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劍當年不是什麼稀罕玩藝

現如今,有太多人相信只有中高階軍官或有特殊背景和特殊功勳的將領才能佩中正劍,顯然這些人是受了戲說的矇騙。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部電影《佩劍將軍》,演的是淮海戰場上國軍兩個綏靖區的副司令(原型即何基灃、張克俠),因獲得老蔣贈予的中正劍,被認為是特別特別的恩寵,因而特別特別地被羨慕忌妒恨。

中正劍當年不是什麼稀罕玩藝

圖1電影《佩劍將軍》劇照

中正劍當年不是什麼稀罕玩藝

圖2以佩劍將軍冠名的書籍

真實的情況與這些炒作完全的兩碼事。

就和老蔣並不吝嗇兼任校長一樣,在頒授中正劍這事兒上,也是毫不吝嗇。最初廬山軍官訓練團頒劍,光是1933年7月到9月,便以他個人的名義向三期學員分別頒授了1835把、2504把和3564把,所有參訓的軍官人手一把。後來每年暑期都舉辦軍官訓練團,以兩週為一期,每年參訓軍官成千上萬,一如既往的,所有參訓人員仍然是人手一把。幾年下來,持有中正劍的軍官得有多少人?

中正劍當年不是什麼稀罕玩藝

圖3最初的中正劍——廬山軍訓團軍人魂短劍

有人說中正劍就是少校中校也難得有,有說黃埔學生中只有最優秀的前幾名才能獲頒中正劍的,有說只有極少數老蔣特別器重的將軍才有可能得贈中正劍的,有說只有在某次作戰中著有功勳者才會享有中正劍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說這話的人,你們除了看地攤文學或神劇,能不能也看一看歷史檔案或當事人的口述史料呢?

請看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授劍辦法》

中關於授劍的規定:

“一、本分各校(以下簡稱各校)及其他各專校或各種部隊代本校員生畢業時授劍,悉依本辦法辦理之。

“二、各校員生畢業時得一律授劍,授劍時由校長、教育長或代表(主任)主持之。

”三、各校對畢業員生之授劍得先按照人數自行製備,所須費用亦自行支報。

“四……(略)”

1934年中央軍校第九期開始,不管是本校還是分校,”

各校員生畢業時得一律授劍

“。難道這些人畢業後都不是授予少尉中尉,不是從排長連長幹起,而是出了軍校大門就是上校、少將?

中正劍當年不是什麼稀罕玩藝

圖4中央軍校第十四期中正劍

抗戰爆發後,為吸納大量失學的青年學生,又有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的設立,簡稱戰幹團。戰幹團總共四個分團,每團每期招收學生數千人,以一年為期,各團先後舉辦多期,每期學生畢業,同樣每人獲贈中正劍一把。難道這些人畢業後也都得是上校、少將?

去看一看有關戰幹團的史料吧,有很多從戰幹團畢業多年後連少尉都混不上,連個軍官的身份都沒有,但他們還不是照樣每人一把中正劍。

中正劍當年不是什麼稀罕玩藝

圖5戰幹第一團第五期畢業贈劍

國軍各兵種學校、警官學校也都由蔣介石兼任校長,所有這些學校的學生在畢業時同樣也都有蔣校長的中正劍贈予。還不僅僅如此,那時開辦的所有大大小小的訓練班,結業後都會有一把中正劍發給。難道這也都是少數功勳卓著者?

中正劍當年不是什麼稀罕玩藝

圖6軍官訓練班第二期中正劍

1936年初頒行的《陸軍服制條例》中,有下列內容:

“第十九條陸軍官佐著用軍常服時,束武裝帶,帶領章,佩短劍。但閱兵或指揮時,軍常服得佩軍刀。

“第二十條陸軍見習軍官服裝,與軍官佐軍常服同。惟領章適用上士級,準束官佐武裝帶,佩帶短劍。”

這就意味著,軍官著軍服時佩中正劍被以條例的形式制度化,成為一個硬性的規定。從那以後,佩劍就和武裝帶一樣,成為軍常服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論是上將還是少尉,中正劍便是人人必備、人人必佩了。

中正劍當年不是什麼稀罕玩藝

圖7無名情侶結婚照

請看上圖這結婚照,那男的馬靴、武裝帶、中正劍等佩戴齊整,但請注意,他沒有軍銜。這怎麼回事?忘記了?不可能。如果他是軍官,這麼重要的照相不可能忘記掛軍銜。他極有可能就是戰幹團畢業的學員,沒有軍官身份,卻有武裝帶,有佩劍。

因為這中正劍授予的太濫,而且其設計初衷就只是個佩飾,既不能當槍使又不能當刀用,到了後來已經沒有誰把它當一回事。像電影表現的那樣,身為綏靖區中將副司令,就因為獲贈一把中正劍便會感到莫大的殊榮,就被表現的那麼的與眾不同,這噱頭玩的過分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佩劍將軍》故事發生的1948年,國軍的佩劍制度已經取消,那時的軍服根本就不是電影裡表現的樣式,已經沒有了牛皮武裝帶,所以想佩劍也已經沒處佩掛。更主要的是,此時的佩劍已經是明日黃花,風頭遠去了。

中正劍當年不是什麼稀罕玩藝

圖8歷史上的何基灃、張克俠

請看上圖,這就是何基灃、張克俠兩將軍。這才是那時標準的軍服,沒有武裝帶,也沒有可供佩劍的地方。

歲月悠悠到了今天,又當別論,經過了大鍊鋼鐵、破四舊,仍然倖存於世的中正劍,可就真的是鳳毛麟角了。物以稀為貴,今天誰手裡再有中正劍,的確是可以當件寶貝了。但就像文革時的紅袖標一樣,今天文物市場上的稀罕不代表當年人們的生活中也稀罕。中正劍在當年,就和武裝帶一樣,只是每名軍官著裝時一件必須的佩飾,不過而已,根本不是什麼稀罕玩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