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繼位究竟是名正言順,還是謀朝篡位

在清朝歷史上,雍正皇帝一直是位極具爭議與傳奇色彩,極具膽識和才華的帝王,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可以說是很勤政了,用“拼命四郎”形容他一點不為過,在位十三年,堅持每日親自批閱奏摺,平均睡眠時間每天只有四小時,簡直就是皇帝中的工作狂。

雍正繼位究竟是名正言順,還是謀朝篡位

雍正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鐵腕反腐,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確實是位了不起的皇帝,但百年來卻因為他的篡位之謎被大家詬病很久,因為民間野史對於雍正有一段不光彩的傳說,認為他是篡改遺詔得到的皇位,直到今天對於雍正是合法繼承皇位還算謀朝篡位一直有爭議,是是非非,眾說紛壇,那雍正繼位究竟是名正言順還是謀朝篡位呢?

雍正繼位究竟是名正言順,還是謀朝篡位

公元1722年11月13日晚,康熙駕崩,去世的時候69歲,當時有12位皇子都想著當皇帝,大家當時都猜測可能是傳位於皇十四子,因為康熙皇帝向來喜歡十四阿哥,然後康熙駕崩後7天,遺詔公佈。皇四子胤禛被確立為新皇帝,也就是雍正皇帝。聽到這個訊息,皇十四子以及其他阿哥驚訝了,怎麼是四阿哥呢?萬萬沒想到,於是京城中當時就有了謠言,說雍正皇帝把“傳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於”字,得以篡位;可是這種說法在今天看來並不成立,我們一起分析下:

首先我們可以想到的是清朝的遺詔肯定是滿漢兩種語言來寫的,而且古代的字和我們現在的不一樣,是繁體字,當時這個“於”字是繁體,與我們今天寫簡體字筆畫完全不同,如果要是將“十”字改成“於”操作起來就不太容易了;而且當時清朝的行文的習慣,一般稱十四阿哥為皇十四子,皇四子,前頭有個皇字,如果改的話,那就變成“傳位於皇於四子”,就不通了;所以說雍正篡改遺詔根本說不通。

雍正繼位究竟是名正言順,還是謀朝篡位

雍正應該是合法繼承皇位的,康熙最終決定讓雍正繼位,雍正沒有參加當時爭鬥得最為激烈的太子黨與八阿哥黨。而是自己韜光養晦,不露聲色,而且對康熙特別孝順,有次康熙生病,他為了表示自己很難過,自己往自己頭上潑了盆水將自己凍了著涼,在康熙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伺候,康熙還以為雍正是為了他的病著急難過的,覺得他對父親忠誠孝順,是個可以託付江山的人。

古代一般都是皇帝去祭天,而康熙61年病重的時候,派雍正代他到天壇祭天。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康熙把這麼大的事情派雍正代他去祭天,意思將來可能讓他繼位。

前兩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展品康熙遺詔也說明雍正是合法繼承皇位,館藏遺詔真跡上清楚的寫著:“傳位四子”,而不是“傳位於四子”,行文流暢,顯然是一氣呵成,沒有一點人為的修改痕跡。

雍正皇帝之所以揹負了幾百年的篡位罵名,可能是登基以後大肆打壓兄弟以及新政太嚴苛的原因,導致有政黨對他不滿,因此汙衊他篡位,在今天看來,無論雍正是篡位還是名正言順,都沒那麼重要了,只要是勤政愛民,對社會經濟做出發展貢獻的英明君主都應該被歷史尊重,瑕不掩瑜,雍正勤勉為國,是位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