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1978年,在中央確定了“改革開放”的國策以後,許多大陸以外的投資商都紛紛湧入了進來,在這裡開辦企業和工廠,極大地促進了國家的經濟活力,讓經濟發展速度開始迅猛了起來。

90年代初,兩岸開始“破冰”,除了許多老兵返鄉看望幾十年未曾相見的親人之外,諸多商人也趁著改革開放的餘波,趕忙來到大陸投資,這也讓老百姓們第一次接觸到了“臺商”一詞。

那麼,在這麼多的“臺商”之中,如果要論起財力最為雄厚的,你會想到誰呢?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郭臺銘

是“康師傅”的創始人魏應州,還是“富士康”的大老闆郭臺銘?

其實,在他們之上,還有一位神秘的家族,“霸佔”了臺灣省的財富榜數十年之久,整個家族所有的資產加起來,甚至已經超過了3000億美金...

這,就是“蔡氏家族”。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蔡氏家族

臺灣省“三大家族”之一

許多人或許都知道臺灣省的黑道上有“三大勢力“,卻很少有人知道,這裡也跟香港一樣,有著財力雄厚的“三大家族”。

他們分別是由辜振甫所創立的“辜氏家族”、王永慶所創立的“王氏家族”、以及蔡萬霖所創立的“蔡氏家族”。

“辜氏家族”的創始人

辜振甫

,出生在民國時期的一個顯赫的豪門富家。父親辜顯榮,經營鹽、糖、鴉片等生意,是當時出類拔萃的風雲人物。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辜振甫

在長大留學歸來以後,辜振甫繼承了家族的企業,並將其引導到臺灣省的“工商界”。

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擔任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期間,辜振甫創立了

“信集團”

,將家族生意發展到了臺泥、臺紙、農林、工礦等領域。

在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以後,“辜氏家族”在辜振甫的帶領下逐漸成為了臺灣工商界的行業翹楚,在90年代的時候,其家族的總資產就已經突破了170億,這也讓他們一家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豪門家族”。

“王氏家族”的創始人則是被譽為臺灣省“經營之神”的

王永慶

相比於含著“金湯勺”出生的辜振甫,王永慶的發展道路要顯得曲折了許多。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王永慶

在他13歲的時候,就從學校裡輟學進入到社會開始打拼,到了15歲那一年,他又開始進入小米店、雜貨店裡當雜工,辛辛苦苦攢了200塊錢以後,終於是有了發展的機會。

於是,王永慶趁著臺灣省開放市場的時候,投資創辦了

“臺塑公司”

1957年,在工廠創辦成功以後,王永慶靠著“堅持兩權徹底分離”的管理制度,逐漸將他的“臺塑集團”發展成為臺灣省最大的民營製造業集團之一。

這讓他的家族躋身到了可以與“辜家”和“蔡家”相提並論的地位中。

不過,這兩個家族的發展,還是比較“集中”化,而最後的一個“蔡氏家族”,他們的發展則稱得上是“枝繁葉茂、盤根錯節”。

這都要歸功於創始人蔡萬霖所為家族設計的發展戰略。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蔡萬霖

商場上的“引路人”

提起蔡萬霖的成功,那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他的二哥——蔡萬春。

蔡萬霖的父親蔡福安和他的母親蔡甘盡,一共生有五男三女。

五位兒子依次為蔡萬生、蔡萬春、蔡萬霖、蔡萬才與蔡萬得。

而蔡萬霖在其中排行老三,由於大哥蔡萬生很早就夭折了,而其他的兩個弟弟年紀又比蔡萬霖小很多,所以,與他關係最好的,就要數二哥蔡萬春了。

蔡家的祖籍,是福建泉州府晉江青陽的“蔡厝”。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圖片來自網路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蔡家的祖上跟隨著一大批族人搬家到了臺灣省。

在剛剛移居到臺灣省的時候,蔡家還是族裡面的貧民,祖祖輩輩都要幫家族去種地,一直都是普通的農民。

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清朝政府被推翻,新思想傳到了祖國的各個角落,這也影響到了蔡家。

於是,他們就有了透過上學獲取知識來“改天換命”的想法。

1932年,16歲的蔡萬春,作為家中最大的兒子,被家裡人送往了竹南公學。

可在當時,上學是一筆十分昂貴的費用,一般家庭很難吃得消。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蔡萬春

所以,在上了僅僅兩年之後,成績優異的蔡萬春,就因為無法繼續支付學費,而被迫輟學。

隨後,一家人搬到了臺北居住。

雖然只上了短短的兩年,但是蔡萬春依然接觸到了許多知識和新思想,這讓他覺得,想要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未必只能透過上學這一條路。

於是,1936年,20歲的蔡萬春利用自己打工所攢下的一筆錢,再加上向父母借的120塊,拿到一個集市裡面租了一個攤位,開始經營醬油醋之類的食品雜貨。

起初,蔡萬春主要以進山收購大米,轉手賣到城裡,從而賺取差價的方式來賺錢。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圖片來自網路

後來,他覺得,用這種方式只能賺一些小利潤,撈不到“大魚”,於是,他又拿著自己所賺到的錢去投資商行。

結果這個選擇一下子讓他的收入猛漲了一個大臺階。

這個時候,蔡萬霖也長成了一個大小夥子,於是蔡萬春就拉著弟弟來給自己幫忙,兄弟倆一起開始在臺灣省的商業場上打拼。

輔助哥哥創辦公司

相較於哥哥的聰明,蔡萬春的思維要顯得更加靈巧。

他小時候經常與小夥伴們跑到一些廢棄的工廠和礦場裡玩耍。

所以,在長大以後,蔡萬霖就留意到當時的臺灣省,正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注入新的活力促使經濟發展。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蔡萬霖

