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據順利當上皇帝 漢朝又會是什麼樣的

公元前91年,漢武帝派出的官兵,在泉鳩的一處農舍將太子劉據包圍,絕望中的劉據哭喊道:“父皇,為何您寧願相信外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兒子呢?”說完,便悲憤地用一條白綾結束了自己38歲的生命。

如果劉據順利當上皇帝 漢朝又會是什麼樣的

劉據的兩個兒子(名不詳)在與官兵博鬥中喪生,而劉據最有名的長子,皇長孫劉進與母親史良娣在劉據兵敗後,都在長安遇害。

劉據一脈全部被殺,只留下剛出生5個月的孫子劉病已,也就是漢武帝的曾孫、後來的漢宣帝,因為年紀太小幸名於難。

在聽到兒子自殺的噩耗後,皇后衛子夫悲痛欲絕,她在竹簡上留下了最後的遺言:

我侍奉陛下四十九年之久,如今才知陛下竟是薄情寡義至此!

然後步上兒子的後塵,用一條白綾結束自己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

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的漢武帝,一生最大的敗筆便是晚年爆發的“巫蠱之禍”,聽信奸臣讒言,逼死了太子劉據,最終導致數十萬人無辜喪命。

漢武帝為何如此昏聵?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漢武帝,幾乎所有活得久的帝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怕死,怕被人篡權,不過是有的人表現明顯,有的人表現不明顯。

而漢武帝恰恰就是比較典型的,老了怕死,怕被篡權,每天擔驚受怕,導致他的身體越來越差。

為了養病,他就帶上自己的寵臣江充等人前往長安城外的別宮甘泉宮養病,住了一段時間後,病情並沒有好轉。

他甚至得了“被害妄想症”,天天覺得有刁民“想害朕”,經常做噩夢,有一天他在寢殿裡小憩,就夢到有好幾個木頭人持棍棒想要襲擊他。

醒來後,漢武帝嚇出了一身冷汗!前陣子就有人舉報,說他與衛子夫所生的女兒陽石公主,和衛子夫姐姐衛君孺的兒子公孫敬聲,兩人不僅私通,還在漢武帝前往甘泉宮的御道上埋藏木偶人,要詛咒皇帝,受此牽連的還有衛子夫所生的另一個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

儘管漢武帝大義滅親,將公孫一家滅族,處死了陽石公主、諸邑公主以及衛伉,但他還是覺得宮裡一定是還有人在詛咒自己,還有木偶人沒有被找出來,否則自己不會做這樣的噩夢。

寵臣江充便對漢武帝說:“宮裡所有人的住所都翻過了,只有東宮太子的寢殿,微臣不敢翻!”

漢武帝說:“給我翻,不管他是不是太子,挖地三尺也要給我翻出來!”

江充竊喜,又問道:“如果找到了木偶人,怎麼辦?”

漢武帝道:“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很快,江充就帶著幾百個士兵浩浩蕩蕩地衝進東宮太子的寢殿,並“如他所料”地找到了木偶人。

劉據瞭解自己被江充栽贓了,可是此時的漢武帝遠在甘泉宮,他無法去找漢武帝辯解,他派去的使者也被江充的人刻意阻撓,無法見到漢武帝。

劉據慌了,一下沒了主意,便去找自己的老師太子太傅石德,結果石德給他出了個昏招:“陛下現在在甘泉宮養病,您和皇后派的使者都沒能見到陛下,陛下是不是還活著都未曾可知。前朝公子扶功被奸臣所殺的事,難道您忘記了嗎?不如先假傳聖旨,把江充等人拿下,保命後再去跟陛下解釋。”

儘管劉據瞭解,這麼做等同於造反,但他又想不出其他辦法,只能按照老師說的做,殺了江充。一場廝殺迫在眉睫。

太子手上沒有兵,只好去找自己的母后衛子夫。事已至此,衛子夫只能站在兒子這邊,將自己的皇后授印借給了他,讓他徵調長樂宮5000名衛士。

一時之間,長安城內一片混亂,江充的副手蘇文趁機逃出長安前往甘泉宮,告訴漢武帝:太子反了!

漢武帝大怒,派丞相劉屈氂出兵鎮壓!

在看到劉屈氂的大軍後,劉據已經瞭解漢武帝還活著,但是火已經點了,一時也滅不了,只能硬著頭皮抵抗。

長安城的人都瞭解太子造反,除了他從監獄裡放出來的囚徒之外,沒人敢站在太子這邊,太子的結局可想而知。

一個堂堂的太子被自己的父親逼反,最終又被逼死,不得不說是作為帝王的悲哀。

如果劉據順利當上皇帝 漢朝又會是什麼樣的

儘管等漢武帝后來冷靜之後,瞭解自己冤枉了太子,重新調查了巫蠱案,為太子劉據洗刷了冤屈,夷了江充的三族,燒死了蘇文,處置了當年對太子兵刃相加的那些人,但是太子已經無法復活了。

