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的辯詞偏離了道家的本質,導致道家佔盡下風,也使得儒家地位開始上升

面折公孫子,堂堂負直聲。安知上前議,那復有黃生。

轅固是西漢初期的著名學者,對《詩經》有著極其深厚的研究,其名聲一度傳播到朝堂之上,漢景帝時期,他被選拔為博士,負責為景帝出謀劃策。從漢朝建立到景帝執政時,道家思想都佔據了絕對地位,因此轅固能以儒生身份登堂入室,也從側面反映了其學問之深厚。

博士之間往往在政見上有不同的意見,因此發生朝堂辯論也是正常情況。轅固便曾經和道家黃生圍繞湯武變革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最終還是景帝終止了這場辯論。從表面上看,由於辯論沒有結果,二者似乎不分勝負,然而從這件事後來的影響來看,黃生可謂是一敗塗地。

一、黃生在首次辯論中的錯誤

轅固和黃生辯論的目的,是證明商湯和周武用武力立國的行為是受命還是篡弒。黃生首先發言,他表示這種行為是明確的篡弒。

黃生的辯詞偏離了道家的本質,導致道家佔盡下風,也使得儒家地位開始上升

上圖——商湯

接下來轅固表示了反對,他提出商湯和周武是在百姓歸心的局面下推翻了殘暴的前朝,應該是受命行為:

湯、武因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弗為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

表面上看,黃生只是提出了一個結論,而轅固憑藉著自己的理解對此表示了反對,接下來黃生是有權利對轅固的觀點進行反駁的。

然而,從一開始,黃生已然犯下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道家思想的第一原則是"道法自然"。指的是去順應自然而不要刻意干涉事物的執行,而漢初流行的黃老之道,則堪稱嚴格遵守此原則的第一學派。

黃生的辯詞偏離了道家的本質,導致道家佔盡下風,也使得儒家地位開始上升

上圖——周武

換句話說,道家才懶得去管某種行為是秉持天命還是弒君篡位,對於道家來說這只是小事情,他們追求的是研究宇宙、社會和人的關係,其中宇宙最大,人最小,像湯武變革這種微不足道的人間小事,比起宇宙執行的規律,根本不值一提。

很明顯,黃生用道家巨大的名頭為將自己的政治主見做背書了,繼而才會願意參與到朝堂辯論之中,可是他甫一開始用到的辯論方法,根本和傳統的道家理念相悖,完全不像道家弟子所為。

二、 黃生在二次辯論中的錯誤

隨後,黃生再次開口,他提到了臣子作為下位者,應當在國君犯錯時盡到提醒義務,幫助朝政恢復清明,而非簡單粗暴地訴諸武力:

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因過而誅之,代立南面,非殺而何?

面對黃生的質疑,轅固反問道,難道高祖作為下位者取代秦皇也不是正確的行為嗎?

聽到自己的爺爺被提及,景帝恐怕事態有失,趕緊叫停了這場辯論,黃生和轅固只好閉嘴,這也意味著兩人之間尚未分出輸贏,只能算是一場平局。

黃生的辯詞偏離了道家的本質,導致道家佔盡下風,也使得儒家地位開始上升

上圖——道家先賢老子

其實在這場辯論中,黃生仍然犯了錯誤。

在為人處世方面,道家提倡修身養性,主張"不貴治人貴治己。

這個意思就是說,道家子弟不必要上杆子去參與朝堂活動,真正的道家人只需要提高自己、摒除雜念,笑看風雲起,我自巋然不動,像臣子進諫國君這種事,簡直是毫無體提及的必要。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道家思想在漢初意義重大,乃是統治者首選的治國思想,武力是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都非常認可這門學派。不過真正以道家身份為官者少之又少,相反思想家多,這也正是道家淡泊名利的思想導致的。

道家弟子是最不願意介入朝堂鬥爭的,這點在道家大賢莊子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黃生二輪辯論的言行涉及到的政治內容,比起第一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為何黃生被認定為失敗?

雖然黃生的表現難以令人滿意,但是好歹收穫了一場平局,那麼後世為何一致認定他失敗了呢?

黃生失敗的根源,在於他沒有用道家思想壓制住儒家思想。

其實儒家是最反戰的,儒家思想核心“內聖”、“外王”,其實指的是個人修養與政治主張兩類,皆沒有提到武力鬥爭,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般我們提到儒生,想到的是荀彧賈誼這種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而不是程咬金李逵這種喊打喊殺的莽夫,這便是儒家帶給我們的傳統印象,完全和武力鬥爭相悖。

黃生的辯詞偏離了道家的本質,導致道家佔盡下風,也使得儒家地位開始上升

上圖——道家先賢孔子

然而轅固卻用仁政愛民的思想(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將商湯和周武實施的武裝鬥爭輕描淡寫成保護百姓的必要手段,繼而去透過前朝帝王的無道,論證這種已然存在的戰爭行為的合法性,

這本身就是一個陷阱,擺託了儒家思想的侷限性,並將黃生向裡引。

但是黃生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反而掉入了陷阱,開始誇誇其談臣子應該進諫而不是弒君,使得情況變成了當時的局面是否達到了需要進行武裝鬥爭的層次,非要分出一個勝負,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嚴重相左。

即使這樣,黃生仍然沒有在有限的時間內勝過轅固,要知道當時道教是國教,結果卻被在民間發展輝煌,在朝廷剛有起色的其他學派壓制,因此這次辯論雖然是平局,但是也等於道教一敗塗地。

黃生的辯詞偏離了道家的本質,導致道家佔盡下風,也使得儒家地位開始上升

上圖——道家經典《道德經》

四、結語

漢朝初期,黃老之術使得經受多年戰火的社會快速恢復,因此成為了統治者的最愛,道家思想也一躍成為了最受尊重的學派,壓制住了諸子百家中的其他家。

然而在民間,儒家卻仍然有著良好的發展,

這是因為儒家重視教育,對在百姓中開展初級教育、傳播儒家思想做了大量努力,因此受教者對儒家思想頗有好感

,而這種好感在漢文帝大力施行察舉制的基礎下開枝散葉,使得社會上湧現出諸如賈誼、轅固、董仲舒之類的儒家大賢。

由於文帝重視人才,不分出身選拔博士,所以上述人才都得到了登堂入室的機會,不過這隻能算是一個開始,儒家思想仍然不足以和主流的道家思想分庭抗禮,她在等待一個契機。顯然,轅固和黃生的朝堂辯論帶來了一個優秀的契機,這場辯論雖然以平局告終,但是卻讓儒家大出風頭,它標誌著儒家取代道家地位的日子即將來臨,成為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先兆。

參考文獻:

【1】《雜詠一百首·轅固》

【2】《史記·七十列傳·儒林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