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咬災節”必吃5果。

2022年已接近尾聲,時間悄悄然從指尖流走。今天是陰曆十一月份的最後一天,也是中國傳統民俗中的冬至。大家都知道“冬至餃子,夏至面”的民間俗語。這句俗語響徹大江南北。大家在歡度冬至節的重要節點,不要忘記緊隨其後的另一個重要節日。

俗語“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咬災節”必吃5果。

緊鄰冬至節的一個節日同樣相當重要。關乎到每一個家庭,不知道你臘月初一過節沒有?臘月初一,是中國傳統民俗中赫赫有名的“咬災節”。何為“咬災節”?其實這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美好寓意,寓意就是,在歲末年尾,辭舊迎新最關鍵的一個月,把所有的“災難”都“咬掉”。只留下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為來年祈福幸福安康。所以在民間流傳了關於“咬災節”的傳統民俗。民謠“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講述的就是臘月初一這天,我們的傳統民俗要幹啥。

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

臘月初一自然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就是陰曆的十二月初一。關鍵就是“蹦”這個字,難道是要人們蹭蹭跳跳的。老頭兒老太太也蹦不起來不是。在這裡的“蹦”,和“崩”諧音,也就是要崩豆,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炒貨”,所以在有些地方也有“臘月初一不吃炒,這個起來那個倒”的說法。雖然說法不盡相同,但大致寓意是相同的。那麼,在“咬災節”這五種美食不容錯過,關乎全家的平安健康呦。

一,爆玉米花。

俗語“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咬災節”必吃5果。

爆玉米花可是相當應景的一種美食,老少皆喜歡吃。為什麼說爆玉米花應景呢?下面說說它的製作過程就知道了。

曾記得小時候,媽媽在臘月初一這天,早早起床給我們做這“美爆了”的美食。

當時家家都是燒的大柴鍋。鍋口直徑相當大,可以一次性煮七八個人的飯。點燃柴火,燒熱大鐵鍋,鍋熱倒油,然後把準備好的玉米粒倒入鍋內。當時媽媽告訴我,千萬要注意火候,一定要用小火。期間要反覆翻炒,等看到有玉米開始爆出玉米花以後,趕緊蓋好鍋蓋。這個時候你就聽吧,鍋裡噼裡啪啦的有爆米花變形時頂到鍋蓋的聲音。等聽不到這噼裡啪啦的聲音的時候,一鍋香脆的爆玉米花就出鍋了。喜歡吃甜味爆玉米花的,可以再炒一個糖,把爆好的玉米花再炒一遍。吃到嘴裡那是嘎嘣脆,香甜可口。當時可是我們兒時的最愛。

二,炒花生。

俗語“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咬災節”必吃5果。

同樣的一口大鐵鍋,同樣的製作人。鍋燒熱,把帶皮花生倒入鍋內。但一定要小火,反覆翻炒。火太旺,就容易讓花生外焦裡嫩,或者花生炒糊。這樣就錯過了最好的口感。炒花生一定要小火,一定要花生吃到嘴裡有甘甜的口感。在以前,媽媽都是在烙完大餅以後,不再燒柴,直接倒入花生。慢慢炒,那花生的口感,可不是如今市場上能比的。現如今只能口水直流,滿滿的回憶。找不到曾經的美味了。為什麼“咬災節”要炒花生,一是花生取材方便,二是花生的寓意好。花生被譽為“長生果”“長壽果”,有多子多福,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三是營養確實豐富。

三,炒黃豆。

俗語“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咬災節”必吃5果。

黃豆,外形圓滾滾的。有團團圓圓,幸福美滿的美好寓意。也是相當應景的“咬災節”的一道美食。黃豆,用鹽水泡過以後,熱鍋倒入鍋中。但要切記小火,不然就會錯過這道美食最佳的口感。黃豆一定要有那種微甜的口感才是最美味的。臨近黃豆將要炒熟時,同樣會有噼裡啪啦的聲音。或許“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中的“蹦”還真和“蹦豆子”有關。四,炒蠶豆。

俗語“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咬災節”必吃5果。

蠶豆,形狀飽滿,狀如“腰果”,形似元寶。在“咬災節”這天,炒蠶豆同樣的不可或缺。蠶豆因其成熟後金燦燦的形如元寶。被人們美其名曰“發財豆”。蠶豆在沒入鍋以前,是“閉口不言”的。等炒熟以後,是“咧嘴笑”的狀態。有元寶對著你笑,豈不讓人心情大好。取一顆炒熟的蠶豆放在嘴裡,那種鮮香酥脆的口感,令人流連忘返臘月初一吃上幾顆蠶豆有財源廣進,吃穿不用愁的美好寓意。

五,炒瓜子。

俗語“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咬災節”必吃5果。

瓜子,當然就是葵花籽,也就是“向日葵”的種子。向日葵想必大家都見到過,一棵向日葵,結出一個碩大的圓盤狀果實。在這圓盤之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葵花籽。所以葵花籽又有多子多福,子孫滿堂的美好寓意。一顆瓜子入口,在牙齒的作用之下,嘎嘣一下,聲音脆脆的,瓜子皮被破開,吃到裡面的瓜子。是不是同樣和“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相互呼應。

明天就是大名鼎鼎的“咬災節”了,朋友們是不是已經準備好“咬災節”的各種食材了?“咬災節”這天要咬掉災難,留下幸福安康。以前不知道的,從今天開始就著手準備吧!為了自己和家人,一切都是值得的。其實最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以上這些食物,都飽含著各種營養,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