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此詩暗含深意,表明了在唐朝一官難求,書生們紛紛向達官舉薦自己以謀求官位的畫面。

在唐朝,贈官現象非常突出,今天,便來探討一番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事實存在及其原因。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一、唐後期存在“贈二官”的確有其事

在唐朝的安史之亂以後,因為統治者害怕宦官專政的情況再度出現,於是在贈官的時候大多數都只贈予職事官,

很少再另贈一個虛官官位。

可是,如果仔細查閱碑誌資料的話,就可以發現在唐代後期依舊有“贈二官”現象的集中出現。

這些現象在《全唐文》《全唐文補遺》《唐代墓誌彙編》《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等墓誌史料中均有記載。

例如說:至德年間以後,一般會任命守廉為朝議郎,內常侍常常會被贈送鎮軍大將軍或者是左監門衛大將軍。

乾元年以後,則是丁門雅贈官朝議郎,內謁者監贈官中大夫或者內常侍。到了大曆八年,餘元仙贈官朝散大夫,內給事贈官雲麾將軍或者是左監門衛將軍。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為什麼在經歷了安史之亂這樣的宦官之亂之後,統治者還是沒有吸取教訓,繼續採取贈官的舉動呢?

原因在於,到了唐朝後期,國力日漸衰弱,朝政不興。

雖然真正忠心不二的官員是不會直接拋棄國家的,但是

最高統治者依舊擔心自己被拋棄,便開始設定虛職。

這些

虛職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權利,就跟貴族的稱號差不多

,只是對身份的一個表徵。

唐朝後期得贈者均為宦官,且身份差別比較大,

其中還有卒前散官與職事官均在三品以上的大宦官。比如有個叫做劉弘規的官員,他的卒前散官是正二品特進,同時他的職事官又為從二品的右武衛上將軍。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當然也有散官與職事官的官位在四品到六品之間的中小宦官

。比如:宦官守廉的卒前散官為正六品以上的朝議郎,他的卒前職事官卻為正五品下的內常侍,另外還有一種贈官物件,

針對於無官無職的白身宦官

,比如吳德鄘、吳士偘、吳全紹祖孫三代均為此贈官物件。

二、“贈二官”的組合方式

唐後期“贈二官”均為散官與職事官的組合,根據

散官和職事官的性質

不同,可以將“贈二官”的組合方式分為最主要的三種形式。下面對這三種形式進行詳細地介紹。

開府儀同三司與揚州大都督的組合。

自從高力士獲贈揚州大都督這個職事官以後,宦官們普遍獲贈的大都督職位職事官,均為揚州大都督。如楊志廉作為儀同三司、左監門衛大將軍,獲贈揚州大都督一職;梁守謙以開府儀同三司和右衛上將軍的身份獲贈揚州大都督。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一至三品散官往往與禁衛將軍、大將軍、上將軍結合。例如說:

彭獻忠贈開府儀同三司、左武衛上將軍,吳德鄘贈特進、右領軍上將軍,楊延祚贈特進、右監門衛大將軍。另外還有李輔光、守廉、佘元仙、朱孝誠等人,均是這種情況。

三品及以下散官與內侍省官結合。

譬如丁門雅獲贈中大夫和內常侍,吳士偘獲贈金紫光祿大夫和內給事,吳全紹獲贈朝散大夫和內侍。

三、“贈二官”發展趨勢

“贈二官”在唐後期的主要發展趨勢為,在卒前官與贈官的階次發生變化時,

既有散階與散階之間的上升,同時也有職事品與職事品之間的上升。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官階的分階情況主要有:

從卒前官到贈官,散階最高進11階,最低進1階,其間有進8階、6階、 5階、4階、3階的情況,散階進階幅度差別較大,

而職事品最高進8階,最低不進階,其間有進7階、6階、 4階、3階、1階的情況。

與此同時,散官官階的上升與職事官官品的上升並沒有特定關係。

舉一個真實的例子,就是一個叫做朱孝誠的宦官,他的散官進6階,而他的職事官也進6階,但是另一個叫做楊延祚的宦官,他的散官進了6階,但是職事官進了7階,同時還有另一個叫做守廉的宦官,他的散官可以進11階,但是他的職事官只進了7階。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從上面這個對比的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卒前官與贈官的前後階次變化,是出現在散官與散官、職事官與職事官之間的。同時這種官品階次的上升,與這個人的官位到底是散官還是職事官沒有太大關聯,

