即便用100℃的開水去煮黃麴黴素,也絲毫對它沒有殺傷力。所以,用開水燙一燙,或者用開水煮一煮,其實都只是心理作用,自我安慰罷了。

廚房灶臺、洗菜籃、菜板、筷子同樣容易滋生黴菌,所以廚房一定注意通風,菜板、洗菜籃、筷子都要注意洗淨晾曬,對於木製的菜板、洗菜籃、筷子,遇潮後更易發黴,建議這些東西不要用太久,最好定期更換。

2、 捨不得開油煙機

記憶最深刻的是,一直在農村生活的奶奶,每一次炒菜的時候都是滿屋子的油煙,那個年代,沒有油煙機,人一進廚房就被嗆得劇烈咳嗽,甚至眼淚水都嗆出來了。

早在1996 年,國際重磅學術雜誌《Lung Cancer》的一項研究就指出:暴露於烹飪油煙會使女性非吸菸者的肺癌發生風險升高 3。79 倍。而中國特有的烹飪方式則讓肺癌發生的危險性更高,炒菜之前把油燒得滾燙,放入菜的時候會瞬間產生大量的油煙,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炒菜味道會更好,卻不知道油煙裡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這是因為隨著油溫的升高,其中的甘油會轉化成丙烯醛,這種氣體不僅有很強的刺激性,而且容易導致基因突變,還有一種有害的氣體則是苯並芘,它與肺癌同樣關係密切。

所以,幫助家人改造一下廚房,別為了省錢不裝油煙機,或者捨不得開油煙機了,一旦罹患肺癌,一年下來的花費都夠買10多個油煙機了。

醫生:4種省錢行為最好別要

3、多次油炸剩下的油,捨不得扔掉

油炸,是中國傳統的烹飪方式。

油炸出來的食物,酥脆可口,是很多人的最愛。

很多人在進行油炸的時候,剩下的油捨不得扔,一次兩次三次繼續使用,其實這樣做危害很大,反覆高溫加熱的油,會導致苯並芘的含量增加,這是一種致癌物。

一般建議,炸東西的油,最多使用次數別超過2次。

4、變質的食物,捨不得扔掉

食物做得太多了,吃不完,捨不得扔掉,有的放置時間都好幾天了,食物早已經變質了,還有的食物,已經放了好幾個月,甚至大半年的時間,都已經發黴了。

但是老一輩的觀點是,放得越久越好吃,不用扔,洗一洗,開水煮一下就沒事了。

食物放久了,不光容易滋生細菌,還會導致亞硝酸鹽的含量增加,亞硝酸鹽進入胃內後,會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

另外,食物發黴了,就和廚具發黴一樣,已經產生了黃麴黴素,開水煮一煮是沒用的。

大量的研究發現,即便攝入小劑量的黃麴黴素,同樣對肝臟有危害,黃麴黴素可引起細胞錯誤地修復DNA,DNA修復的異常會增加肝癌發生的風險,黃麴黴素還會誘導P53基因突變,科學家已證實P53基因是抑癌基因,當P53基因突變之後,肝癌更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