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后,父親見面要向他下跪,為此想出一計,被後世延用千年

在我國古代的綱常倫理中,從來都是臣子跪皇帝,兒子跪父親,這可以說是當時每個漢人深入骨髓的觀點。但尷尬的是,對於一些開國皇帝來說,他們是國家最高統治者,但他的父親卻是其臣子,那麼就又該遵守哪一條倫理呢?有意思的是,在我國曆史上就有這麼一幕,兒子稱帝以後,父親每次見面都要下跪,為此兒子想出一計,被世代沿用。

劉邦稱帝后,父親見面要向他下跪,為此想出一計,被後世延用千年

這個皇帝就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他在秦末時揭竿而起參加了起義軍,還成為了第一個透過農民起義而成為皇帝的傳奇。劉邦出生在一個貧苦人家,他的父母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早年的劉邦遊手好閒,從來不幹正事,這也使得他的父親對他頗有微詞,甚至到後來壓根就不管他了。

劉邦稱帝后,父親見面要向他下跪,為此想出一計,被後世延用千年

不過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劉邦在家鄉還當上了亭長,而就是這麼芝麻大的一個小官,被劉邦當得非同凡響。由於劉邦情商頗高,他很快就利用自己的一切關係和當地權貴來往,甚至還認識了縣中主簿蕭何和曹參等人,這些人都是劉邦後來的開國功臣。

劉邦稱帝后,父親見面要向他下跪,為此想出一計,被後世延用千年

在陳勝吳廣掀起起義大旗後,劉邦所在的沛縣也開始積極響應,而在眾人的擁護下,劉邦成為了這支起義軍的領袖,並很快發展到了三千人之眾。雖然劉邦謀略非常一般,然而,但憑藉著自己超人的識人眼光和寬闊胸襟,他很快就網羅了一大批人才為他效力。而在後來的楚漢之爭中,更是憑藉著自己知人用人的優勢,他順利打敗了項羽,建立起了國祚400多年的大漢王朝。

劉邦稱帝后,父親見面要向他下跪,為此想出一計,被後世延用千年

在劉邦稱帝以後,他回鄉將自己的父親接到了宮中生活,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他隔三差五都會去看望父親一番。不過由於劉邦是皇帝,因此每次去看望父親,他的父親都會向他作揖以表尊敬,這讓他很是彆扭。為此劉邦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既能讓自己理所當然的看望父親,也可以避免父親對自己作揖,那便是將自己的父親封為太上皇。在劉太公當了太上皇后,其地位自然比劉邦的皇帝還高,而劉邦向他參拜,也就是理所當然了。不得不說劉邦的這個方法還是非常聰明的,因此到了後世,這個法子仍然被不少皇帝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