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關羽打仗要身先士卒,在當時,諸將不帶手下計程車兵也不會服

誰說了上戰場一定要衝上前線,奮勇殺敵?年近50帶兵打仗完全有可能,坐鎮指揮,憑藉年輕時積累起來的經驗,這一點就行了,而且古代發動戰爭,絕對將領才不會像演義裡面跑出去單挑呢,頂多幾個善戰的郫將上去耍兩下子,提升士氣。

七十歲帶兵應該不行,考慮到古人平均壽齡和以前的生活條件。張飛擁有一流的組織、管理、指揮、謀略能力。

呂布、關羽打仗要身先士卒,在當時,諸將不帶手下計程車兵也不會服

呂布、關羽年輕時打仗肯定是要身先士卒的,在軍隊這種優勝劣汰的地方,諸將不帶頭衝到前面,手下計程車兵也不會服從他們。等到他們混到帶幾千人馬的時候,就不會這麼輕易地衝上去了,因為風險太大,主帥掛掉了,下面的幾千人群龍無首就亂了。

另外,貌似兩漢三國時期騎兵的武器以馬槊為主,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呂布的方天化戟應該都是後人編出來的。三國演義裡面後三國那一段諸葛亮指揮的若干戰爭,吳國的若干戰爭,大約是符合實際戰爭場面的。劉備的出身,比這高多了。不要說別的了,15歲師從盧植(一代大儒,而且是太守)與公孫瓚(家世兩千石)是同學。

呂布、關羽打仗要身先士卒,在當時,諸將不帶手下計程車兵也不會服

這就不是一個織蓆販履出身的人,可以做的。再說了,三國志寫得非常清楚,“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所謂織蓆販履,我們可以試著理解為,“躬耕於南陽”(諸葛亮)或“少孤貧,自牧羊”(張華)。

諸葛亮的高官子弟,尚且躬耕於南陽,張華郡守之子,父親早死就自牧羊,劉備只是縣鄉級官員的子弟,父親早死,織個席販個履。一戰封神,身居高位,然後碌碌而為的人多了去了。

呂布、關羽打仗要身先士卒,在當時,諸將不帶手下計程車兵也不會服

關羽他是劉備集團的二當家,駐守劉備集團最重要的地盤荊州,以關羽的地位,必須要跟東吳劃清界限,雖然彼此之間一直防備,但也沒翻臉。

至於在關羽北伐時孫權突然破盟,這種戰略上的陰謀別說關羽,劉備、曹操事先也沒想到。陳壽是益州本地的望族出身,他的老師是益州幫大佬譙周,他本人是姜維的主簿,後來當過黃門侍郎,這幾個官位其實可以好好想一下背景的。

呂布、關羽打仗要身先士卒,在當時,諸將不帶手下計程車兵也不會服

而且以陳壽在蜀漢時的身份、降晉後的經歷也可以推算出他的派系,就能從另一方面去解讀他寫的三國志的內容了。沒練過武的可能分不清什麼叫“站立式格鬥”與“馬步式格鬥”,我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

比如詠春拳,就屬於站立式格鬥;洪拳、蔡李佛拳,就屬於馬步式格鬥。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所看過的武打電影,只要是站著打架的就屬於站立式格鬥,只要是半蹲著身子打架的就屬於馬步式格鬥。

呂布、關羽打仗要身先士卒,在當時,諸將不帶手下計程車兵也不會服

另外歷史上大佬們的言論,一般都會有記載,皇帝有起居注,將領、高官們說的話也是給別人聽的,除非是絕密情報,人家自然會傳出去,所以根據流傳的渠道不一樣,原話的版本也就各異。

就比如鴻門宴,史記中幾個當事人的傳說中,內容或繁或簡,都不一樣。而且這些大佬們都會寫信、寫奏章,這些文字資料也會被留存下來,史官寫時只需要在原始記錄中選取必要的部分即可,唯一擁有假節鉞的特權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