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往開來的2023篤行成就精彩未來

本文轉自:寧夏日報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深入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的發力之年,也是打造區域科技創新高地、高水平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的關鍵之年。

迎接新發展,寧夏科技創新將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統領,以打造區域科技創新高地為目標,以高水平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為抓手,以服務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重點,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在最佳化創新資源配置上下功夫,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上求突破,在培養激發創新活力上出實招,在推進東西部科技合作上再加力,在最佳化科技創新服務上下真功,在提高創新體系效能上見成效,全力抓好“雙百科技支撐行動”,深入實施好科技創新“四大工程”,努力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民生高水平改善作出科技工作新的更大貢獻。

實現這樣壯闊的圖景,既要頂層設計更加完備,也要齊抓共管聚合力同發力;既要滿懷信心加油幹,也要砥礪奮進向未來。

聚焦任務,

這樣的2023奮鬥目標清晰有力:

● 突出一個核心目標,全力打造區域科技創新高地

推動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實現持續提升,加大投入力度、最佳化投入結構,促進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力爭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推動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實現持續提升,從科技創新環境、科技活動投入、科技活動產出、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五個方面持續發力,努力實現躍升進位。推動科技創新貢獻實現持續提升,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需求導向、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支撐精準性、實效性,不斷提高創新整體效能。

● 強化一個關鍵任務,高水平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

抓好“科技支寧”的部區合作平臺,圍繞國家戰略部署,找準我區科技創新在國家創新全域性中的發展定位和區域佈局,在對接和爭取上取得更大成效。抓好“示範引領”的東西部科技合作平臺,鼓勵引導各類創新主體與東部地區開展科技合作交流,培育一批東西部科技合作示範市、縣(區)和園區。組織實施東西部科技合作專案200項,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技術。鼓勵企業在發達地區設立“飛地”研發平臺,創新引才聚才模式。抓好“產學研結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完善技術交易服務體系,高標準舉辦首屆科技成果與人才展洽會,高質量舉辦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高水平舉辦第八屆中國(寧夏)創新挑戰賽,在轉化和落地上取得更大成效。

● 注重兩個全力抓實,持續增強全區科技支撐高質量發展能力

全力抓實百項重點科技攻關專案。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強科技引領性前瞻性研究,組織實施重點科技攻關專案100項以上,力爭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聚焦自治區打造“七大產業基地”和“十大產業鏈”要求,加強科技資源統籌配置,強化現代化工、新型材料、綠色能源、數字資訊、高階牛羊肉、冷涼蔬菜、種業等產業領域的各類關鍵技術攻關,增強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支撐。

全力抓實百項重點科技成果轉化專案。緊緊圍繞自治區高質量發展需求,聚焦產業、生態環保、醫療衛生等重要領域,組織實施重點科技成果轉化專案100項以上,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充分調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的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加強科技成果匯交發布,構建市場化科技服務和技術交易體系,釋出重點科技成果100項以上,對接推介科技成果150項以上,登記科技成果860項,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7億元。

● 發揮三個重要作用,著力形成全區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加快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創造的環境,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業融通創新。

發揮高校院所科技創新骨幹作用。加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校企、院企協同,促進高校、科研院所緊密對接產業、企業,建立研發投入增長機制,完善人才隊伍培養體系,為自治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更優的科技成果供給。

發揮市縣政府和區直部門科技創新推動作用。啟動自治區科技創新試點縣(市、區)建設,強化科技創新效能考核,最佳化科研平臺、科技園區和基地佈局,推動“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建立完善部門創新聯動機制,推動目標、任務、資源、力量協同聯動,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一體推進,形成全區科技創新“一盤棋”格局。

● 實施科技創新“四大工程”,持續完善全區科技創新體系

深入實施創新力量厚植工程,持續夯實全區科技創新基礎。開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升行動,出臺配套政策,整合高層次人才團隊,推進建設自治區實驗室。組建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30家以上。開展科技人才培育壯大行動,推進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遴選培養傑出科技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15名以上,柔性引進和組建科技創新團隊20個以上。開展創新效能強化提升行動,推動國家和自治區高新區等創新資源集聚區改革完善管理執行機制,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積極培育自治區高新區、農高區,啟動開展自治區高新區績效評價,實行動態管理。培育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5家。

深入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持續提升全區科技創新能力。開展科技型企業擴量提質行動,最佳化調整科技型企業型別,構建層次分明、導向突出、激勵有力的培育體系。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家、自治區創新型示範企業20家、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力爭全區各類科技型企業達到3500家左右、創新聯合體達到30家左右。開展企業家創新精神培養強化行動,舉辦企業家創新精神培訓活動50期,引導企業家增強創新意識、加大創新投入、提高創新產出。開展新型研發機構培育發展行動,聚焦重點產業創新需求,引導支援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區內外創新力量,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

深入實施創新協同聯動工程,持續增強全區科技創新效能。開展開放創新行動,全面加強東西部科技合作交流,共建科技創新載體、培養引進創新人才;加強與發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合作,提升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層次。開展協同創新行動,建立科技創新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構建跨領域、大協同的科研組織模式;完善創新聯動包抓、結對機制,全面調動市縣(區)創新積極性;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完善“組團式”服務模式,提高科技創新支撐縣域經濟發展成效。

深入實施創新生態涵養工程,持續最佳化全區科技創新服務。開展科技體制改革攻堅行動,重點在完善科技激勵機制、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創新科研組織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開展創新服務最佳化促進行動,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讓科研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創新活動。加快培育科技服務業,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良好的科技創新服務。開展科學技術普及惠民行動,全面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完善科普聯席會議制度,開展科普示範建立活動,不斷提高全民科學素質。開展創新文化培育行動,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

一個個堅實的腳印,見證砥礪奮進的姿態;一張張接續鋪展的藍圖,繪就精彩無限的未來!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寧夏科技戰線廣大工作者將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實幹和創新,奮力譜寫創新驅動發展新篇章,為打造區域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支撐引領現代化美麗新寧夏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