於是,兄弟倆人又開始在一些旅店業、礦業、橡膠業等方面各個進軍,果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到了五十年代的時候,為了促進島內的經濟發展,以便增加稅收制度用在軍隊的構建和防禦工作上面,蔣介石開始將原來一些只能公營的單位下放,並且允許民間商人在工商領域擔任相應的職務。

這再次讓蔡氏兄弟看到了機會的到來。

1957年,在50多位商界名人的競爭當中,蔡萬春脫穎而出,成功競選了

臺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簡稱“十信”)

理事會主席,這也讓蔡家的商業前景變得更廣闊了。

到了60年代,一直作為“軍師”在旁邊輔助二哥的蔡萬霖,又提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創造僅僅只花一元錢,就可以在“十信”開戶的“一元開戶”舉措。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圖片來自網路

結果,這個方案已經推行,立刻引來了臺灣省內許多民眾的狂熱追捧,甚至連蔣介石都親自來為“十信”站臺。

這也讓蔡家兩兄弟,開始在臺灣省的金融行業嶄露頭角。

然而,到了70年代的時候,蔡萬春生了場重病,此後身體情況越來越下滑,這讓他難以再去操勞企業的事務,於是,蔡萬春將蔡氏集團的掌控權交給了蔡萬霖,他相信,自己這個足智多謀的弟弟,一定可以帶領家族和企業發揚光大。

“放心吧哥哥,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1979年,在醫院裡,看著因為中風而躺在病床上的蔡萬春,蔡萬霖對哥哥做出了鄭重的承諾。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蔡萬霖(左一)

雖然在蔡萬霖正式接手家族企業的時候,蔡氏家族的企業規模已經十分完善了,他們所掌控的“國泰集團”,無論是在整個臺灣省的工商界還是在金融界,也已經是一方巨頭。

不過,在這一路走來,蔡萬霖所做出的貢獻非常之大,甚至一度超過了創立公司的哥哥。

在拿到國泰集團最為重要的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井工程等企業之後,蔡萬霖將其改編創立為“霖園集團”。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圖片來自網路

由於在同行那裡得到了訊息,知道臺灣省馬上要放開保險行業,吸引一些外企前來投資,於是蔡萬霖立刻將國泰人壽的保險業務進行調整,一邊降低投保的要求,一邊提高保險的賠償金額。

由於有著“十信”作為支撐,所以他的這個舉措很快就起了作用。

這樣讓“國泰人壽”的保險業務在外企進入以後,依然能夠穩居臺灣省第一的位置。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蔡萬霖

超前眼光帶領家族走向輝煌

然而,沒過多久,因為蔡萬春的長子

蔡辰洲

想要將“十信”在行業中的規模繼續擴大,為此設定了一套“以高利率吸引民間資金、迅速聚斂民間遊資”的策略。

蔡萬霖覺得這個策略是在“玩火自焚”,隨時都有可能會將辛苦打造的集團帶向深淵。於是連忙勸自己的侄子停止實行。

結果蔡辰洲那個時候“新官上任三把火”,太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根本聽不進去三叔的勸告,仍舊是一意孤行。

於是為了保全家族的實力,蔡萬霖萬般無奈之下,只能動用手中的權力,將名下的集團資金從“十信”中抽出,並迅速與其斬斷了關係。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蔡萬霖四弟蔡萬才

家族裡的許多人,都覺得蔡萬霖這樣是不是太絕了一些。

可蔡萬霖卻告訴他們:

“如果今天不狠心,那麼明天整個家族都要完蛋!”

果不其然,不久之後,臺灣省當局察覺到了“十信”的動向,隨後派人前來調查。這個訊息傳出以後,立刻引起了民眾的恐慌,紛紛來到“十信”的門前,向其索要自己的存款。

一場巨大的金融風暴一下子吞併了這個曾經炙手可熱的“金融巨頭”,最終,蔡辰洲因為金融詐騙以及拖欠儲戶存款被關進了監獄。

而他也因為承受不了打擊,最終病死在了獄中。

也正是由於蔡萬霖超前的眼光,預料到了後面的發展,這也讓蔡氏集團的絕大部分產業躲過了這次的危機。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圖片來自網路

到了80年代中期,蔡萬霖又開始著重發展“國泰建設”,將家族的主要資金投入到房地產行業之中。

結果再一次讓他趕到了市場的風口。

80年代後期,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開始加速,人民收入的提升帶來了房價的巨幅增長。

結果這讓“國泰建設”開發的許多專案都賺得盆滿缽滿。

到了90年代初期的時候,國泰建設已經成為了全臺灣省最大的房地產企業。

憑藉著這波飛漲,1996年,蔡萬霖也如願登上了臺灣省首富的寶座,個人身價,一下子突破了1800億新臺幣。

臺灣商界的第一大家族,並非郭臺銘家族,其實是手握3千億的蔡家

蔡萬霖(左二)

這在當時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功成名就之後,蔡萬霖也沒有忘記當初對哥哥做下的承諾。

他動用自己的力量,將家族的人,安排到了金融、地產、保險、以及工程領域,整個家族的產業相互連線,很快就產生了“相輔相成、遍地開花”的效應,一下子成為了控制全臺灣省經濟命脈的“超級富豪家族”。

如今,蔡氏家族已經成為了全臺灣省最大的金融資本家族,整個家族的身價已經突破了3000億美元。

在臺灣省的各行各界,甚至是政治場上,都有蔡氏家族的身影。

不過,再多的金錢,終究戰勝不了歲月和衰老,2004年9月27日,身患重病的蔡萬霖,在經過幾輪治療無效後,在醫院的病床上去世,享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