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身俱疲?其實古人早已給出答案

黃帝問岐伯道,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超過了百歲,但行動沒有衰老的跡象,現在的人年齡剛過五十,而動作顯得衰弱無力這是時代的不同呢,還是今天人們不懂得養生之道呢 ?

岐伯回答說,上古時候的人大多懂得養生之道,能夠取法於陰陽變化的規律而起居生活,並加以適應和調和,飲食有節制,休息有一定的規律,既不能過度操勞,又不能過度行房事所以形體和精神都很旺盛,能夠協調統一,就能夠活到人類自然壽命的期限,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

為什麼心身俱疲?其實古人早已給出答案

現在的人就不同了,他們把酒當水,好飲而沒有節制把不正常的生活習慣當做常態,醉酒後還勉強行房事,縱情聲色以致精氣衰竭,真氣耗散,不知道保持精氣的強盛,不善於調養精神,一味的追求感官快樂,違背了人生的真正樂趣,起居作息沒有規律,所以年齡剛過50就衰老了。

上古時期對通曉養生之道聖人的教導,所有人能夠遵守,人們能夠及時躲避虛邪賊風等致病因素,保持內心的清靜安閒,消除私心雜念。真氣順暢。精神守持於內而不耗散。疾病怎麼會發生呢?因此人們心智清淨安閒。清心寡慾,心境平和而沒有焦慮。形體勞作,但不感到疲倦,體內真氣和順。每個人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人們不管吃什麼食物都感覺甜美。隨便穿什麼衣服也感到舒服。任何淫亂邪侈的事務也都不能混亂他們的心性。不光是愚笨的,還是聰明的。賢明的還是不賢明的,都不會因為外界事物的變化而費心憂慮。所以符合養生之道,人們之所以年齡超過百歲啊,行動不顯老。正是由於他們的養生之道完備無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