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登死士探秘:白馬義從的剋星,步兵破騎兵的可貴嘗試

最近寫了一篇白馬義從的文章,既然寫了白馬義從,就不得不提白馬義從一生的宿敵先登死士了。白馬義從作為一支精銳騎兵,縱橫北方,結果在先登死士面前吃了大虧。那麼先登死士究竟強在哪裡?又是如何讓白馬義從吃了這個虧的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先登死士的秘密武器

如何以步兵對抗騎兵,這是千百年來人們思索的重要問題,也是袁紹在思索的重要問題。袁紹當時與北方軍閥公孫瓚開戰,公孫瓚手下有著精銳的鐵騎數千,其中更有威名赫赫的白馬義從,這是袁紹萬萬不能匹敵的。這個時候,袁紹手下大將鞠義組建了一支先登死士,而這支先登死士將會是白馬義從的最大對手。

先登死士對抗白馬義從,依靠的是三件秘密武器,一為強弩,二為長矛,三為陣法。其實在東漢末年,以步兵對抗騎兵還是有可能的。步兵們排成整齊的方陣,用盾牌做抵擋,遠處用強弩,近處用長矛,完全可以給騎兵以重大傷害。我認為到了重騎兵普及的時代,依靠步兵方陣對抗騎兵就非常之難了。

先登死士探秘:白馬義從的剋星,步兵破騎兵的可貴嘗試

強弩是對抗騎兵的有力武器

我們先來看強弩,其實早在袁紹入主冀州之前,韓馥主政的時代,冀州軍就有使用強弩的習慣了,並且軍隊之中裝備有相當數量的強弩與可以熟練使用強弩的射手。據《九州春秋》記載:

“馥遣都督從事趙浮、程奐將強弩萬張屯河陽。”

我們都知道,弩是一種製作起來比較麻煩的武器,當時韓馥也是憑藉著冀州富裕,才有財力裝備萬名弩兵,後面韓馥沒有經過什麼抵抗便投降了袁紹,這一批強弩也落到了袁紹的手中。因此我們可見袁紹在與公孫瓚的對抗之中多使用強弩,這一批強弩說實話,全部都是韓馥留給他的。

其實在這之前,東漢朝廷便在邊境上多佈置“積射士”,積射士多是善於射箭之人,裝備有長弓、強弩等,專門對付北方的鮮卑、烏丸、羌人的入侵。鞠義久居邊關,可能是見慣了積射士用弩箭對抗騎兵的舉動,因此也使用弩箭對抗公孫瓚的騎兵。

先登死士探秘:白馬義從的剋星,步兵破騎兵的可貴嘗試

長槍是對抗騎兵的有力武器

另一種秘密武器則是長矛,這也是當時邊關眾將對抗北方騎兵的重要武器之一。鞠義是涼州人,非常熟悉這一套。這種長矛的長度應該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2米長的長矛,而是類似於馬其頓方陣那樣的長達五六米的長矛。這種長矛陣往往會排成三層,後面還有重弩壓陣。如此之長的長矛自然是難以操作的,因此只有少數關西出身的人才善於使用這種兵器,而鞠義便是其中一員。當時人稱“關西兵強,善習長矛”。

因此在長矛和強弩兩種秘密武器的加持之下,先登死士有了剋制騎兵的利器。但是僅僅是有這兩樣是不夠的,先登死士還需要陣法。

這種陣法並非是鞠義所首創,早在鞠義之前幾十年,東漢有一位邊關名將叫做段熲,曾經率軍去平羌人之叛,羌人兇悍,善用騎兵,於是段熲便擺出了這樣一個陣法:

“熲乃令軍中張簇立刃,長矛三重,挾以強弩,列輕騎為左右翼。”

當時段熲讓士兵們裝備起來,然後立長矛為陣,前後共三層,來抵抗敵軍騎兵,後方以重弩壓陣,射殺敵軍騎兵,左右以輕騎兵為羽翼,以收割敵軍騎兵。段熲的這個陣型對騎兵殺傷力非常大,將羌人騎兵殺得節節敗退,最終取得了勝利。此後鞠義學習了段熲的陣法,但是沒有照搬,而是加入了許多新元素,最終才得以打敗公孫瓚軍。

因此長矛、強弩、陣法,是先登死士的三大法寶。

先登死士探秘:白馬義從的剋星,步兵破騎兵的可貴嘗試

頗類似於這樣的方陣

二、先登死士的成名之戰:界橋之戰

界橋之戰可以說是先登死士的成名之戰了。在界橋之戰中,鞠義面對的是在北方成名已久,以白馬義從聞名的白馬將軍公孫瓚。而鞠義的手下僅僅只有這八百名士兵,而且沒有像段熲那樣的輕騎兵的輔助。因此鞠義只能去掉輕騎兵這個環節,但是少了輕騎兵這個環節,對於敵人的收割就會差很多,對於敵人的心理威懾力也會差很多。為了做到儘可能殺傷敵人,段熲採用的方法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當時鞠義是如此佈置的:

“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

這簡簡單單的描寫,實際上資訊量很大,在這短短的話中揭露了如何先登死士能夠一戰成名的秘訣。鞠義的陣型應該是一層盾牌兵在最前面,後面是長槍手,最後是弩兵。

漢代使用的弩為大黃弩,鞠義的軍隊之中裝備有“強弩千張”,按照之前韓馥軍隊的配置來看,韓馥軍中的弩少說有五千張,因此鞠義使用的弩可能是五里挑一甚至是十里挑一的優質大黃弩。後世人曾經仿製漢代大黃弩,發現其射程可達四百步,現代的材料要優於古代,我們將射程減半,漢代的大黃弩少說可以達到百步之遠。但是鞠義卻沒有選擇在百步的距離放箭,而是選擇了敵人已經近身數十步的地方才放箭,這一做法正是為了麻痺公孫瓚的軍隊。