漢武帝對於太子的死十分的懊悔,還建了“思子宮”和“歸來望思臺”來緬懷太子。

但更令他後悔的是,在自己即將歸西要將江山託付給自己的子孫時,發現無人可託。

雖然自己活了69歲,在位54年,一生閱女無數,卻也只生了6個兒子。

長子劉據,被自己逼死了;老二齊哀王劉閎早夭;老三燕王劉旦是個奇葩,在老大老二死之後,理所當然將自己視為“嫡長子”上竄下跳要奪嫡,不得漢武帝喜歡;老四廣陵王劉胥,身材高大,力能扛鼎,但行為沒有法度,漢武帝也不喜歡;老五昌邑王劉髆,死得早。

最後只剩下一個年僅8歲的老六劉弗陵,一個小毛孩能做啥?

但別說,這8歲的小毛孩成了漢武帝最好的選擇,為了怕“子少母壯”外戚干政,他忍痛賜死了劉弗陵的生母、自己晚年最寵愛的鉤弋夫人,將大漢江山交到這個8歲的小毛孩和四位輔政大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手上。

臨死前,漢武帝心裡一定在想:要是太子劉據沒死該多好啊?

後人何嘗不是也有這種假設:如果劉據沒有被漢武帝逼死,最後繼承了漢武帝的衣缽,西漢會不會沒那麼快走向衰敗並滅亡?

如果劉據順利當上皇帝 漢朝又會是什麼樣的

畢竟作為嫡長子,漢武帝花費在他身上的時間最多,從小就對他嚴格要求,七歲那年被正式封為太子後,都是全部按照接班人的標準來進行培養,漢武帝為他選的老師都是漢朝最卓越的老師。

在劉據成年後,漢武帝還專門修改了一座院子,稱為“博望苑”,作為劉據交往賓客之用。漢武帝本身並不喜歡臣子結交賓客,卻為劉據破了例,目的就是讓他可以與當時主流政見不同的人多多交流。

相較於年幼繼位的漢昭帝劉弗陵,劉據受到的治國能力鍛鍊也是最多的。漢武帝晚年常年外出遊幸天下,每次出宮就會把朝廷事宜都交給劉據。有需要裁決的,漢武帝回宮後,劉據向他報告,他也沒有不同意的,有時候甚至也不過問。

而且太子劉據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漢武帝用法嚴厲,太子經常會將一些他認為處罰過重的事進行平反,所以深得百姓之心。

有這樣的人來當皇帝,想必是百姓之福,更能得到百姓的擁戴,國家定能繁榮昌盛,大漢天下也能存活得更久?但真的是這樣嗎?

在我看來,並非如此!

1、一個王朝的滅亡,就像一個人的氣數一樣,是一種歷史規律

是人都要面對生老病死,封建王朝也是如此,必然要經過朝代的更迭才能夠發展。

縱觀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你會發現,沒有一個王朝活過了300年,每一個開國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朝代可以千秋萬代地延續下去,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這跟我們常說的“富不過三代”一個道理,第一代皇帝創業,第二三代皇帝休養生息,中間遇到幾個厲害的皇帝,將國家發展到鼎盛時期後,王朝就開始走向衰弱,不僅國家衰弱,連同子嗣都一代不如一代。

如果劉據順利當上皇帝 漢朝又會是什麼樣的

西漢王朝在經歷了開國皇帝劉邦、呂后時代、文景之治後,將一個強盛安定的國家交到了漢武帝的手上,讓漢武帝有了揮霍的資本,他北伐匈奴、經營西域、通西南夷、東定朝鮮,建立了空前遼闊的疆域。卻也在晚年窮兵黷武,造成“巫蠱之禍”。

漢武帝也瞭解自己治國過於嚴厲,又常年發動戰爭,在他之後必須有一個“仁君”來讓國家休養生息。

他就曾對衛青說過:“我朝有很多事情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週圍外族對我國的侵擾不斷。我如果不變更制度,後代將失去準則依據。如果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所以當下,只能讓百姓受些苦,但是後代如果也像我這麼做,就等於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肯定能安定天下。”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明瞭解太子劉據和自己的治國理念不同,仍然對他寄予厚望;在太子勸阻他征伐四方時,他仍然能笑著說:“我來擔當艱苦重任,而將安逸的事留給你,不也挺好嗎?”

也就是說,漢武帝很清楚,在他之後的君王,必須奉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漢朝才不會像秦朝那樣迅速走向滅亡。

但是“休養生息”只有劉據能做嗎?顯然不是。

漢武帝死前立8歲的劉弗陵為太子,並託孤四大輔政大臣,目的也正是如此,他相信霍光等人是能夠帶著新君走向繁榮富強。

事實證明,漢武帝沒有託付錯了人,儘管在之後的幾十年,霍氏專權,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是霍光,皇帝的寶座不會在經過了漢昭帝、漢廢帝后又回到了劉據一脈,更不會有“昭宣中興”,讓西漢的武力達到最強盛、經濟達到最繁榮。

如果劉據順利當上皇帝 漢朝又會是什麼樣的

從漢昭帝即位到漢宣帝駕崩,漢朝又走過了40個年頭。

我們試想一下,假如劉據沒有被漢武帝逼死,他會在公元前87年繼位,那時他已經42歲了,他能夠再活40年嗎?以當時人均壽命水平,相信是非常難的。

即使他能活到82歲,就能再締造一個“昭宣中興”出來嗎?

