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裡傳統古村落|松陽界首村:“船形村落”中悠悠古街 綿延百年

有水,有橋;古井,古巷。

寧靜的村莊裡,房屋錯落有致,幾百年風吹日曬下的牆面花紋古樸,磚瓦之間形態各異,蘊藏著歷史的痕跡。濛濛細雨中,身著旗袍,撐一把油紙傘,漫步在村中的老街,這難道不是戴望舒《雨巷》裡的那位姑娘?

在松陽古村落中探訪,行至界首,尋常之中亦見不同。

相比隱藏在高山密林中的幽遠村落,界首位於麗水松陽縣與遂昌縣交界處的松古盆地,是松陽縣的西大門,交通十分便利。村裡有農戶320戶,共855人,多以劉姓居多,村民以茶葉種植和茶葉加工為主業。2006年界首村成為浙江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浙”裡傳統古村落|松陽界首村:“船形村落”中悠悠古街 綿延百年

俯瞰界首村

界首村依山傍水,臨溪而建。村子被山體環抱,背枕屋後、萬壽兩山,村前朝巖山和獅子頭山相互挺立,村南和村西則是大片耕地。有山,有水,可耕,可漁,界首村的位置放在中國古代農耕社會中,可謂得天獨厚。

更奇特的是,俯瞰界首村,整體輪廓呈現出中間寬、兩端窄的獨特“船形”,好像一艘航船停泊在溪水之畔,“船形古村落”的雅號由此而來。細細分辨,村中的張氏宗祠為船頭,張公祠為船尾,一棵古樟樹和一棵糙葉樹點綴其間。這其中,界首古街好像貫穿船體的龍骨,支撐著船身,讓這艘航船行穩致遠。

說到這裡,界首古街探訪繞不過的打卡點。界首村是松陽縣重要的古驛道和水陸轉運碼頭,這條長約一里,西北至東南走向的老街是松陽縣的官道、驛道,也是官渡。它上通遂昌,下通古市和西屏,在1935年龍麗公路開通之前,溫州、處州通往衢州、杭城、京師等地均需在此過渡。

“浙”裡傳統古村落|松陽界首村:“船形村落”中悠悠古街 綿延百年

圖為村中老街

商業因古街而興,建築依古街而建。

張氏宗祠、牌坊、石拱門、劉氏宗祠、禹王宮……街道兩旁集中保留有各色清代古建築,此外,沿街鹽店、旅館、酒店、南貨店、豆腐店、中藥店等也分立兩側,老街中段還集中分佈著5座二至四進清中後期大型合族住宅。

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代建築風格獨特的禹王宮,門廳前廊寬敞大氣,木構雕刻惟妙惟肖;老街北段,建於清乾隆年間張氏宗祠,門樓小而精緻,簷柱牛腿雕刻著麒麟、鯉魚圖案,活靈活現;老街中段的節孝坊,青石砌築,磚雕鏤窗圍牆上的萬字格、幾何圖案精巧雅緻……在界首,許多古建築都儲存完整,原有的歷史格局和傳統風貌依舊完好。

“浙”裡傳統古村落|松陽界首村:“船形村落”中悠悠古街 綿延百年

圖為界首村村莊夜景

由此觀之,界首較之其他古村落,歷史顯得尤為綿長,雖幾經波折,但文化積澱豐厚,經貿往來在近代更顯發達。事實上,自商周至唐宋時期的古文化遺存和古窯址,在村中多處可尋。元末明初,原居此地的洪、葉兩姓村民因避戰亂而外遷,從此劉、張等家族開始沿松陰溪聚居,綿延至今。

明清時,由於坐擁古官道及鹽業轉運碼頭,這裡的商業聚落異常繁榮,一時間老街兩側客棧、店鋪林立,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除了商業的發達,界首同樣重教崇學,人才輩出。據《劉氏宗譜》記載,明清兩代,單劉姓榮獲舉人、貢生、廩生的計有82人。而老街上的處州府第一所女子學堂——震東女子兩等學堂,更讓人看到了耕讀傳家的傳統薪火相傳。這座建於1906年的學堂,由留學日本明治師範,參加同盟會的界首村人劉德懷建立。這是當時松陽第一所收女生的小學,開創了處州興辦女子學堂之先河。震東女子兩等小學堂舊址現用作幼兒園和村委會。冥冥之中,文脈依舊在延續著。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悠悠古街,串起歷史記憶。遠處山巒蒼翠,近處溪水流淌,一座古橋矗立百年。山與水,橋與街,界首雖不似往日繁華,但依舊讓人沉醉。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環城西路二十號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