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父母冷漠的“口頭教育”,讓孩子成為“同性戀”

讓我印象深刻的秀玲,她是被母親以“留學之前的心理評估”為名義帶來我們這裡的,秀玲的學習理念與國內的教育方式存在明顯衝突,如果將她強行留在國內,可能會加重病情。將她送出國學習是比較理性的選擇,家人也支援。

秀玲還說到她有“同性戀”的傾向,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有部分“同性戀”可能是心理創傷導致的。如果本人希望透過創傷修復恢復或調整自己的性取向,這也是他們的權利。

在與秀玲面診過程中對我們的接診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學會站在他們的角度去了解世界,理解他們的訴求,感受他們的情感,迅速建立起信任,這是後續治療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抑鬱症:父母冷漠的“口頭教育”,讓孩子成為“同性戀”

秀玲,初二在讀,單眼皮女生,面診時身著校服。

秀玲媽媽,公務員,秀玲爸爸,私企職員。

第一眼看到秀玲,我馬上把她和迪士尼動畫片中的花木蘭形象進行重疊,這個眼角眉梢流露出倔強的女孩,在面診的初期,對我們滿是防備和猜疑。

“我是要到俄羅斯留學的,我媽說你們這裡是留學評估機構,所以我想知道自己的評分?”開場白,秀玲如是說。

“為什麼你會選擇到俄羅斯留學?而不是其他國家,可以告訴我嗎?”劉承洛問道。

“因為俄羅斯美女多,我很喜歡看美女!”秀玲聳肩笑答。

我和助理沐溪相視一笑,如此不走尋常路的回答,預示著這一次的面診,充滿“驚喜”。

秀玲的媽媽告訴我們,孩子的性格雖然表面看起來開朗直率,但內心非常敏感和脆弱。

據秀玲的班主任反饋,秀玲在校期間曾經出現過幾次情緒崩潰的事件,會突然不斷地哭泣,並用小刀在手臂上刻劃,老師向她瞭解原因時,秀玲的回答幾乎都是“父母吵架,我心情不好”。

回到家裡後,秀玲又會把自己的情緒掩飾得很好,即便老師專門與媽媽溝透過此事,媽媽向她詢問時,也總是被她雲淡風輕地一帶而過。

秀玲爸爸忙於工作,媽媽又要照顧年幼的弟弟,經常忽視與秀玲的溝通和交流。

相比與同齡人做朋友,秀玲更喜歡和高年級的學姐玩兒。在一位“有能力”的學姐的影響下,秀玲學會了抽菸、喝酒、爆粗口,經常偷偷地出入酒吧,還跟一起玩網遊的一個隊友談起了網戀……等到父母有所察覺時,秀玲已經對外宣稱,她是同性戀!

抑鬱症:父母冷漠的“口頭教育”,讓孩子成為“同性戀”

秀玲爸爸為此火冒三丈,把秀玲狠狠揍了一頓。秀玲父母認為,這是孩子青春期過度叛逆的表現,需要“好好管教”,於是不斷地跟秀玲講道理!

道理越講越多,秀玲也愈發地“能折騰”,她焦慮情緒也開始集中爆發,認為周圍的人總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情緒非常不穩定,無法集中注意力,總覺得頭痛欲裂。

晚上,秀玲會不眠不休在床上玩遊戲,興奮地大叫大笑;白天,她會矇頭呼呼大睡,睡足十個小時,叫都叫不醒!

無奈之下,父母給秀玲辦理了休學,並輾轉多地求醫診治,但收效甚微。因為孩子非常抗拒治療,來我們診所面診時,秀玲媽媽告訴她,是帶她去留學評估機構做測評,為明年出國留學做準備,秀玲才肯配合。

面診中,秀玲告訴劉承洛,從小到大,父母對她以打罵式教育為主,把更多的關愛給了弟弟,不論她多努力、取得多亮眼的成績,父母的關注點始終在弟弟身上,她感覺自己在家裡可有可無。

上初中後,學校的教育教學模式讓她很反感,她更希望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點,有針對性的學習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填鴨式的教育。

正因為如此,她認為國外的教育方式會更適合自己,她也想盡快逃離現在的生活環境!

