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宮的修建,越南人的功勞最大?這也太奇怪了

故宮又稱紫禁城。

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

中國故宮的修建,越南人的功勞最大?這也太奇怪了

近來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我國曆史上的“紫禁城”是越南人修建的。初看到這種說法,筆者有些摸不著頭腦,明朝工匠無數,為何要請越南人修建氣勢恢宏的皇宮呢?

原來,在當時的“故宮工程”開工時,所徵召的工匠裡有相當一部分是交趾人。嚴格來說,這並不是聘請外國人修建故宮,因為當時的交趾國屬於明朝的屬國,這些工匠算是“自己人”。

在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交趾人在故宮的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有不少人還名留青史,被記錄在史冊中。例如,在故宮工程中貢獻較大的阮白、阮浪等人,就是從交趾國抽調來的工匠。

中國故宮的修建,越南人的功勞最大?這也太奇怪了

正統時期,朝中的工部侍郎名為黎澄,後來因功勞被提拔為工部尚書。根據文獻的記載,黎澄就是正兒八經的交趾人。所謂工部,負責的自然是各式各樣的皇家工程、社會工程,所以修建皇宮這項工作肯定是由黎澄負責的。

可以說,黎澄是交趾來華建築師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了。

總而言之,明朝初期的皇宮工程乃至整個北京城的修建,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工程,包括交趾在內,朝廷從許多屬國抽調了優秀的工匠。我們沒必要過分誇大交趾建築師的功勞,畢竟當時的工程還是以中國工匠為主體的,但交趾人立下的功勞也是不容忽視的。

中國故宮的修建,越南人的功勞最大?這也太奇怪了

根據現存的史料來看,在所有參與了故宮工程的工匠中,交趾人的數量不多也不少。那麼,他們是從什麼渠道被徵調到京城的呢?

明建文年間,越國的大臣胡季犛篡奪皇位,將陳少帝趕下臺,改國號為“胡”,當起了皇帝。當時的陳朝是大明的屬國,所以明朝自然不會對這樁公案置之不理。於是,朝廷以胡氏篡權為理由,派出張輔將軍率領明軍主力遠征西南,這場戰役總共用了八個月時間,明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輕而易舉地戰勝陳朝叛軍。

之後,為了讓該地區更加安定,張輔按照朝廷的吩咐,在這裡設定交趾三司,並出任第一任安南總兵官。隨後大明發生的事我們就比較熟悉了,在“靖難之役”後朱允炆倒臺,朱棣登基後將國都遷往北京,並決定重新翻修燕京城的基礎設施及皇宮。京城初建,自然急需各類建築人才。根據《客座贅語》的記載,當時朱棣從全國各地抽調了大量民夫:

“成祖北遷取民匠戶二萬七千以行,減南京戶口過半”。

中國故宮的修建,越南人的功勞最大?這也太奇怪了

然而,我們都知道民夫是幹苦力的,他們未必有建築技術。

所以,光有民夫還不夠,紫禁城工程還需要大量能夠畫圖指揮的匠才。當時的國家剛剛經歷了戰亂,有技術有能力的工匠一時間很難找齊,為了尋找更多能參與到工程中的建築師,朱棣想到了在不久之前剛剛平定的交趾三司。《明太宗實錄》記載,永樂五年朱棣給安南總兵,也就是前文中我們提到的張輔寫了道諭旨,命令他尋找一批技術精湛的工匠:

“克安南之日,其境內才德賢知之人及有一善可陳、一世可用者,廣為詢問,悉以禮遣送北京。”

過了幾個月,朱棣又在下一道聖旨中申明瞭所需人才的具體要求:

“交阯但有醫、巫、筮、樂、工行院,及香匠、磚匠諸色工匠技藝人等,盡數連家小起送赴京。有身材長大者、能使銃者、能修合銃藥者、善駕船諳曉海道者,及諸色捕戶連家小送來。”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朱棣對交趾人才的要求是非常具體的,只要是學有所長的技術型人才,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抽調到京城中來。除了建築師之外,醫生、樂師、巫師、擅長使用銃槍的人才、擅長造船航海的人才,連“身材長大者”也在需求範圍內。

在這裡說一句題外話,從“善駕船諳曉海道者”這一需求中我們就能看出,此時的朱棣已經在策劃“大航海”。

中國故宮的修建,越南人的功勞最大?這也太奇怪了

根據《明史》的記載,除了這些人才之外,當時張輔還從交趾選了一些長相俊秀手腳麻利的幼童,全部閹割送到皇宮中,成為服務皇室的專職人員——太監:

“英國公張輔以交童之美秀者還,選為奄,弘及王瑾、阮安、阮浪等與焉。”

其實,朱棣從交趾抽調人才之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當時的燕京城剛剛成為首都,百廢待興,急缺各行各業的人才。而相比於發展良好的中原城市,從番邦交趾抽調人才不會對其他城市的發展造成阻礙。

參考資料:

【《明太宗實錄》、《客座贅語》、《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