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賢曾國藩:一朝入仕途,一生為國謀,這才是晚清扛把子

這是一個黑暗而又偉大的時代,清朝統治逐步走向衰落,西方列強在我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燒殺搶掠。內憂外患的黑暗籠罩著九州大地,卻又孕育著一個個時代偉人。

有這樣一位英雄豪傑,他少立鴻鵠志,以德為官,以忠從政,他就是晚清愛國志士曾國藩。提起這個名字想必大家也是十分熟悉了,曾國藩這一生竭盡心力為國家獨立、自強的發展而求索,以此才得以名垂青史。今天老梁就帶大家來探尋曾國藩的壯志雄才。

大賢曾國藩:一朝入仕途,一生為國謀,這才是晚清扛把子

自古亂世出豪傑,一片赤誠育精兵

所謂“亂世出豪傑”,生於嘉慶十六年間的曾國藩,五歲啟蒙,六歲就入家塾“見利齋”,小小年紀便飽讀詩書,又憑著其自身的堅韌毅力,寒窗苦讀十餘年,一朝考中進士,步入仕途。

直至鴉片戰爭我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種種混亂因素充斥於社會,曾國藩便開始有了“學西方、救國家”的偉大志向。1852年,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半個九州,破敗不堪的清軍儘管竭力制壓太平軍,仍是無濟於事。

大賢曾國藩:一朝入仕途,一生為國謀,這才是晚清扛把子

因此清朝皇帝便決定利用地方勢力遏制太平軍勢力的發展,這便為曾國藩修煉湘軍,籌建水師創造了良機。

秉著“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的嚴謹態度,曾國藩走親串友,依靠眾人的幫助,最終在湖南開始建立培養湘軍,他嚴明軍紀,日日苦練軍隊,同時購買了大量西方先進武器,籌建水師。

湘軍在曾國藩的領導下,逐漸成長壯大。於1854年2月,湘軍全力出擊,橫掃太平軍,揮師北上攻陷嶽州,又勇往直前先後攻陷了田家鎮、九江等地,由此太平軍勢力得以遏制,新式軍隊也從此名不虛傳,為人稱道。

大賢曾國藩:一朝入仕途,一生為國謀,這才是晚清扛把子

曾國藩始終以忠君衛道治兵,強調儒家思想在軍事中的運用,時刻警醒軍隊要忠於國家,忠於人民,此外,他嚴格擇將,修革兵制,其“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後制敵”等軍事思想更是凸顯了他的軍事才能,盡顯過人之處。

並且其思想一直被後世所推崇,民國蔣方陣也曾在《國防論》中稱道“曾國藩是近代史上一個軍事天才”。我們由此可知,曾國藩的軍事頭腦確實不容小看啊!

為政處事皆求實,不負人民不負國

處於晚清時期的曾國藩,親眼目睹了清王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強的先進強大,他提出“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

大賢曾國藩:一朝入仕途,一生為國謀,這才是晚清扛把子

對於清王朝的腐朽吏治,曾國藩深惡痛絕,下定決心整治官吏不堪之風,強調“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積極倡導以廉政治國,反對擾民、欺壓、貪汙枉法以及魚肉百姓的錯誤做法。他以身試法,克己奉公,一生為政廉潔清白,也因此深得民心,受人愛戴。

此外,面對中外邦交之事,他深知其中利害,對於西方列強的罪行自是十分痛恨,卻又不盲目排外,正面引導國人積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達救國之效。

大賢曾國藩:一朝入仕途,一生為國謀,這才是晚清扛把子

1868年天津教案一事,法國的強詞奪理使人實在憤懣,但以我國國力實在無法和法國交戰,若是強行開戰,必將造成國民生命的嚴重損傷,以及我國政權的再一次崩塌,由此曾國藩只好同意賠償法國白銀,並向其道歉。

這番結果自是引起了朝廷人士和國民的不滿,由此曾國藩揹負了罵名,不得國人理解。但以我們後人視角來看,曾國藩的選擇是正確的,是為了國家和人民而做出的無奈之舉。

大賢曾國藩:一朝入仕途,一生為國謀,這才是晚清扛把子

李翰章曾這樣評價曾國藩:“其深識遠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誠然,生於亂世風塵中的曾國藩可以說是始終心懷著熾熱的愛國忠心,傾盡一生來謀求我國的發展之路。他卓越的領導能力,無私的奉獻精神,實在是讓人心生敬佩,自嘆不如!

以老梁之拙見,曾國藩的雄才大略至今是眾人所望塵莫及的,他能夠名垂青史,世代為人稱讚,自是名不虛傳。

大賢曾國藩:一朝入仕途,一生為國謀,這才是晚清扛把子

他是晚清名臣曾國藩,更是晚清時代下無數愛國之士的鮮明代表。他用自己的一生來詮釋“忠”字,亂世之下仍懷揣一顆赤子之心,向世人展現了那個時代下愛國志士的精神風貌。

前有古人,當後有來者,我們雖生於和平安定的時代,但也應該學習曾國藩的偉大忠誠精神,為國獻出一己之力。小編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堅守赤子之心,永遠忠誠熾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