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作為春秋時期的霸主,為何會淪 的 被消滅的下場?

本文由:半卷書 原創創作

公元前403年,原先晉國的卿大夫韓、趙、魏三家,被當朝天子周威烈王賜封為諸侯,這就是歷史著名的三家分晉。

這件歷史簡單來說就是韓、趙、魏三大家族攻滅智氏,廢除晉靜公,瓜分晉公室剩餘土地的事件,但如果要搞清楚整個過程,則需要從公元前666年晉獻公時期的“驪姬之亂”講起。

晉國作為春秋時期的霸主,為何會淪 的 被消滅的下場?

晉獻公“驪姬之亂”,公室衰落、氏卿崛起

晉獻公五年(前672)年,晉獻公攻打驪戎後,虜獲驪姬及其妹妹,從此對其姐妹二人極為寵愛。後來,驪姬想要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於是使計離間了晉獻公與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之間的感情,太子申生最終身死,重耳、夷吾逃往他國。

“驪姬之亂”晉公子重耳、夷吾被迫逃亡

原本各諸侯都透過將公室子孫分封為大夫,賜給其封地,從而使其成為公室的屏障,維持公室的絕對權威。然而驪姬之亂後,晉國從此不再分封公子、公孫為貴族,到晉成公時更是以“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這使得晉國公室的力量開始逐漸衰弱,異姓卿大夫則開始崛起。

公元前633年,晉文公設立六卿制度,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等十一個世族所把持,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為了掌握話語權,卿大夫與卿大夫之間、卿大夫與國君之間相互積極擴張自己的勢力,經過激烈的攻伐兼併,到春秋晚期便只剩下了趙、魏、韓、範、智、中行氏六家。

晉國作為春秋時期的霸主,為何會淪 的 被消滅的下場?

春秋末期,隨著範氏、中行氏兩家先後被滅,晉國便只剩下了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又以智氏最強。至此,“晉陽之戰”智氏被滅、“三家分晉”靜公被廢的大幕開始拉開。

“晉陽之戰”智氏被滅、“三家分晉”靜公被廢

春秋末期,隨著越國滅亡吳國,越王勾踐率軍北上舉行諸侯會盟,越王勾踐便成為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而中原的傳統霸主晉國則由於卿大夫之間相互爭權內耗,公室大權旁落,對外已經無力爭雄,逐漸退下了霸主神壇。

晉國作為春秋時期的霸主,為何會淪 的 被消滅的下場?

智伯瑤擔任晉國執政後,他十分清楚,晉國的衰落主要源於大權旁落、政出私門,如果想要恢復晉國霸業,就必須先增強晉國國君的實力。於是,智伯提出由晉國四大公卿各獻出一個萬戶城邑給晉公,並率先將智氏的一個萬戶城邑獻給晉公,韓康子、魏桓子也被迫先後向晉獻公獻出了萬戶之邑。

四家之中已有三家獻出城邑,但卻遭到了趙襄子的拒絕,為了討伐趙襄子,晉公於是命令智伯瑤和韓康子、魏桓子三家聯手圍攻晉陽,並引晉水晉陽城,晉陽之戰爆發。趙襄子面對三家的進攻,根本無力抵禦,於是便暗中與韓、魏兩家聯絡,使兩家臨陣反水,以大水倒灌智氏軍營,智伯瑤兵敗身亡。而為了免除後患,韓、趙、魏三家又聯手屠殺智氏家族兩百餘人,瓜分智氏封邑,智氏從此消失。

前438年,晉哀公去世,晉幽公繼位,韓、趙、魏則幾乎已經瓜分了所有晉國土地,只留下絳與曲沃兩地給晉國公室。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賜封趙國、韓國、魏國,名義上承認了趙、魏、韓的諸侯地位,從此韓、趙、魏開始被稱為“三晉”,晉國名存實亡。

晉孝公二十年(前369年),趙成侯、韓懿侯將晉君遷至屯留。晉桓公三十年(前359)年,趙成侯與韓昭侯分晉,又晉君於端氏。晉靜公八年(前349年),趙國奪取晉國的端氏,又將晉君遷回屯留。不久,韓玘殺晉君,晉國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