官階的上升主要是統治者的思想狀態而定的。

四、贈二官背後的影響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唐朝後期,“贈二官”的物件是整個宦官大群體,不論身份高低,均有被“贈二官”的機會。

唐後期那麼多年以來,獲贈“二官”的宦官中既有赫赫有名的大宦官,也有中小宦官乃至於白身宦官,這些都是不足為奇的現象。

關於宦官贈官的內容,是散官與職事官的組合。

具體說來,就是高品散官與揚州大都督、禁衛將軍、大將軍、上將軍之間進行結合

而低品散官,則是與內侍官進行結合。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當宦官的卒前官和贈官的階次需要發生變化時,

主要是在散官與散官、職事官與職事官之間單獨進行,並且一旦發生階次變化,進階幅度就會很大,

但是唐朝後期的“贈二官”現象沒有能夠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這個時期散官的地位開始下降。

對於其原因,前文便說過因為

國力的衰減,國家無法讓散官和職事官享有相同的待遇

,獲贈的物件也就沒辦法享受雙倍的福利。當職事官作為品級和俸祿標準的作用官時,散官就變成了一個相當雞肋的虛官。

安史之亂以後,官賞無度、散官官階濫化、散官本階地位被職事官取代的情況愈演愈烈,造成了接下來談到的兩種後果。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朝臣“贈二官”消失。

散官在唐朝後期加授朝臣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濫化,但是宦官的歷階卻是一直按照著一個相當嚴格的標準在執行。

高力士的一件親身經歷完全說明了此事,曾有高力士先天年間初年便被授予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散階,此後過了近三十年,才向前進了一階變成了正三品的冠軍大將軍。

與此同時,楊守廉興元初年的時候已經是從五品的朝散大夫,但是五年左右的時間便進階成為正五品上的中散大夫。

可是,再過了八年,他才變成了從四品下的中大夫。但是,

高力士的進階卻是直接由從五品下的朝散大夫超拜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

具體說來就是一次性向前進階了八個階次,這似乎並沒有嚴格遵循宦官的進階制度。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高力士並非普通的大宦官,他因為高力士參與唐隆政變有翊贊之功,所以統治階級透過超升階次來破格表達獎賞之意。

像平常的宦官,如果不是因為立下了大功,那麼他們的進階之路是相當緩慢困難的。

紅極一時的大宦官想要進階都如此的困難,那麼那些努力也不一定能被皇帝看到的中小宦官們,他們的進階之路將會更加艱辛,其壓力之大一點也不壓於身處於現代職場的中下層社畜。

故而可知職場壓力乃是古而有之,一直為人所詬病的。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正是由於進階的困難,所以宦官群體普遍呈現出卒前散階普遍比較低的情況,很難向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高級別進階了。

一方面是散官的濫化,一方面是進階的困難

這些都導致了唐後期的“贈二官”現象開始逐漸地消失。

助力宦官權勢的膨脹。

在內務府各個司使的任命系統中,由於宦官監領的內侍省官官階是嚴重不足的,同時散官又具有一定的補充官階的作用,

因此宦官的卒前官往往都透過散官與職事官組合的這樣一個形式來表示宦官充任諸使的品階等級。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正是因為這樣,於是贈官也就隨著成為了散官和職事官的組合形式。

由於

散官是不充任位階的雞肋官,只充當著補充官階的作用,

因此卒前官和贈官的階次變化才會只表現在散官與散官、職事官與職事官之間單獨進行,並且變化幅度一直都沒有得到一個統一的標準。

正是因為唐後期有著散官與職事官組合的這樣一個機制,所以才會對宦官內各個司使系統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宦官也正是透過充任內部各個司使,從中不斷攫取權力,故而才說“贈二官”機制對宦官權勢的膨脹具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五、結語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虛官官位,進階緩慢?探析唐後期“贈二官”現象的演變及影響

不管是古代的朝臣還是宦官,他們的升職加薪之路都是越來越艱辛,而非越來越容易

。因此,一個望門貴族的出現和綿延,並不是只靠蒙聖恩便可以的。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在背後付出的艱辛,還有很多很多,以上只是就“贈二官”現象這一個方面作出了一個簡單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