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寓言打動皇帝,朱元璋三請劉伯溫:沒有偶然,皆是因果

劉伯溫1359年回青田時,已經對元朝的腐敗感到徹底失望。他回想起自己大半生的官海浮沉,見過無數的齷齪小人,那些人的寡廉嫌恥,荒唐可笑,奸詐兇險,貪婪可惡讓劉伯溫印象深刻。於是他打算把這些事情都記下來,而且採用的是寓言的方式。

麋鹿一路奔跑,到了山崖邊,看到老虎信心百倍地衝過來,麋鹿一個猛子紮下山崖,老虎眼裡只有麋鹿,所以也跟著一個猛子紮了下去,結果麋鹿和老虎都摔死了。

這個寓言想說明:統治者逼民太甚,老百姓就會革命。老百姓知道革命是死,不革命也是死,但是如果革命的話,或許運氣好,還能生存下來。

劉伯溫雖然不能為朝廷效力,但是他還是希望用故事來喚醒朝廷的官員,不要把百姓逼到起義的道路上,百姓只是希望安居樂業而已,如果朝廷還是對百姓步步緊逼,到最後也只能是兩敗俱傷。

02

正當劉伯溫忙於寫寓言故事的時候,有一個人在遠方的應天城看向了他,這人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是貧苦農民出身,最終當上了起義大佬劉福通手下的一位元帥,在應天城自稱吳國公。同時,他有了一個理想,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理想,就是要當皇帝。

朱元璋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他有宏偉的目標,卻不知道如何去實現,他需要一個引領他實現願望的人。

一篇寓言打動皇帝,朱元璋三請劉伯溫:沒有偶然,皆是因果

朱元璋求賢若渴,四處蒐羅人才,當他的一個軍師說起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500年後知500年,朱元璋動心了,於是有了朱元璋三請劉伯溫的故事。

朱元璋第一次請劉伯溫時,派去的使者帶了很多貴重物品,邀請劉伯溫去應天城為朱元璋效力。此時的劉伯溫雖然對元朝政府心灰意冷,但是沒有想過和官府作對,加上他對朱元璋不是很瞭解,於是婉拒了。

朱元璋不甘心,動用了劉伯溫的老相識孫炎來請劉伯溫出山。孫炎此時已是朱元璋的大將,也是處州的總司令,他用一種高高在上的語氣給劉伯溫寫了邀請信,希望劉伯溫能為朱元璋效力。劉伯溫經過認真思考後,還是拒絕了邀請,第二次請劉伯溫出山也失敗了。

但是孫炎也沒有放棄,而是再次寫信給劉伯溫,給他分析了當前的局勢,並且告訴劉伯溫只有順應天下大勢才能在成就別人的同時,成就自己。

劉伯溫隱居家鄉,也不是完全歸隱,而是蓄勢待發,當他看到孫炎的信後,知道這是大勢所趨所以動心了,接受了邀請。

劉伯溫心思細膩,即使他想要找到發揮自己才能的領域,也不會為突如其來的機會而倉促選擇,他會經過慎重地考慮,仔細地分析是否合適,是否值得。

一篇寓言打動皇帝,朱元璋三請劉伯溫:沒有偶然,皆是因果

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理想,有時理想會很壯闊,可是社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在屢屢遇到困難和挫折後,很多人的理想之光就熄滅了。而那些心中還有理想和信念的人,一定會抓住屬於自己的機會,大放異彩。

03

1360年已經50歲的劉伯溫去到應天城,見到了33歲的朱元璋。劉伯溫是一個極具洞察力的人,他能深入看到一個人的內心。他一眼看出朱元璋內心幽暗深邃,城府極深,即使焦躁不安,卻表現得異常鎮定和冷漠。

俗話說:“五十而知天命”,劉伯溫見到朱元璋就知道做什麼,可以幫助朱元璋實現心裡的宏大願望。於是,他寫了著名的《時務十八策》獻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到《時務十八策》後心花怒放。他沒有想到,世界上竟然有這樣的天才人物,把建國的大綱都展現在了他面前,他立刻升劉伯溫為軍師。《時務十八策》成為朱元璋的征戰、治國、納賢的指導綱要。

一篇寓言打動皇帝,朱元璋三請劉伯溫:沒有偶然,皆是因果

劉伯溫滿腹才學卻大器晚成。我國著名的畫家齊白石先生也是從27歲學畫,到57歲還在北京靠賣畫為生,而且沒有什麼名氣。

直到他65歲應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林風眠的邀請,成為該校的教授以後,齊白石先生才名揚中外,成為中國著名的畫家之一。

大多數人內心深處都藏著理想和願望,實現願望的路往往是充滿坎坷的,於是很多人放棄了,甘心隨波逐流,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自怨自艾,在抱怨中蹉跎年華。

而有些人在平淡的生活中,依然保持著一顆炙熱的心,當機會出現時,他們會積極主動地抓住機會,並且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實現自我價值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