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胃、抗幽門桿菌、膽汁反流(5.1版)

養胃

1、胃部疾病:胃(十二指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其中,胃癌多發生在合併幽門螺桿菌、萎縮性胃炎背景,HP陰性胃癌是機率極低的。

2、可對胃的損害的主要外界病因:酒精、(部分)藥物、幽門螺桿菌、膽汁等。

3、喝粥、煲湯並不養胃;飢餓、空腹、冷飲、冰冷食物也不傷胃;

4、養胃方法:遠離酒精、慎用藥物、積極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其中,酒精、吸菸會增加胃潰瘍、胃癌、胃食管反流病的風險;定期的胃鏡檢查;某些蘇打類餅乾能夠中和胃酸,但作用微弱。

胃藥

胃動力促進藥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抑酸劑: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法莫替丁(其中替丁類裡面有一個雷尼替丁已經被FDA下架);

胃粘膜保護劑:鋁碳酸鎂、硫糖鋁;

療程:除了抗HP(2周)、治療潰瘍(6-8周),無固定療程,以症狀緩解為主。

幽門螺桿菌(HP)

1、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萎縮性胃炎、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2、13C呼氣試驗是比較簡便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之一。

3、根除HP是預防萎縮性胃炎、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除外兒童、孕婦、年齡>70歲,HP(+)均建議積極根除HP。

4、目前國內推薦鉍劑四聯方案作為主要的經驗性治療根除Hp方案,即標準劑量質子泵抑制劑+標準劑量鉍劑+2種抗菌藥物,總共包括7種方案,具體抗菌藥物的組合劑量如下:

① 阿莫西林(1 g,2次/天)+克拉黴素(0。5 g,2次/天) or 左氧氟沙星(0。5 g,1次/天或0。2 g,2次/天)or 呋喃唑酮(0。1 g,2次/天) or 甲硝唑(0。4 g,3-4次/天)or 四環素(0。5 g,3-4次/天)

② 四環素(0。5 g,3-4次/天)+甲硝唑(0。4 g,3-4次/天)or 呋喃唑酮(0。1 g,2次/天)

方案選擇:

①目前我國Hp對阿莫西林(0%~5%)、四環素(0%~5%)和呋喃唑酮(0%~1%)的耐藥率仍很低 。所以,先從這三個裡面選。

② 要排除過敏史。

③ QT期延長,不推薦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

HP治療療程2周,根除有失敗的比例,可以在治療結束(無抗生素、無PPI治療)後4周複查。初次治療失敗後,可在其餘方案中選擇一種方案進行補救治療。

5、常見質子泵抑制劑:蘭索拉唑30mg 、奧美拉唑20mg 、雷貝拉唑20mg 、艾司奧美拉唑 20mg;

6、常見鉍劑:枸櫞酸鉍鉀220mg,果膠鉍;

5、幽門螺旋桿菌傳染性:

無證據說明成人共餐就能造成幽門螺桿菌傳播。國內呂農華教授團隊分析指出治療成功再感染率才 2。2%。

6、

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期間出現黑便。

治療的藥物中用了鉍劑,鉍劑在服藥期間口內可能帶有氨味,並可使舌苔及大便呈灰黑色,這是因為鉍在胃腸道經過氧化之後會變成黑色的物質,隨大便排出體外,一般停藥2-3天后即可自行消失。鉍導致的黑便,沒有光澤,而且大便成型,容易和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柏油樣便做鑑別,若肉眼不能區分,且停藥5天后仍有黑便,請儘早到醫院排查。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膽汁反流

1、萎縮指的是一種病理變化,是指胃固有腺體的喪失,病理組織學包括胃固有腺體數量減少,或被腸化細胞代替,或出現異型增生。非萎縮就是沒有萎縮的病理變化,而指單純的胃炎表現,但是,由於中國內鏡謹慎習慣,很難出“正常”的報告。所以,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一般問題不大。

2、十二指腸液反流(膽汁為主):

病理:胃黏膜的上皮層及表面分泌的粘液均可保護胃黏膜不受各種刺激因素的損害,不論Hp感染後胃上皮及粘液屏障破壞、還是鹼性的膽汁反流都可以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遭到傷害引起炎症。

病因:

膽汁反流原因很多而複雜。幾乎所有胃大部切除術、賁門食管部分切除、膽囊切除術後存在膽汁反流,稱為繼發性反流;沒有手術過的患者的膽汁反流,稱為原發性反流。大多數膽系疾病如膽囊結石、萎縮性膽囊炎存在膽汁反流;高脂飲食、暴飲暴食、情緒失衡等會導致膽汁分泌增多;食物不當、過度疲勞、生活無規律、菸酒嗜好、熬夜失眠、某些有抑制胃腸動力的藥物、慢性消耗性疾病、過度消瘦、體質差等情況,胃食管肌肉收縮無力,幽門、賁門收縮不緊,抗反流力量下降;過度肥胖、長期便秘、下蹲彎腰、腸粘連等腸道內壓和腹壓增加,易促使膽汁反流。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和膽汁反流的可能是互為加重的病因。

處理:不要使用PPI,因為,膽汁就是鹼性。一般以定期複查為主,若炎症嚴重,可使用鋁碳酸鎂和熊去氧膽酸。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CSGE),幽門螺桿菌及消化性潰瘍病學組,全國幽門螺桿菌研究協作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

更多資訊可關注公號:肝病梁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