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都會牽連腎!權威專家聊那些會“走腎”的疾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主任醫師 陽 曉 □副主任醫師 李劍波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腎內科主任、主任醫師 蔡建芳

高壓腎:用藥越晚,損傷越早

長期高血壓引起的小動脈硬化病變遍及全身,腎臟是主要受累器官之一,腎臟又可分泌降壓物質,是調節人體血壓的重要器官,因而高血壓與慢性腎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互相惡化。腎損害的發生率與高血壓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呈正相關,如果早期或長期不重視控壓,高血壓性腎損害會更早出現。

很多病都會牽連腎!權威專家聊那些會“走腎”的疾病

高血壓引起腎病後,以腎小管濃縮功能障礙為主,患者可出現夜尿增多等症狀,並不一定有蛋白尿,早期症狀整體不突出,易被忽略;隨著疾病進展,患者可出現腎衰竭相關表現,以及心臟、眼底、腦血管、周圍血管等其他器官損傷,表現往往也不典型,比如心肌梗死多表現為胸悶憋氣,而不是胸痛。

高血壓腎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往往高血壓病程較長,多數未規律用藥、未規律監測血壓、未規律複診。研究認為,高血壓持續5~10年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進而造成腎功能下降等。

預防高血壓腎病,除了改善飲食結構、科學減重、按時作息、戒除菸酒等,要合理使用降壓藥物,比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不僅能降壓,還能降尿蛋白、延緩腎衰竭進展,可作為首選用藥。根據“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後組織”2021年的指南,除了透析、兒童和腎移植患者外,慢性腎臟病患者只要能耐受,建議將收縮壓控制在低於120毫米汞柱,60歲以上患者可適當放寬。

糖腎:一旦發生,難以逆轉

在腎臟內部,大量毛細血管及血管壁小孔是機體“過濾器”。約50%的葡萄糖在腎臟代謝。對於糖友來說,如果血糖持續高水平,無法被機體利用的血糖就會隨著血液迴圈“遊蕩”到腎臟,迫使腎臟增加對血液的過濾,導致過勞損傷。長期高血糖還會導致腎小球高灌注、高壓力和高濾過,造成損傷,氧化應激、細胞因子、遺傳因素都在“添火加柴”。

除了高血糖,血糖急性下降也會使腎血流量降低約22%,造成腎小管缺氧、壞死,甚至危及生命。研究表明,2型糖友的血糖波動對腎臟的危害甚至比持續高血糖更大。

糖尿病腎病是長期、遷延的過程,腎損傷一旦發生,基本上難以逆轉。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糖腎無法得到重視,常是在體檢中被發現的;如果進一步發展,可出現微量蛋白尿,但症狀仍不突出;隨著蛋白尿逐漸增加,可出現小便泡沫增多、水腫等表現;一旦出現腎功能衰竭,患者可表現出納差、乏力、頭暈等症狀。治療不規律、肥胖、不重視飲食和運動、存在遺傳因素等情況的糖友,均為高發人群,建議定期進行尿液檢查結合眼底檢查。

目前,治療糖腎的主要原則是早期干預、延緩腎衰竭,比如調整飲食,患者早期可堅持優質動物蛋白飲食,推薦攝入量為每千克體重0。6~0。8克/天(建議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不同糖友的血糖控制目標不同,比如高齡、糖尿病併發症較多的,目標稍微放寬一些,空腹血糖在7毫摩爾/升左右,餐後2小時血糖偶爾為10毫摩爾/升也可接受;降糖藥物可偏向選用對腎臟有保護作用的鈉-葡萄糖共轉運體-2抑制劑、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可首選胰島素。無論如何,患者要避免低血糖。針對糖腎患者的蛋白尿問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是主要用藥,但腎功能不全患者需注意高鉀血癥。

痛風腎:不知不覺,緩慢發病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末產物,進入人體尿酸池後,約2/3透過腎臟排洩,1/3透過腸道排洩。尿酸過高是痛風傷腎的主要原因,有研究顯示,血尿酸是腎臟疾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危險性甚至高過蛋白尿。

長期持續高尿酸,過多尿酸鹽結晶不斷沉積在腎臟中,可引發慢性尿酸鹽腎病,早期可出現夜尿增多、泡沫尿,晚期可出現高血壓、水腫、貧血等表現。當尿中尿酸濃度呈過飽和狀態時,可在泌尿系統沉積並形成結石。結石較小者無明顯症狀,較大者可阻塞尿路,引起腎絞痛、血尿、排尿困難等。如果尿酸水平急驟升高,大量尿酸結晶沉積,可造成急性尿路梗阻,表現為少尿、無尿,甚至急性腎衰。

通常,大部分痛風腎在不知不覺中發病,進展很緩慢,多在10~20年後才出現腎衰。因此,早期預防是關鍵。有痛風發作的患者,一般建議血尿酸水平小於360微摩爾/升;頻繁痛風發作的,尿酸目標值應在180~300微摩爾/升之間,且不要波動太大;痛風嚴重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同樣建議血尿酸控制在180~300微摩爾/升之間,以減少腎損傷風險。

目前,在治療痛風的藥物中,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建議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鹼;苯溴馬隆不建議用於腎小球濾過率小於20毫升/分鐘·1。73平方米(1。73平方米為人均體表面積)的患者。所有降尿酸藥物均應從低劑量開始使用,逐漸加量,並密切監測潛在腎臟不良反應。

藥腎:有的一過,有的永久

腎臟是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的主要排洩途徑,又有濃縮功能,因此,藥物在尿液中的濃度比血液中高出幾十倍,很容易傷到腎。藥物可透過引起血容量降低,導致腎臟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在少尿狀況下,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可能淤積並阻塞腎小管,超敏反應、代謝紊亂等均可能損傷腎臟。

大部分藥物性腎損傷是暫時的,只要及時停藥和治療,腎功能是可逆的,但某些藥物造成的腎損傷,比如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通常是不可逆的。藥物性腎損傷的症狀比較隱匿,較常見的是夜尿增多;合併腎小球或腎小管病變時,可出現泡沫尿、浮腫等表現;出現低鉀血癥等電解質紊亂時,可出現乏力、疲倦等症狀,一旦發展至腎衰竭,可出現納差、噁心、嘔吐等症狀。

有糖尿病、高血壓等腎損傷危險因素、存在基礎腎臟病、用藥依從性不好,比如經常亂用藥、超劑量用藥、自行調藥、長期不復查等,這些人群更易發生藥物性腎損傷。

目前,約上百種藥物有潛在腎毒性,比如關木通、廣防己、硃砂蓮、天仙藤等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撲熱息痛、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解熱鎮痛藥;磺胺類、頭孢黴素類(尤其是第一代頭孢)、氨基糖苷類等抗生素類藥物;順鉑、甲氨蝶呤等抗腫瘤藥物,以及含碘造影劑。需要強調的是,以上藥物並非“用了就傷腎”,只要遵醫囑、不亂用藥,腎損傷風險可大大減小。

必須服用以上藥物的患者,應儘量遵循“少劑量,短療程”的用藥原則,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減輕腎毒性的輔助用藥,比如使用磺胺類藥物時,常規搭配碳酸氫鈉鹼化尿液,避免腎小管結晶形成。如果服藥後出現腎損傷症狀,建議儘早就醫。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