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白色瘟疫”——揭開病魔面紗

說起結核病,想必你也有所耳聞,作為一種長期與人類伴隨的疾病,它的歷史非常悠久。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屍中發現左肺上部有結核病的鈣化灶,表明結核病在中國至少存在2000多年了。自古以來人們對這一古老的疾病始終沒有統一的稱呼,“癆病”指的是肺結核,“尋常型狼瘡”指的是面板結核,而“波特式病”指的脊柱結核,這些病實際上都可統稱為結核病,只是表現形式不同。

走進“白色瘟疫”——揭開病魔面紗

結核病人類造成的傷害主要表現在對身體結構的影響,它一般會在患者體內形成“結核”即腫脹的小瘤,結核病這一病名也就由此而來。絕大多數情況下,結核病菌總是侵犯人的肺部在肺尖形成斑塊,然後擴充套件到整個肺部,造成組織壞死並伴有血漿、膿液的產生,肺部感染進而發展到胸腔表面,病情進一步發展就是病人的雙肺遭到毀壞,虛弱、消瘦、咳血、呼吸困難,最終血管破裂,病人很快就會死於流血過多,淹沒在自己的血泊之中。

走進“白色瘟疫”——揭開病魔面紗

現代研究證明並非所有的結核病都具有傳染性,只有肺結核病的一些型別具有傳染性,原因在於肺結核病人的肺與外界相通,大量的結核桿菌可以透過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吐痰等方式噴出體外,形成飛沫,如果空氣中這些含菌的飛沫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則會引起感染。

走進“白色瘟疫”——揭開病魔面紗

由於結核病患者的面容總是蒼白的,只有到了午後才出現特有的潮紅,所以人們又將結核病稱為“白色瘟疫”,特別是歷史上很多名人肖邦,勃朗寧,中國的詩人郁達夫,大文學家魯迅都是結核病患者,有鑑於此也有人將結核病成稱為“藝術家的疾病”。

談到結核桿菌的發現,眾多科學家付出了巨大努力,其中居功之偉的當屬德國著名細菌學家科赫。起初他研究了結核病死者的肺,但並沒有發現預想的結核桿菌,當他把肺磨碎擦在老鼠和兔子身上卻驚奇地發現它們感染了結核病。而這讓科赫百思不得其解,結核菌究竟藏在哪裡了?突然一個念頭浮現在腦海:結核菌很可能是透明的,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走進“白色瘟疫”——揭開病魔面紗

於是科赫開始對樣品進行染色,並不斷改變的染色方法,終於在他的第271號樣品中科赫發現了染上藍色素成細桿狀的結核桿菌,並將它們製成懸液注射到豚鼠的腹腔內,結果不出所料,豚鼠果然感染了結核病。1882年的3月24日,科赫在德國召開的生理學會議上鄭重宣佈發現併成功培養了結核病的致病菌——結核分支桿菌,訊息一出引起了醫學界的極大轟動,結合桿菌的發現讓人們看到的人類征服結核病的曙光,科赫也因此榮獲1905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和醫學獎。

走進“白色瘟疫”——揭開病魔面紗

發現了結核桿菌後科赫繼續進行著新的研究,他闡明瞭結核病的傳播方式是空氣和接觸,並明確指出結核病患者的痰液存在結核桿菌病菌,這無疑為此後結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為人類最終消除結核病指明瞭方向,可誰先想到治療結核病的道路也是如此漫長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