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溼聖劑——羌活勝溼湯

【藥物組成】:

羌獨活各10克、 防風10克、藁本10克、 蔓荊子10克、 川芎6克、甘草6克。

【主治】

1、溼鬱太陽,肩背痛,脊痛項強,或一身盡痛,或身重不能轉側,脈浮;邪在少陽、厥陰,臥而多驚。

2、治溼氣在表,頭痛頭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盡痛,微熱昏倦。風溼在表,頭痛項強,腰背重痛,一身盡痛,難以轉側,惡寒發熱,脈浮。

3、《醫鏡》顧松園:凡溼從外受者,無論在上在下,俱以此方隨證加減治之。

【加減】:

1、若溼邪較重,肢體酸楚甚者,可加蒼朮、細辛以助祛溼通絡;鬱久化熱者,宜加黃芩、黃柏、知母等清裡熱。

2、如經中有寒溼,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漢防己5分,輕者附子5分,重者川烏5分。寒溼重著腰痛,加附子。

【方解】 方中羌活、獨活祛風溼,利關節;防風、藁本祛風除溼,發汗止痛;川芎活血,祛風止痛;蔓荊子治頭風疼痛;炙甘草調和諸藥。合用具有祛風勝溼之效。

【歌訣】羌活勝溼羌獨用,芎藁蔓荊草防風,寒溼在表頭身重 ,發表祛溼效力雄。

2。《經》曰:風能勝溼。羌、獨、防、藁、芎、蔓皆風藥也,溼氣在表,六者辛溫升散,又皆解表之藥,使溼從汗出,則諸邪散矣。若水溼在裡,則當用行水滲洩之劑。

藁本——————————————太陽寒溼;

荊、防————————————-太陽風溼;

二活——————————————祛風勝溼,兼通關節;

川芎——————————————升厥明清氣,上治頭痛;

甘草——————————-助諸藥辛甘發散為陽,氣味甘平,發中有補也。

3、其有腰以下重,寒溼之邪留於陰分也,本方加防己以逐溼,必兼生附以行經;或見身重腰沉沉然,溼熱之邪遍於陽分也,本方加蒼朮以燥溼,必兼黃柏以清熱,非洞達長沙術附、桂附、梔子柏皮等方,不能效用其法。

【變化方】

(1)、本方除獨活、蔓荊、川芎、甘草,加升麻、蒼朮。名羌活除溼湯,治風溼相搏,一身盡痛。

(2)、本方除川芎,加黃耆、當歸、蒼朮、升麻,名昇陽除溼湯,治水疝腫大,陰汗不絕。再加麥芽、神曲、豬苓、澤瀉,除當歸、黃耆, 亦名昇陽除溼湯,治脾虛瀉痢。

(3)、本方與九味羌活湯均可祛風勝溼,止頭身痛。但九味羌活湯解表之力較本方為著,且辛散溫燥之中佐以寒涼清熱之品,故主治外感風寒溼邪兼有裡熱之證,以惡寒發熱為主,兼口苦微渴;本方善祛一身上下之風溼,而解表之力較弱,故主治風溼客表之證,以頭身重痛為主,表證不著。

【運用】

1.辨證要點 臨床應用以頭身重痛或腰脊疼痛,苔白脈浮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 用於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症、強直性脊柱炎等屬風溼在表者。

3、羌活勝溼湯可治五更洩

“五更洩”又稱腎洩、晨洩,即天尚未明就要起床拉肚子,影響睡眠不說,而且有腹痛、氣脹、解不淨之感。以往認為系腎陽不足,命門大衰,陰寒獨盛所致,常以四神丸、五味子散治之,但經臨床實際應用,療效不佳。近改用“羌活勝溼湯”加味治療多例,果見效果。其原因為五更洩的陽虛證候不顯,而脾虛溼盛卻突出,是病在脾而不在腎。

1、可加白芷、升麻、葛根、白朮、白芍等,目的在於“下者舉之”,使清陽上升,挽回中氣下陷之勢。洩瀉水多,小便澀者+澤瀉、豬苓、陳皮等;

2、大便夾有粘液,腹痛而便後仍不舒暢者+黃連、白芍、陳皮、木香、吳萸等;

3、如藥後腹痛緩,粘液除,但睏倦乏力者,即以昇陽益胃湯去澤瀉、半夏調理之;

4、倘陽氣下陷,而虛火上衝,頭暈目眩,兩腳發軟,夜間盜汗,這是熱傷元氣之故,舌上必罩薄黃膩苔,脈見滑象或數或大,可加用黃柏、黃連等苦寒堅陰,其症自退。

以上方法治之,一般一週左右開始見效,半月左右顯效而愈。此外,如經治療病情穩定,晨洩亦止,但腹中微痛尚存,腸鳴矢氣未全消者,可用昇陽湯鞏固善後,此方肝脾兩顧,益氣兼和營活血。因此病在調理中,應當顧及血分,但不宜多用熟地、當歸等陰膩滋潤之藥,否則易致滑洩,應當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