先登死士探秘:白馬義從的剋星,步兵破騎兵的可貴嘗試

鞠義如果一開始就擺出這個陣型,那麼勢必會引起公孫瓚的警惕

如果鞠義一開始就放箭的話,公孫瓚久居邊關,自然熟知“積射士”這一套,自然便不會上當。但是鞠義卻放敵於陣前,這便大大降低了公孫瓚的警惕性,以至於公孫瓚走了一步昏棋:

“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踏之。”

也就是說公孫瓚看到鞠義的人少且沒準備,就想用騎兵直接去沖垮鞠義的部隊,這個就是公孫瓚的重大失誤了。白馬義從是一支以靈活性和騎射而著稱的軍隊,並非是擅長衝擊敵陣的重騎兵,但是公孫瓚卻拿著輕騎兵當重騎兵用,這就給了鞠義以擊破的機會了。

先登死士嚴格的紀律性也是其能打敗白馬義從的重要因素。因為諸多電視劇的影響,讓我們產生一個錯覺,那就是步兵只要排好方陣,前面用矛抵住,後面用弓箭亂射,完全就可以打敗騎兵(這也是很多人嘲笑北宋被金人騎兵暴打的點)。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當成群結隊的高速騎兵衝向步兵方陣的時候,會對步兵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壓力。面對著如此大的壓力,缺少紀律的步兵往往會四散而逃,瞬間潰敗。大家可以想象你拿著一個火箭筒,面對著一個坦克的心理壓力。

先登死士探秘:白馬義從的剋星,步兵破騎兵的可貴嘗試

騎兵方陣衝鋒的時候,是非常嚇人的

後世有蘭陵王高長恭,曾經率領著五百名騎兵衝入北周陣中,便殺得北周軍陣大破,而此時的鞠義僅僅是以八百人的軍隊迎戰公孫瓚的上千騎兵,局勢更加惡劣。但是鞠義的軍隊卻有著良好的紀律性,先是“同時俱起”,之後向前衝鋒,我推測衝鋒的時候應該是存在著一個變陣的,變陣是步兵往兩側衝鋒,之後可以讓弩手充分發揮,弩手第一輪射弩會給敵方騎兵非常大的傷害以及心理壓力,之後步兵再仿效段熲的輕騎兵的做法左右夾攻,最終大破公孫瓚的軍隊。

最終鞠義殺掉了公孫瓚的大將嚴綱已經千餘名騎兵,戰果非常輝煌。而在這傲人的戰果背後,離不開的是鞠義對於先登死士的刻苦訓練,只有刻苦訓練而且久經戰陣計程車兵,才能夠有這樣的心理素質去迎戰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鞠義的勝利,最大的關鍵點不在於誅殺了多少敵人,而是重振了袁紹軍的軍心。當時在袁紹軍中,上至袁紹,下至普通士兵,幾乎人人都懼怕於公孫瓚的這支騎兵。但是鞠義的勝利給袁紹軍隊打了一劑定心針,讓他們明白即便是憑藉步兵一樣可以戰勝騎兵。

因此界橋之戰,我們後世人看到的是鞠義風光的一面,其實在這背後,有著鞠義辛苦的思索。無數的心血與先登死士的奮戰。

先登死士探秘:白馬義從的剋星,步兵破騎兵的可貴嘗試

鞠義

三、先登死士的結局

在界橋之戰後,先登死士依然活躍在戰場之上。例如說張揚曾經被匈奴單于所俘虜,之後鞠義率領著先登死士救回了張揚,並且大破匈奴單于;並且參與袁紹平定山賊一事,先後與多支山賊隊伍交手,之後大破山賊。

我推測隨著鞠義身死,這支先登死士也離開了歷史舞臺。鞠義之死,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性格問題,鞠義在大敗公孫瓚後“恃功自驕”,這是器小的袁紹所不能容忍的;一方面是因為鞠義失去了利用價值。如果鞠義還有價值的話,袁紹還能容忍他,但是此時的鞠義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袁紹所懼怕的,無非就是公孫瓚的騎兵,但是後來袁紹與烏丸、鮮卑等部落交好,得到了他們手下的數萬騎兵的幫助之時,袁紹就不再需要鞠義的先登死士幫助他打天下了,因此最終鞠義被殺。隨著鞠義被殺,鞠義的練兵方法、陣型等也都逐漸消失,這支曾經馳騁天下的先登死士也在歷史上失去了蹤跡了。

先登死士探秘:白馬義從的剋星,步兵破騎兵的可貴嘗試

先登死士

四、總結

先登死士的建立便是為了對抗公孫瓚的騎兵,當公孫瓚的騎兵被擊破的時候,先登死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便也產生“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先登死士繼承的是來自東漢年間北方戰士的遺志,但是在先登死士之後,卻沒有人繼承先登死士的遺志,以至於北方邊境被胡族入侵,最終產生了五胡亂華的悲劇。

先登死士以步兵之力立破騎兵,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蹟一件,歷史會記住先登死士的故事的,之後在《三國演義》中,先登死士大破白馬義從也是出了名的故事。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路與站內,侵刪

先登死士探秘:白馬義從的剋星,步兵破騎兵的可貴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