答案是:很難!

所有的歷史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到老了都會老糊塗。

歷史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是在位時間長的皇帝,到後期都會走向昏聵,漢武帝如此,唐玄宗如此,乾隆也是如此。

漢昭帝、漢宣帝之所以能夠締造出“昭宣中興”恰恰是他們的英年早逝。

2、作為一名帝國繼承人,劉據缺少帝王應有的政治素養

上面我們分析過劉據最大的優點:為人寬厚,但是“為人寬厚”並不是一個帝王必備的要素,相反,還可能是成為一名卓越帝王最大的妨礙。

漢惠帝劉盈正是如此,因為太過善良,為人太過寬厚,一直不得劉邦喜愛,繼位後,其實是呂后在掌權。

如果劉據沒死,皇后衛子夫也不會死,衛氏一族也不會滅門,那漢武帝擔心的外戚干政之事就可能再次發生。

同時,透過上面我們講劉據被逼死的過程,我們會發現,太子劉據之所以會死,完全是因為他缺少帝王應有的政治素養,在關鍵時候沒了主意,讓自己的老師幫自己拿主意,才導致的悲劇。

如果劉據順利當上皇帝 漢朝又會是什麼樣的

劉據缺少政治素養不是隻在這一件事上,隨便再給大家舉幾件。

就說漢武帝每次遊山玩水時,漢武帝讓他監國,他就由著性子與父親唱反調,專門平反漢武帝早已定死的“冤案”,史書上這麼寫的: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

雖然漢武帝沒說什麼,但是那些被漢武帝重用的酷吏不爽則是明顯的,江充就是其中之一,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

意思是說那些酷吏都去詆譭太子。

有很多大臣去漢武帝跟前說太子的壞話,一開始都沒有擊中到漢武帝的要害,直到“巫蠱案”。

這過程中,衛子夫也常常勸劉據,不要老是跟他老爹對著幹,不僅會影響自己在老爹那的印象,還容易被小人誣陷,他卻認為:身正不怕影子斜,我爹那麼聰明,肯定是不會被這些小人迷惑的。

但他不瞭解的是,官場上就怕的就是人言,一個人說了可能是假的,很多人說的時候,漢武帝能沒有想法嗎?

混官場的人,沒有一點城府,只能被別人吃得死死的。

沒有心機對普通人來講是一個美德,但對一個未來的帝王來講,卻很容易被小人禍害。

有一次,漢武帝生病在甘泉宮養病,劉據要去看望武帝,因為劉據鼻子比較大,江充就對他說:“陛下說討厭太子的大鼻子,如果你要進去,就用紙蓋一下鼻子。”

他還真的這麼做了,等他走後,江充就對漢武帝說:“太子覺得陛下身上有臭味,所以才用紙蓋住鼻子。”

當然,更能表現他政治素養低下的,就是巫蠱案,38歲的人了,居然拿不定主意,還讓自己的老師出昏招。

一個偉大的皇帝,最重要的是要有“帝王之術”,懂得分析形勢,懂得運籌帷幄,懂得臥薪嚐膽,懂得不動聲色……而這些,都是劉據所缺乏的。

如果劉據順利當上皇帝 漢朝又會是什麼樣的

3、西漢王朝的衰敗,源於武、宣帝,衰於元、成帝,敗於哀帝

雖然漢武帝是大家公認的千古一帝,但他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封殺了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文化氛圍;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浪費了國力財力,將文景之治時期漢朝積累的國庫消耗殆盡;晚年好迷信,渴求長生不老不僅耗費了大量財力,也對社會風氣產生不良影響,種種這些,都為西漢由盛轉衰埋下了種子。

在漢宣帝劉恂統漢時期,漢朝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國力強盛,與漢昭帝締造了“昭宣中興”,卻在明知太子劉奭(即漢元帝)不稱職的情況下,沒有果斷撤換,導致他繼位後,寵信宦官,朝政混亂不堪,也讓西漢由此走向衰弱。

而漢元帝和漢宣帝一樣,明知他的兒子劉驁(即漢成帝)品德不良,但考慮到他是漢宣帝最寵愛的皇孫,就沒有廢黜。漢成帝劉驁在位期間,生活荒淫,寵幸趙飛燕趙合德姐妹,把朝政全部交給自己的舅舅,加劇了西漢進一步衰敗。

假如劉據當了皇帝,他能管得了他的孫子漢宣帝選拔太子嗎?肯定是管不了的。

漢宣帝之後,西漢的五個皇帝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本身就是歷史規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即使是劉據當了皇帝,又能改變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