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失蹤、紅樓斷稿、九鼎不在、玉璽無存……中華文明的九大損失

林泉觀

「一個有情懷的

公號 一個有內涵的社群 」

詩歌 | 散文 | 小說 | 段子 | 雜談 | 故事

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的先民創造了無比燦爛與厚重的文化,但是在創造文明的程序中,我們也遭遇了一些文化災難,或者說是“文化之殤”,甚至有像“焚書坑儒”“文字獄”這樣的滅頂之災,令人惋惜。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中國歷史上的九大“文化之殤”。

1、《連山易》《歸藏易》的失傳

蘭亭失蹤、紅樓斷稿、九鼎不在、玉璽無存……中華文明的九大損失

據古書記載:在《周易》出現之前,夏、商二代就已經有各自的《易經》了。漢代以後的人們在整理古代典籍的時候,把夏代的易經稱為《連山易》,把商代的易經稱為《歸藏易》。而我們所熟悉的《周易》只是流行於周代的易經。

《連山》,後亦稱《連山易》,古多隻稱《連山》,其名初見於《周禮·春官宗伯·大卜》。歷來學界以為,連山易是以艮卦開始,如山之連綿,故名連山。“連山易爻卦大象”歌以社會為系統:“君,臣,民,物,陰,陽,兵,象”八象組成。據載:《連山易》有八萬言,多佚失。目前保留的僅有一些卦名,幾個爻名和卦爻辭,象辭,及五十二條諸家論文。

《歸藏》以坤為首卦,故名為歸藏。傳統認為是商代的《易經》,歸藏在秦書中有精簡版,即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中說的:“《歸藏》四千三百言。《歸藏》藏於太卜。”《歸藏易》以生命過程為系統:“歸,藏,生,動,長,育,止,殺”八象組成,以坤卦為首,萬物皆歸藏於地。魏晉以後,多已佚失,保留下來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

連山易和歸藏易,兩千年來歷代典籍鮮有記載,學術界無不認為其已失傳,幾成定論。此二易也成為中華文化領域裡的一件千古之謎。

2、大禹鑄九鼎的失傳

蘭亭失蹤、紅樓斷稿、九鼎不在、玉璽無存……中華文明的九大損失

夏朝建立之後,九州穩定,四海昇平,賦稅既定,萬國遵從,於是夏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鼎成仙去,打算鑄九鼎。

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九鼎象徵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大禹把九鼎稱為鎮國之寶,各方諸侯來朝見時,都要向九鼎頂禮膜拜。從此之後,九鼎成為國家最重要的禮器。

夏朝被商所滅之後,這九個鼎就遷之於商朝的都城亳邑。商朝為周朝所滅之後,九鼎又遷到了周朝的國都鎬京。再後來,成王在洛陽地方營造新都,又先將九鼎安置在郟鄏(今河南洛陽縣西)地方,其名謂之“定鼎”。直到戰國末年,周朝為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所攻,取了九鼎,遷之於秦。搬遷途中,忽然有一個鼎“飛”入泗水之中,派了許多人,搜尋了許久,竟找不到鼎的蹤影。另外八個鼎到秦滅之後,究竟如何結果,也無可考尋了。至今不知所在,成為千古之謎。

3、傳國玉璽的失落

蘭亭失蹤、紅樓斷稿、九鼎不在、玉璽無存……中華文明的九大損失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和最珍貴的一塊寶玉石。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塊玉石能珍貴到與它相提並論。早在春秋時期,它就與“隨侯之珠”一起並列為當時中國的兩大奇珍了。和氏璧的身價扶搖直上後,最終被“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用作了傳國玉璽,成為檢驗一個“帝王”是否正統的唯一標準。

史書上稱它“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把它放在黑暗處,它能熠熠發光,能除塵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稱“夜光之璧”。和氏璧和由它製成的傳國玉璽在中國歷史上斷斷續續流傳了很長的時間,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當時石敬塘引契丹軍攻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再也不見了蹤影。

4、焚書坑儒

蘭亭失蹤、紅樓斷稿、九鼎不在、玉璽無存……中華文明的九大損失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又“坑儒生”。經歷這一場中國歷史上的文化浩劫後,中國到底損失了多少歷史記載、文化典籍、宮廷記事和民間傳奇故事等無法估量的歷史寶藏,至今也沒有人能夠統計得出來。

5、火燒阿房宮

蘭亭失蹤、紅樓斷稿、九鼎不在、玉璽無存……中華文明的九大損失

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幾個地方擁有超過3000年的繁華,西安就是其中之一。生長在這裡的人也許並不知道,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華美的宮殿。

