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說王維”之——痴迷“權力”的大唐公主們

一千三百年前,長安、洛陽的坊間曾經傳言:

她說一句話,王維便成為大唐的“狀元”;

她再說一句話,李白被任命為朝廷“供奉翰林”。

她,就是玉真公主,被認為是唐玄宗朝最有“權勢”的公主。

也是因為“她”,當下主流輿論也認為:王維與李白成為“情敵”!老死不相往來。

果真如此嗎?

“禪說王維”之——痴迷“權力”的大唐公主們

玉真公主,約出生於公元690年左右,號“持盈”。

她與唐玄宗李隆基,同為竇德妃所生,從小一起長大,感情十分深厚。唐景雲二年(711),改封玉真公主,後入道,號“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師”。

有史料表明,王維確實“拜謁過”玉真公主。

唐開元八年(720),王維第一次進玉真公主府,是以琵琶演奏家的身份去的。最終,以一曲《鬱輪袍》,扣動了玉真公主的“心絃”……唐開元九年(721年),王維中了“會試”頭名,狀元及第。

從那時起,關於王維與玉真公主的“故事”,千百年來,似乎始終就沒有停過……

我所瞭解的事實是,王維入朝為官僅僅幾個月,就因為“黃獅子舞事件”,被貶兩千裡外的濟州。這一離去,就是六七年。

山高水長,沒有史料證明,他們再有什麼“交集”。

“禪說王維”之——痴迷“權力”的大唐公主們

再說與王維同齡的李白。

唐開元十八年(730)初夏,李白前往長安求發展。也曾專程到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寓居一個多月,可惜,此番連公主的影子都沒見上,便悻悻離去。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透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這首詩的全稱是《玉真仙人詞》。

若干年後,唐天寶元年(742),李白強勢“迴歸”。

據說,這得益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鼎力”推薦。唐玄宗召見了李白,對其大為讚賞,即令李白供奉翰林,開啟了人生“高光時刻”。

此時,李白四十不惑;玉真公主的年齡,則已經過了“知天命”。

“禪說王維”之——痴迷“權力”的大唐公主們

玉真公主是個“苦孩子”。出生不久,就沒了母親,從小在戰戰兢兢中度日。受父親唐睿宗李旦的影響,崇尚“清靜無為”,羨慕超凡脫俗的“仙人”。最終下定決心“出家”,潛心於慕仙學道。為的是,遠離世俗紛爭、偷得“浮生半日閒”。

沒有任何史料證明,玉真公主痴迷“權勢”,儘管她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唐玄宗李隆基的親妹妹。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玉真公主提出:要把自己所享有的租稅,歸還朝廷,去除自己的各種封號,完全與世俗紅塵斷絕。

這可不是做做樣子而已,是真正的“裸捐”喔。

有資料表明,玉真公主在人生的最後十八年中,是真正地以一個修道之人,黃卷青燈“單純度過”。

作為唐玄宗最寵愛的妹妹,玉真公主當然更願意讓哥哥的江山,坐得穩穩的。坐穩江山,需要大量有識之士幫襯。所以啊,年長十餘歲的玉真公主,樂意助王維、李白一臂之力,於公於私,俱在情理之中。

綜合各方面史料,我個人認為:王維與李白因為玉真公主,成為“情敵”,純屬無稽之談。

“禪說王維”之——痴迷“權力”的大唐公主們

若說痴迷“權力”,倘“安樂公主”自稱第二,大唐公主中就沒有人敢說第一。

嗣聖元年(684),唐中宗李顯被廢,貶黜至均州,後遷至房陵(今湖北省房縣)。韋氏懷孕途中早產,生下一個女兒。李顯脫下自己的衣服,來包住她,故命名為“裹兒”。這就是後來的安樂公主。

神龍元年(705),張柬之、李多祚等發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傳位給李顯。

恢復帝位之後,安樂公主恃父皇寵愛權傾天下。

舉個例子吧。安樂公主常常自擬詔書,把內容遮住,讓唐中宗李顯籤批實行。不無例外的是,李顯總是笑著照辦。

不僅如此,在母親韋皇后的縱容下,安樂公主還威逼父皇李顯,廢掉太子,立自己為皇太女。

景龍四年(710)六月,為了達到目的,李裹兒與韋皇后合謀下毒,致唐中宗李顯暴斃而亡 。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

獲知內情,身為臨淄王的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唐隆之變”。

據《新唐書·公主傳》記載,當時安樂公主正在攬鏡畫眉,聞知亂起,逃至右延明門,追兵趕到,斬其首級,終年二十五,追貶為“悖逆庶人”。

嗚呼,為了權力而不惜“弒父”,無人出“安樂公主”其右!

一雙母女,痴迷“權力”,喪盡天良!

“禪說王維”之——痴迷“權力”的大唐公主們

關於唐朝公主痴迷“權力”,故事還沒有完。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韋后安樂公主”一黨被剪除了,李隆基的父親李旦上位了,是為唐睿宗。

聯手李隆基的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女兒、李旦的親妹妹;李隆基是李旦的親兒子,所以,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親姑姑。

太平公主因為“護主”有功,晉封萬戶;接著,獲得認可,有權干預政事,從而成為當朝最有權勢的女人。

在得到極大滿足的同時,她又感到極為“不爽”:太子李隆基,過於精明能幹,常常跟自己“唱對臺戲”。下決心“另易太子”,便於自己操縱朝政。

於是乎,太平公主一直利用各種機會,持續打擊太子李隆基;

勢單力薄的李隆基,始終在忍,也一直在尋找反擊的機會。

看到這一切,唐睿宗李旦很痛苦,總是竭力平衡兩方面的“利益”,也希望自己的妹妹能夠“回頭”。

一切似乎於事無補。關鍵時刻,唐睿宗李旦走出了最妙的一步棋——把帝位,直接傳給了李隆基,退居“太上皇”。

結果,盲目自信的太平公主,利令智昏,甚至準備提前發動“政變”。

結果,“計劃”敗露,反被李隆基“一網打盡”,是為“先天政變”。

對於太平公主,李隆基沒有絲毫的手軟。

三尺白綾,四十八歲的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

“禪說王維”之——痴迷“權力”的大唐公主們

唉,權力是把雙刃劍。

三個女人一臺戲。命運如此安排,總叫人有些無奈。

冷眼看著一切,王維心裡自有“一杆秤”:

太平公主是唐玄宗的姑姑,安樂公主是李隆基的堂姐,自己對她們並不瞭解,也沒有任何交集,所以,對於公主“死於非命”的結局,只有喟嘆;

然而,對於唐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自己卻始終心存感激,但無關風月。

寶應元年(762),年逾古稀的玉真公主,無疾而終……

(未完待續)

(文中配圖,除署名外,來自網路。若有不妥,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