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醫應用五味子治療心臟病的經驗與對藥

五味子, 《本草綱目》載其“酸鹹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其既能補益心腎,又能寧心安神,用於心氣不足,鼓動無力,心失所養,發為心悸之症。 如吳儀洛《成方切用》曰“蓋心主脈,而百脈皆朝於肺,補肺清心,則氣充而脈復”,代表方為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一補一潤一斂,益氣養陰,使氣復津生,汗止陰存,氣充脈復。《古今名醫方 論》引柯韻伯之說:“麥冬甘寒,清權衡治節之司;人參甘溫, 補後天營衛之本;五味酸溫,收先天天癸之原。三氣通而三才立,水升火降,而合既濟之理矣。”臨床常用用生脈散治療氣陰兩虛之心悸氣短,頭暈目眩,自汗盜汗,脈細數或結代。 現代多用於治療病毒性心肌炎、肺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屬氣陰兩虛者。 但五味子味酸收斂,在心火旺盛、痰熱邪實之時,五味子反而會加重心悸、胸悶症狀,配伍應用須權衡利弊。

還有五味子常與生地、丹參、酸棗仁等同用,如的天王補心丹(人參、玄參、丹參、五味子、茯苓、遠志、桔梗、當歸、天冬、麥 冬、柏子仁、酸棗仁、生地),適用於陰血虧損,失所養所致之心悸怔忡。

【例1】梁其源老中醫的健心湯用五味子,由黃芪、太子參、桂:枝、麥冬、丹參、五味子、柏子仁、赤芍、龍骨、炙甘草等組成,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氣陰兩虛型。{周智文.陳南官。梁其源老中醫健心湯臨證應用舉隅[J]。新中醫,2008,40(10):112}。

【例2】宋平應用益氣滋陰活血法治療胸痺組方用五味子。益氣滋陰活血湯由太子參、麥冬、五味子、遠志、合歡皮、降香、鬱金、夜交藤、丹參、五靈脂、三七、延胡索、甘草等組成,益氣滋陰,活血通脈,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方中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能平緩心跳頻率和緩解高血壓、擴張血管,使心率減慢,對於竇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房性或室性早搏可能有減慢心率的作用,可以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心室舒張完全,減少心肌耗能或耗氧量。(沈萃萃,宋平。宋平應用益氣滋陰活血法治療胸痺經驗[J]。吉林中醫藥, 2012,32(9): 871-872)。

【例3】名醫鍾堅治療心功能不全的經驗方保元強心湯用五味子,藥用紅參(另煎,沖服)、炙五昧子、鹿角霜、制附片、桂枝各10克,麥冬、丹參、川芎、炙甘草各15克,澤瀉、車前子{包煎)各各20克,地龍12克,黃苠30克,三七粉f;十服)3克。方中五味子具有益氣、復脈、強心的功效,與其它藥物一起使用,可起到溫補心腎之陽、活血化瘀通絡、強心復脈、利水退腫的功效。{周賓。名醫鍾堅治療心功能不全的經驗方——保元強心湯[J]。求醫問藥,2011,(3): 43}。

【麥冬-五味子】 舒 展治療心律失常心氣不足型。所用五味子湯的組成為:黃芪25g、五味10 g、麥門冬15 g、熟地黃20 g、當歸20 g,人參10 g。氣血不足型臨床表現上主要為氣短、心悸、乏力、頭暈出汗、舌質淡紅、脈搏虛弱無力。認為麥冬可以養心安神,五味子有斂心寧神的作用,這兩種藥物共同作用可以調節神經功能,提高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性,可以對人的冠狀動脈進行擴張,從而增加冠脈血流量,對心肌供血不良的症狀進行改善,起到對心律失常的治療作用。{舒 展。五味子湯加味治療心律失常心氣不足型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誌,2016,4 (15):195-196}。

【太子參-麥冬-五味子】

毛德西在運用益氣養陰法治療心悸、胸痺時善用生脈散進行加減。由於太子參本身具有益氣養陰的功效,針對氣陰兩虛型心悸、胸痺更是相合, “急補不如緩補”,久病之人,正氣不足,身體虛弱,不宜峻補,而太子參的藥效緩和,所以臨床中常用太子參代替人參。麥冬甘寒養陰,清熱生津,五味子能斂肺生津,寧心安神,三藥共用,一補、一 清、一斂,共奏補益心肺、養陰生津之功。 生脈散還有改善心功能、增加冠脈流量、抗心肌缺血、調整心肌代謝、降低耗氧量的效果。{趙 闖,路永平。毛德西教授運用益氣養陰法治療心悸、胸痺用藥規律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 (11):2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