秦阿房宮是秦王朝擬建的政令中心。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寫道:“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足見阿房宮確為非常宏大的建築群。相傳,阿房宮大小殿堂七百餘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宮中珍寶堆積如山,美女成千上萬。如今,在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家莊,西至古城村,還儲存著面積約60萬平方米的阿房宮遺址。可見,阿房宮宮殿之多、建築面積之廣、規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宮殿建築。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是很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句子。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流傳了約兩千年,幾乎已經成了歷史常識。《史記》上說得明確:“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寢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秦阿房宮秦承載著華夏文明的輝煌記憶,它的毀滅是一種永遠的傷痛。

6.《青囊書》的遺失

蘭亭失蹤、紅樓斷稿、九鼎不在、玉璽無存……中華文明的九大損失

據陳壽的《三國志》記載,華佗傾畢生經歷所作之書為《青囊書》。此書將華佗的畢生心血、行醫經驗一一記載,但傳說由於徒弟保護不利,此書最終被焚燬。也因此,《青囊書》失傳,當時只搶救出來幾頁,因此才有了初、高中歷史書上的“五禽戲”、“麻沸散”等等。

華佗最為神奇的是他的外科手術。這種外科手術歐洲是在一千四五百年後才開始實施,而華佗在東漢時就可以用他發明的麻藥“麻沸散”給病人實施麻醉,然後剖開病人的肚子對內臟進行清洗,而後切除其中壞死的部分後將其縫合,再放入腹中,縫好傷口。貼上膏藥後,病人在一月內就可以痊癒了。

據傳說,華佗將《青囊書》交給看押自己的吳押獄,想叫他繼承自己的醫技。以下有兩種說法:其一,吳押獄很高興地接下書,向華佗表示一定繼承他的醫術,當個救民於水火之中的好醫生。他把書帶回家小心翼翼地收好後,回到衙門辭去差事,準備回家研讀醫書。可是到家後卻發現其妻正在焚書,他上前搶過剩下的書頁,只剩下最後幾張記載閹割雞、豬之術的內容了。相傳現在閹割動物使用的依然是那《青囊書》所傳下來的法子。吳妻說:縱然你學得像華佗一樣,也不免像他那樣死在牢中。有什麼用!其二,吳押獄當時就未敢接書,華佗大失所望,自己舉火把《青囊書》燒燬了。惜哉!痛哉!

7、《蘭亭集序》的失蹤

蘭亭失蹤、紅樓斷稿、九鼎不在、玉璽無存……中華文明的九大損失

東晉時期的書聖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夠撼動。他傳頌千古的最佳書法作品就是寫於公元353年的《蘭亭集序》。

有關《蘭亭集序》的故事也在歷史上廣為流傳,最為人們認可的一種說法就是:唐太宗派蕭翼到辯才和尚那裡騙取到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蘭亭集序》後,把他一直帶在身邊,並留下了遺囑:死後用這一絕世珍品殉葬。世傳閻立本作《蕭翼賺蘭亭圖卷》(現藏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即以繪畫形式反映此事。所以後人都認定《蘭亭集序》最後的歸宿是在唐太宗的昭陵,當然也被人認為是藏在高宗李治的陵寢中,謎團或許得等到乾陵大白於天下才知道了。

8、《紅樓夢》八十回後書稿的失蹤

蘭亭失蹤、紅樓斷稿、九鼎不在、玉璽無存……中華文明的九大損失

清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總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接駕的闊差。曹雪芹生長在南京,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富貴繁華的貴族生活。但後來家漸衰敗,雍正六年(1728年)因虧空得罪被抄沒,曹雪芹一家遷回北京。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後,在貧困之中創作的。創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在人們的印象中,《紅樓夢》是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著,後四十回不知下落後是高鶚續寫的。多數專家認為,原因是《紅樓夢》最初在小圈子裡傳抄批閱的時候,被借閱者弄丟了。“畸笏叟”在脂硯齋版第二十回中批註說,“襲人正文標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餘隻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獄神廟慰寶玉》指的是賈府被抄家、賈寶玉被關進獄神廟等情節,在110回之後。再度表明,曹雪芹寫完了《紅樓夢》。

假如真的是這樣,真的讓人嘆嘆嘆!千古鉅著,無法圓滿,嘆嘆嘆!

9、火燒圓明園

蘭亭失蹤、紅樓斷稿、九鼎不在、玉璽無存……中華文明的九大損失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佔據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僅存建築遺址,並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火燒圓明園這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火燒圓明園無疑是歷史上最為野蠻惡劣的文化毀滅行為。而且,這一暴行是兩個國家所謂“教化”非歐洲世界的代表性行為。火燒圓明園充分說明了這一行動的偽善及其種族主義根基。在歐洲文明國家間,此類文化毀滅行為甚至在戰爭期間都是不可想象的,但中國顯然未被包括在這一道義原則之內。中國人沒有忘記這個教訓,它在今天仍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