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廉頗早就留下失敗的苦果,為什麼讓趙括背鍋千年?

我不知提問的人憑什麼說是廉頗埋下戰敗種子這一說法的。

公元前260年,秦國為報復趙國接受上黨之地,與趙國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市)發生戰爭。戰爭開始時,趙國由老將廉頗為主帥,秦國由白起、

王齕

為主帥。由於趙國長平以北是平原地區,如讓秦軍打過長平則無險可守,於是廉頗就在長平建構建堡壘,把秦軍擋在長平。

長平之戰,廉頗早就留下失敗的苦果,為什麼讓趙括背鍋千年?

而秦軍身後是西南山谷,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地勢對秦軍非常有利,所以趙軍不敢貿然進攻,採取避戰堅守的策略,打了一年多,秦軍也無可奈何。但是,長期打消耗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從地理位置看,長平離趙都邯鄲200,離秦都咸陽400裡,看上去好像對趙國有利。

長平之戰,廉頗早就留下失敗的苦果,為什麼讓趙括背鍋千年?

但是,趙國的國力與秦國的國威力懸殊很大,尤其是糧食。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來,對糧食生產非常重視,採取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如土地私有等,糧食安全得到保證,又把四川當作糧食基地,又開闢了水路,糧食運輸反而比趙國更快一些。但即使這樣,雙方也都耗不起,因為兩國都傾了舉國之力,如再僵持下去,會大大削減雙方國力,尤其是秦國,還有韓國,楚國對其恨的咬牙切齒。於是為了打破僵局,秦相范雎派奸細到趙國使用離間計使越王用趙括換了廉頗。

趙括接掌帥印後,改變了打法,採用冒進的方法主動進攻,讓白起找到機會,切斷退路,使本來後勤保障就極其困難的趙軍彈盡絕,只好投降,這才有了後來聞名後世的秦軍坑殺趙俘事件。

長平之戰,廉頗早就留下失敗的苦果,為什麼讓趙括背鍋千年?

從當初的戰場態勢來看,並沒有分出勝負,如果趙軍再頂個一年半載,秦軍只能無功而返,因為形勢不允許秦國再耗下去。趙國也能咬牙耗下個一年半載,因為戰爭本身也是考驗作戰雙方的意志力,趙國人的忍耐力是不可小看的。說是因廉頗留下失敗的苦果讓趙括背是毫無說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