“其實我選擇去俄羅斯留學最主要的原因是,那裡離中國很遠,我自由了之後,他們休想幹涉我的生活!”秀玲兩眼放光,興奮地直搓手。

“這麼說你並不知道,俄羅斯地跨歐亞兩大洲,與中國接壤,黑龍江省西北部有個城市叫黑河,就是中國和俄羅斯交界的口岸城市。”劉承洛瞬間化身初中地理老師。

“呃……真的麼?這個……”秀玲一時語塞,秀玲媽媽在旁邊扶額搖頭。

“你說你喜歡看美女,那你知道麼,俄羅斯的美女,年輕的時候確實非常漂亮,但是她們的保鮮期很短暫,年紀大了之後,就會從喀秋莎小姐姐變成阿廖沙大媽!”劉承洛再次補刀。

“哈哈哈哈,你好逗啊!”

因為秀玲這句“神補刀”,面診現場笑翻了天!

“說實話,你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那你覺得,我出國前後,還需要做些什麼?”秀玲開始漸漸卸下防備。

在初步建立信任的基礎上,劉承洛開始慢慢引導秀玲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

秀玲告訴我們,其實她晚上並非不想睡覺,而是胸悶到無法入睡,只要閉上雙眼,記憶中那些不愉快的事件就會一一浮現在眼前,讓她莫名的煩躁。只有玩手機遊戲時,才能暫時逃避這種痛苦的感覺!

可秀玲的媽媽卻認為,秀玲的行為就是遊戲成癮,母女倆為此經常在言語甚至肢體上發生衝突,媽媽甚至萌發了送秀玲去網癮戒除機構的念頭。

“其實,作為父母,你們只是看到了孩子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種種問題,卻並不知道問題背後的本質是什麼,導致問題發生的根源是什麼!”劉承洛對秀玲的媽媽說。

抑鬱症:父母冷漠的“口頭教育”,讓孩子成為“同性戀”

“秀玲在玩遊戲時,她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進入到一種類似場景催眠的狀態,也只有在進入這個狀態時,那些曾經的創傷事件帶給她的痛苦,才能暫時性的解脫,這也是為什麼孩子沉迷網遊的主要原因之一。”劉承洛的分析,得到了秀玲的高度認同,小姑娘點頭如搗蒜。

“另外,我要非常鄭重地提醒你,千萬不要把孩子送去類似於網癮戒除機構,那不是在救孩子,那是真正把孩子推進了火坑,你一定不要病急亂投醫!”最後幾個字,劉承洛提高了音量。

面診中,劉承洛還圍繞著留學過程中如何將文化和語言的衝突風險降到最低,如何解決現有的學習、心理和情緒問題,如何避免在國外發生濫用藥物和毒品等等話題跟秀玲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面診結束時,劉承洛說:“秀玲,不論你將來在哪個國家學習和生活,我都希望你能樹立積極努力、順其自然的心態,你能培養出越挫越勇的性格,在逆境到來時,也能抗壓前行!”

送秀玲離開診所回來時,助理沐溪告訴我,秀玲在洽談室等待時,盯著背景牆看了許久。

也就是說,在正式開始面診之前,這個小姑娘就已經知道,我們並不是留學評估機構,得益於劉承洛極佳的臨場應變能力和跨學科的知識儲備,這場面診,笑點不斷、金句頻發、順利完成!

秀玲的這個案例,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親子溝通的障礙,多數都是源於父母只講道理、不談感受!很多父母都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我們講的道理,孩子都能理解,所以才會一直苦口婆心嘮叨個不停。

在孩子面臨情緒的困境時,父母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坦然接受孩子的情緒,試圖和他站在一起,感受他的心情,與孩子共情,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認同後再詢問事情的原因。親子間有了正性情感的流動,才能達到最佳的溝通狀態!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主要應該體現在情感方面,多關注情緒,少評判是非對錯;多一些交流和了解,少一些否定和打擊。很多時候,都比那些所謂的“大道理”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