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在歷史上諸多的皇帝之中,乾隆帝可以算得上是非常“接地氣”的一位了。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非常喜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也喜歡偽裝自己的身份和百姓產生一些有趣的交集。

這一點,從當年家喻戶曉的國民級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當中就可以窺見一斑。

乾隆皇帝在私訪的路上,有民情多舛、俗聞豔遇,甚至於,乾隆因著一番機緣偶遇,還“撿”了個乞丐回宮。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乾隆皇帝微服私訪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民間風調雨順,百姓生活相對和平幸福。

加上乾隆皇帝本身也是一個故事比較豐富多樣的人,並非一個完全拘泥於各種禮數教誨的皇帝,因此民間對於乾隆皇帝的傳聞和後世拍攝的電視劇總是層出不窮。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只是乾隆皇帝之出名,可不僅僅在於他的治國之道,更因為他本人自負的性格和撲朔迷離的身世。

在乾隆皇帝的身世方面,《甄嬛傳》我們都看到過,是熹貴妃領養了後來的乾隆皇帝。

事實上,多年來對於乾隆皇帝究竟是不是民間找回來的,是不是雍正皇帝的親生兒子的傳言層出不窮。

傳言當中,呼聲最高的指出,乾隆的生母其實是雍正皇帝的熹貴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大約是因為雍正厭倦了兄弟相爭的痛苦,早早就定好了規矩,讓雍正幾乎是十分順利就繼承了皇位。

相對順遂的成長過程,加上在雍正治理下清朝迎來了難得的強盛平順時期,民間安定,社會平穩,風調雨順、一片繁榮,這也造就了乾隆皇帝相對自負的性格。

乾隆皇帝每日裡需要處理的瑣碎政務也相應減少許多,壓力不若自己的父親雍正皇帝那麼大。

這樣的客觀環境,無疑為乾隆微服私訪提供了安全上和時間上的保障。因此,乾隆皇帝在執政的晚期,格外熱衷於微服私訪。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熱衷文墨卻遭刁難,乾隆一心求解

在微服私訪的過程中,乾隆皇帝一行人曾經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事情,其中尤其讓人稱道的,就是一樁與乞丐之間的趣事。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十分熱衷於文墨,不僅喜歡做詩寫詞,而且對於有才華的人也格外喜愛。

據傳言,乾隆自幼在文學一事上便表現平平、資質一般,可他對於此事卻偏偏非常有熱情,閒來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吟詩作對、把酒當歌。

根據記載,乾隆一生寫了很多詩詞,相比較歷史上任何一位詩人,乾隆皇帝的這個創作頻率都稱得上勤奮。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可即便是如此勤奮努力地進行創作,乾隆皇帝竟然愣是沒有一首膾炙人口、流傳至廣的詩詞作品。

當然,乾隆皇帝對於風雅之事的喜歡還不僅僅侷限於寫詩作詞。

政務之餘,乾隆皇帝還十分喜歡鑑賞古董字畫,每當閒暇的時候他就會拿出來許多名家作品賞玩,遇見喜歡的就會在上面加蓋上自己的私印。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以上種種,都能夠看出乾隆皇帝本人極為喜愛風雅文書,做些文化風流之事,大約這也是他十分寵信紀曉嵐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雖然對詩詞歌都不太擅長,但是對於對聯他卻格外有天分和水平。

閒來無事的乾隆時常找紀曉嵐和自己對對子,每當自己對贏了便十分開心。

曾有一次,乾隆皇帝與紀曉嵐站在長城之邊,看著大好河山,乾隆皇帝突然來了興致,拉著紀曉嵐就要對對子。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皇上有命,紀曉嵐當然不會拒絕。

思索片刻之後,

乾隆皇帝便胸有成竹地給出了自己的上聯:“山海關虎躍龍騰”。隨後笑著看向紀曉嵐,等著紀曉嵐的答案。

這個對子看起來其實不難。

對子最前面的四個字是一個地名,後面則是“動物+動作”的動靜組合,可是紀曉嵐卻久久沒有給出這個對子的下聯。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個對子雖然看起來簡單,仔細琢磨就會發現其中大有玄機在。

山海關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地名,可裡面不僅有山而且有海,更加巧合的是,虎在山中龍在海里,前後呼應,十分巧妙。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紀曉嵐站在城樓上,苦思冥想了許久,到底是沒能想出來這個對子究竟如何對才算巧妙。

看著紀曉嵐愁眉苦臉的樣子,乾隆忍不住站在長城邊哈哈大笑起來。

他本就有心為難一下紀曉嵐,如今看紀曉嵐果然被自己的對聯難住,龍顏大悅便準備和身邊的隨侍一起打道回府。

誰知道,返程的路沒走多久,乾隆皇帝就笑不出來了,之前的那點兒興奮更是被挫折深深取代了。

因為他輸給了一個乞丐,在自己相當驕傲的對對子這件事兒上。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乞丐一語石破天驚,後來被封狀元

前面說到乾隆皇帝成功為難了紀曉嵐,龍心甚悅,因此率領陪從在身邊的人踏上了回宮的路途。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這個路走到一半的時候,乾隆皇帝突然感覺口渴,因此帶著紀曉嵐等人找了一家茶樓休息喝茶。

