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晉國為何滅亡?

西周時期,周武王將自己的兒子唐叔虞封於“河、汾之東,方百里”的“大夏之墟”,唐叔虞在此地建立了晉國。

強大的晉國為何滅亡?

一直以來,晉國國中除了掌握王權的公族之外,還有一大批異姓貴族,他們有的是跟著初代晉君唐叔虞來此地“懷姓九宗,職官五正”,有的是被征服的陶唐氏、夏后氏、殷商等方國的遺民舊族,有的是因為血緣淡化形成的同姓異氏家族,以及晉國周圍被兼併的小公國的遺民。

這些力量在春秋早期,還是晉國公族手下聽話的綿羊。但是隨著禮樂制度的快速崩壞,晉國國內發生長期的內亂,這些原本弱小的力量開始趁著公族內鬥的間隙快速發展。

公元前785年,晉穆侯死,按照周制應由嫡長子繼承君位,可是晉穆侯的弟弟殤叔卻打破了這一規則篡奪了君位。

四年,這個得位不正的晉王,又被晉穆侯的太子襲殺,重新奪回君位是為文侯,公元前746年,文侯死,其子即位是為昭侯,他僅當七年君主就被受到桓叔指使的大臣潘父殺死,於是昭侯所在的大宗與桓叔所在的曲沃小宗進行了長期內戰,使晉國進入了長達67年的大動盪。

強大的晉國為何滅亡?

直到桓叔之孫武公於公元前679年打敗晉涽侯,以小宗取代大宗奪得君位,此為晉武公。

長期的內鬥之下,導致晉國大宗幾乎被滅,已經無力參與晉國的政治,到了晉獻公時期,晉國公族中只有他血脈很遠的桓叔、莊伯的後代形成的新公族枝繁葉茂,晉獻公十分害怕重蹈舊日覆轍。於是晉獻公開始重用異姓貴族,打擊除了自己所屬家族之外的晉國公族。

後來驪姬亂政,晉獻公在寵臣的幫助下,“盡逐諸公子”改立驪姬之子奚齊為太子。後來就在眾人唆使之下將其父的公族與自己的公族也都盡數驅逐。然後,晉獻公制定了“晉國無公族”的制度。

所謂“國無公族”就是所有的近親家族都不能擔任執政官職和受封食邑。這一政策的實施為晉國亡於三家奠定的制度基礎。

此後,晉獻公朝堂之上,大夫不是異姓,就是異氏,他們把持朝政,制定法律,漸漸架空君權。

後來晉文公回國主政後,在管仲,鮑叔牙的幫助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晉國實力大增,疆域日益擴大,城濮之戰後更是一舉成為中原霸主,晉國進入昌盛時期。

但是國家的繁榮發展並沒有為齊國的公族帶來多大的利益,反而使得異姓異氏的卿大夫們收穫巨大。

這是由於晉國軍政上下盡是異姓異氏之人,就拿晉文公的三軍來說,三軍制度使國君自為統帥的舊制被打破,而擔任統帥的中軍將郤轂,中軍佐郤溱,上軍將狐毛,上軍將狐偃,下軍佐先軫都是非公族,只有下軍將欒枝是舊公族。

強大的晉國為何滅亡?

而且晉國軍政合一,他們外為將帥,內為官卿,而後三軍被擴充套件為六軍,軍政合一制度下使得軍隊規模擴張,朝堂上的卿大夫數量就會跟著擴張,最終形成卿大夫強族,如趙氏在景公時期就有一卿三大夫,郤氏則有三卿五大夫,他們在朝堂之上結成聯盟與晉國的公室與公族對抗。

這些異姓強族除了在軍政方面取得大發展之外,他們還借強國的名號向著列國索取賄賂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

同時晉國改革吏制實行了“三官”制度。以舊貴族擔任晉國腹地的近官,公族擔任管理公室事務的中官,外姓異族擔任偏遠地區和新開闢疆土的遠官。

由於晉國國力強盛,疆土大大擴張,異姓大夫們可以因戰功獲封擴大自己的采邑的面積,身為舊貴族、公族們卻無什麼機會立功受封。

由於上述原因的綜合影響,導致了晉國公室越發孱弱,異姓貴族越發強盛的局面。

當然,後來晉國國君顯然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做出了許多的嘗試試圖削弱他們的力量。

強大的晉國為何滅亡?

例如歷史上著名的《趙氏孤兒案》此事就發生在晉景公時期,在很多敘事中晉景公都被描繪為受人蠱惑的昏君,而事實上晉景公巧妙的藉助異姓貴族之間的矛盾,達到了削弱異族實力的目的,在趙氏族滅以後晉景公將趙氏的土地全部贈與公族就是證據。

晉歷公時期,繼趙氏之後,郤氏發展起來權傾朝野勢力龐大,《國語·晉語》中記載郤氏說他們“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郤氏的壯大讓晉歷公感到了危機,於是以郤至無禮為由,派遣胥童率領軍隊屠殺郤氏。

面對國君的步步緊逼,異姓貴族也看準時機做出了反擊。不過由於篇幅過長,留在下期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