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班膦酸鈉這一類雙膦酸鹽的優勢是什麼?

骨轉移是惡性腫瘤主要轉移部位之一。骨痛、骨相關事件(SREs)是骨轉移常見的併發症。SREs主要包括病理性骨折(尤其是椎體壓縮或變形)、脊髓壓迫、骨放療(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壓迫)、骨轉移病灶進展及高鈣血癥。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的藥物主要包括雙膦酸鹽類藥物和地舒單抗,統稱為骨改良藥物。骨改良藥物可抑制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作用,減少骨丟失,提高骨密度,進而減少骨轉移引起的SREs的發生。

伊班膦酸鈉這一類雙膦酸鹽的優勢是什麼?

雙膦酸鹽類藥物作為治療骨轉移的基礎藥物,目前已發展至第三代。第一代是簡單的P-C-P結構,代表藥物是氯屈膦酸鈉;第二代雙膦酸鹽側鏈含有氨基,代表藥物主要為帕米膦酸二鈉和阿侖膦酸;第三代在氮原子上再引入一個飽和烴鏈或含氮咪唑環,代表藥物主要為

伊班膦酸鈉

和唑來膦酸。

隨著抗腫瘤全身治療方案的完善,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得以延長,長期使用骨改良藥物造成的不良反應有上升趨勢。

01

藥物性頜骨壞死

藥物性頜骨壞死是骨改良藥物較嚴重的併發症,發生率為1-9%。地舒單抗或唑來膦酸治療乳腺癌骨轉移和前列腺癌骨轉移的Ⅲ期臨床研究顯示:667例乳腺癌患者(地舒單抗治療325例、唑來膦酸治療342例)和281例前列腺癌患者(地舒單抗治療153例、唑來膦酸治療128例)中,地舒單抗總體頜骨壞死發生率為1。9%、唑來膦酸為1。2%。一項雙膦酸鹽用於乳腺癌輔助治療Ⅲ期臨床研究中,接受伊班膦酸鈉治療的患者藥物性頜骨壞死的發生率為0。77%。顯著低於地舒單抗和唑來膦酸。地舒單抗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藥物性頜骨壞死率會相應增加,接受治療第1年頜骨壞死發生率為1。1%、第2年為3。7%,隨後每年為4。6%。

02

低鈣血癥

一項關於實體瘤骨轉移的Meta分析(納入了3項國際Ⅲ期臨床試驗)顯示,2841例接受地舒單抗治療,大於2級低鈣血癥的發生率為12。4%。關於雙膦酸鹽治療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反應Meta分析顯示,接受伊班膦酸治療的患者,低鈣血癥的發生率為2%。地舒單抗引起低鈣血癥的發生率相對較高,且可能導致較嚴重的低鈣血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地舒單抗治療期間應密切監測血鈣水平,尤其是初始治療期,同時應給予補充鈣、鎂和維生素D。

03

急性期反應(流感樣症狀)

Ⅲ期臨床試驗顯示,骨改良藥物流感樣症狀的發生率約為19。8%。地舒單抗發熱的發生率為5。2%,疲乏症狀的發生率為6%,關節疼痛發生率為12。6%,肌肉疼痛發生率為5。6%。伊班膦酸鈉流感發生率4。7%,疲乏症狀發生率2。8%,關節疼痛發生率9。6%,肌痛發生率2。8%。雙膦酸鹽引起的流感樣症狀在初始用藥的第24-48小時達到高峰,3天逐漸緩解。

骨改良藥物臨床應用多年,尤其雙膦酸鹽類藥物作為治療骨代謝疾病的基礎用藥,其療效及安全性得到臨床認可,相關不良反應可防可控,規範用藥可使相關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影響降到最小化,以獲得更好的療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骨改良藥物安全性管理專家共識》中華腫瘤雜誌 2021年6月第43卷第6期。

2。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