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穩中有進三農工作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銀燕

記者從今日召開的甘肅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上獲悉,2022年甘肅省糧食種植面積、產量實現雙增長。過去的一年,甘肅省一產增加值增速5。7%,高於全國1。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5元、增長6。4%,三農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

糧食喜獲豐收,產量再創新高。全省糧播面積4049。7萬畝、較上年增加34。5萬畝,糧食總產量1265萬噸,增加33。5萬噸,實現面積產量雙增長。新建高標準農田379。6萬畝,復耕復墾撂荒地123萬畝,全省小麥機械化率首次突破90%,我省作為全國夏糧生產貢獻突出的15個省份之一和全年糧食油料生產工作成績突出的21個省份之一,兩次獲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其中:慶陽市糧食麵積增加1。7%,產量增加7。5%;白銀市完成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7萬畝,武威市擴種春小麥10。9萬畝;敦煌市向農發行申請2億元中長期貸款支援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投資達3312元。這些地方在推動糧食生產上措施得力、成效顯著,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銜接機制更加完善,脫貧成果持續鞏固。脫貧縣用於產業發展的銜接資金達到128。7億元,佔總支出資金的58。5%,52。1%的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用於支援39個重點幫扶縣;為6。7萬戶28。7萬監測物件落實產業幫扶措施,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戶137萬戶,脫貧縣農業保險理賠11。7億元、受益農戶101。3萬戶次,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766元,同比增長13。5%,高於全省7。1個百分點,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各地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些好做法,比如會寧縣出臺“6+1”(牛羊菜果薯藥和小雜糧)產業達標獎補政策,發放2732萬元資金激勵農戶發展產業;莊浪縣採取“黨組織+產業化聯合體+基地+農戶”模式,帶動2。9萬戶脫貧戶實現產業增收。

特色產業快速發展,轉型升級起步良好。制定兩個“牽引帶動”實施方案,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加力推進,全年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量增長5。6%,全省新增營業收入億元以上龍頭企業46家,獲批建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麥積蘋果、東鄉肉羊)、產業叢集1個(中藥材)、農業現代化示範區3個(臨澤縣、永昌縣、秦州區)、鄉村振興示範縣3個(會寧縣、民勤縣、臨澤縣),認定並獎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6個,六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325。4億元,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佔比提高到27%,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1。8:1,“甘味”蟬聯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100強榜首。各地特色產業競相發展,武威市特色產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72。3%,平涼市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比2020年增長32%,慶陽市構建起環縣肉羊、鎮原肉雞、寧縣蘋果、西峰生豬等“一縣一業”產業格局。

生產方式加快轉變,綠色發展深入推進。落實強科技行動部署,建立農機裝備研發“一中心六基地”平臺,組織研發制種玉米去雄機等短板農機裝備49種,聯合攻關選育優質專用玉米和馬鈴薯新品種9個。大力發展生態迴圈農業,建設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1799萬畝、萬頭(只)以上標準化養殖場383個,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廢舊農膜回收率和尾菜處理利用率分別達到80%、84。7%和52%,有效期內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2140個。酒泉、定西等市種業基地建設成效顯著、農機裝備研發推廣力度大,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張掖市和甘州區站位高、措施實,高質量完成國家生物玉米制種試點任務。

鄉村建設示範推進,內生動力不斷激發。制定《甘肅省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5155”鄉村建設示範行動年度任務全面完成。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43萬座,普及率達到66。1%,建立綠色低碳村莊31個,鄉村面貌持續改善。鄉村治理國家級試點任務穩步推進,成功建立15個省級試點縣。持續開展移風易俗專項行動,村規民約實現全覆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得到鞏固提升,農村承包地改革和國家級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任務有序推進。甘南州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帶動鄉村產業、鄉村治理一體推進,為全省作出了示範。張掖市組織開展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試點,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比增長42%。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