這家茶樓位於京城,格調較高也頗為風雅,更帶著文人雅客的詩意文情。

許是為了招攬生意,這茶樓竟然在樓門口掛了一幅沒有下聯的對子,並且承諾對出來的話大有好處。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剛從紀曉嵐那裡找到了幾分對對聯的熱情的乾隆皇帝,看到這幅上聯一下就被勾起了好勝心,躍躍欲試想要對出這個多年來始終沒有人能夠對出來的對聯。

這副對聯的上聯是這樣的:“一條大路通南北。”

這副對聯裡面,有數字、有道路這種實體,更說到了前面所指“東西”的作用,看起來並不難對。

然而乾隆皇帝這一次卻陷入了剛才紀曉嵐的境地。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冥思苦想許久,乾隆皇帝也沒能想出一個合適的下聯。

越是看起來簡單的對子,想要對得工整卻更為困難。

周圍等著看熱鬧的百姓們看著乾隆帝從躍躍欲試到一臉挫敗,忍不住也都有些意興闌珊起來。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眼看著時間不早不得不回宮,乾隆帝挫敗不已準備放棄。

一個來圍觀人群中的乞丐卻突然站了出來,大聲道:“這個對聯,我能夠對出。”

店小二看著乞丐十分不屑,以為他是想來搗亂,因此極力驅趕他走。

畢竟這麼多達官貴人、讀書士子都不曾隊出來的對聯,怎麼可能是一個乞丐能夠隨隨便便對出來的呢?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偏偏乾隆帝被這個乞丐引起了興趣,制止了店小二對乞丐的驅趕,讓乞丐大膽地給出自己的對聯。

見有人願意給他機會,乞丐也不放過,站在樓下落落大方地道:“答案在就兩邊的道路里”。

眾人不由得嘖嘖稱奇,等著聽小乞丐的回答:“兩邊小店賣東西。”

看自己勾起了兩邊人的好奇心,小乞丐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道:“兩邊小店賣東西。”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此對一出,在場的眾人都愣了一愣。

隨即忍不住拍掌叫好,就連乾隆皇帝和紀曉嵐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對聯實在是對得絕妙,幾乎每一個字都是恰到好處。

可是當時當刻,乾隆皇帝的心裡卻並不滿意,臉上露出不愉快的神情,也不喝茶了,當下就帶著人回了宮裡。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畢竟,他自詡才高卻沒能對上這樣一副對聯,反倒讓一個街頭的小乞丐對了出來,實在顯得他有些沒面子。

回到宮裡之後,丟了面子的挫敗感漸漸褪去,乾隆帝越發感覺到這個乞丐頗有幾分才華,因此忍不住命將這個乞丐帶回了宮中。

經過一番聊天,乾隆皇帝龍顏大悅,直接封了乞丐一個狀元的名頭。

可以說,機緣巧合之下的一次對對聯,徹底改變了這個乞丐的命運。

而乾隆皇帝的這個舉動也能夠看出來,身為一代帝王,乾隆皇帝儘管也具有平常人的狹隘心理,可卻能夠在之後心懷寬廣、虛懷納才。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乾隆守得萬里江山,堪稱一代明君

雖然乾隆皇帝微服私訪的過程中,曾經傳出過不少風流韻事,也被人當成清朝最為風流多情的皇帝。

可也正是多年來微服私訪、親近民間的經歷,更讓乾隆皇帝多了一份體察民情之多艱的愛民如子的情懷。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比起來雍正對下實行的高壓政策,乾隆時期,絕對稱得上整個大清朝中的寬仁之政了。

雖然在高度集中的中央皇權制度之下,仍舊不免存在剝削與壓迫,但是乾隆皇帝對民生民情的瞭解,的確是歷任皇帝之中數得上號的。

在私訪民間的過程中,除了能夠見識民生之多艱,他也到了江南水鄉的繁華與溫柔。

這促成了乾隆皇帝對江南的嚮往,以及對這種繁華多彩的生活的喜愛,這對於一個帝王來說,無疑是極為負面的。

要知道,乾隆皇帝喜愛遊山玩水,微服私訪除了體察民情,還需要巨大的花費,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朝中貪腐奢靡的不正之風。因為皇帝既然可以修建行宮,享受生活,當然也攔不住下面的人花費靡靡去享受生活。

貪官汙吏不可能出錢供皇上游玩賞景,反而是和珅這樣的汙吏在當中貪汙頗巨,層層剋扣,這使得本就有限的民力民財,自然元氣大傷。

乾隆皇帝執政後期還發動了許多不義的戰爭,加上閉關鎖國的政策,民間與國家都開始走上了積貧積弱之路。

而整個清朝的由盛轉衰,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結語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從前期的太平盛世到末期的由盛轉衰,自然也與他本人的掌權理念和日常言行息息相關。

然而歷史已逝,帝王功過自要留與後人評說。

野史:茶樓門口掛一上聯,難倒了乾隆爺,路過的乞丐卻隨口對上了

參考資料:

[1]盛唐著:《趣味對聯》,第1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