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寸功未立的開國皇帝,靠陰謀讒言上位,反而成為一代明君

今天要說的歷史人物是終結三國亂世,統一華夏的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是中國歷史上頗為有趣的一個皇帝。首先,作為開國皇帝,他從未領兵打仗,更沒有立過軍功,相比他之前的劉邦、劉秀、曹操等人,司馬炎的稱帝資歷顯然低得多。雖然曹丕也是坐享其成,登基為帝,但他沒有實現大一統。司馬炎的第二個有趣之處在於他稱帝前和稱帝后的判若兩人。稱帝前,司馬炎陰謀狡詐,靠算計上位。稱帝后,司馬炎勵精圖治,頗有一番作為。

他是寸功未立的開國皇帝,靠陰謀讒言上位,反而成為一代明君

司馬炎,字安世,是曹魏名臣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懿曾因支援曹操稱帝而獲得曹操信任,併成為曹丕老師。司馬懿歷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世,先後任相府主簿、御史中丞、錄尚書事、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等職務。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司馬懿趁曹芳和曹爽出城祭祖之機,發動政變,此後開始操縱政權。司馬家族把持朝政,培植黨羽,剷除異己,漸漸為司馬家篡位做準備。

到鹹熙二年(265年)八月,正準備稱帝的司馬昭突然病死,於是改朝換代的主角成了三個月前剛被確定為世子的司馬炎。司馬炎的世子之位來得很不容易。因為雖然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長子,但司馬昭更偏愛有才能的次子司馬攸。司馬昭將次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並且打算立司馬攸為世子,如此就能在形式上表示天下是景王司馬師打下來的。司馬炎為了奪回世子之位,極力拉攏、巴結司馬昭身邊的大臣,讓這些大臣在司馬昭耳邊說了很多好話,耍了很多手段,終於在司馬昭死前三個月,司馬炎才正式被確立為世子。

他是寸功未立的開國皇帝,靠陰謀讒言上位,反而成為一代明君

司馬炎在稱帝之前從未領兵打仗,只曾在曹魏政府中擔任給事中、奉車都尉、中壘將軍加散騎常侍等職務,司馬昭去世後,司馬炎繼承相國和晉王之位。鹹熙二年年底,曹奐屈從大臣壓力,禪讓帝位給晉王司馬炎。司馬炎可謂是坐享祖孫三代的奮鬥成果,他更國號為晉,改元泰始,魏帝被封為陳留王,都城從洛陽遷到鄴城。

他是寸功未立的開國皇帝,靠陰謀讒言上位,反而成為一代明君

若單從司馬炎的上位歷史看,他更像是一個陰險狡詐,善於陰謀詭計的政治投機者。然而司馬炎稱帝之後,卻好像變了一個人,他雄心勃勃,意欲有所作為。泰始元年、二年他先後頒佈過很多移風易俗、革除前朝弊政的措施,比如撤銷對曹魏宗室和漢朝宗室的督軍,解除對他們的禁錮,又比如罷除曹魏政府對出征將士留取人質的法令,恢復被曹魏廢止的諫官制度,並把象傅玄、皇甫陶這樣清正敢言、有才能的官吏委任為諫官,以廣聞博見,開直言之路。司馬炎還提倡節儉,他把原御府的珠玉玩好之物分賜臣下,自己不留,甚至下令削減各郡國政府對皇室的貢調,禁止樂府排演開支較大的靡麗百戲,停止有司製作各種遊戲田獵的器具。

他是寸功未立的開國皇帝,靠陰謀讒言上位,反而成為一代明君

除了新政讓人耳目一新,在任人用人方面,司馬炎儘量不計舊怨,啟用某些原屬於曹魏集團的官吏。太常丞許奇的父親許允因參與魏主廢黜司馬師的密謀,事洩被殺。司馬炎認為許奇有才,不顧別人反對,把他提升為祠部郎。以後,他還選用了一批原在蜀漢政府任職的人,其中包括著名的學者譙周、文立等人以及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泰始四年(268年),司馬炎還頒佈了我國古代的重要法典《泰始律》。

在司馬炎的努力下,中華大地終於結束多年戰亂,百姓重新開始了安寧穩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