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死在落鳳坡,諸葛亮死在五丈原,這真的是宿命之說嗎?

我從來都不相信什麼宿命,我也不相信有什麼宿命之說。我只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我們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其實這個問題問的並不十分準確。五丈原在諸葛亮病死之前就叫五丈原,落鳳坡卻是在龐統死後才叫落鳳坡。

龐統死在落鳳坡,諸葛亮死在五丈原,這真的是宿命之說嗎?

我們有時候之所以覺得龐統隕命落鳳坡,諸葛亮病死五丈原,都是因為宿命,其實是受到《三國演義》影響。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司馬徽曾經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此話已經為諸葛亮後面的宿命奠定了基調。龐統途徑落鳳坡之時曾說:“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從《三國演義》來看,龐統之死和諸葛亮之死都擺脫不了宿命。

龐統死在落鳳坡,諸葛亮死在五丈原,這真的是宿命之說嗎?

其實宿命論不光在《三國演義》中隨處可以,宿命論在明清時期小說中也處處有所體現。《說唐》系列小說,更是充滿宿命論。羅成和秦瓊互教功夫之前發下毒誓,絕對不會有所保留。如果違背誓言,羅成萬箭穿心而死,秦瓊日夜吐血而亡。雙方在教授過程中,羅成了留了一招回馬槍,秦瓊留了一招殺手鐧。結果羅成死於萬箭穿心,秦瓊死於日夜吐血。

《三國演義》只是小說,並不是真實的歷史。小說家在寫歷史小說的時候,已經知道歷史的結局。他們寫小說的時候,往往無法改變即成的歷史。他們只能把一些人物的命運或者事件的最終結局歸結為宿命。無論羅貫中再怎麼寫《三國演義》,龐統都會死於伐蜀之戰,諸葛亮都會死於五丈原。羅貫中無法控制最終的結果,卻可以控制其中的過程。羅貫中是典型的擁劉反曹派,他們描寫蜀漢人物死亡或者為什麼蜀漢無法統一華夏的時候,往往加上了不少宿命論。讓讀者認為不是蜀漢政權不夠努力,而是蜀漢逃脫不了宿命的安排。

龐統死在落鳳坡,諸葛亮死在五丈原,這真的是宿命之說嗎?

龐統隕命落鳳坡,諸葛病逝五丈原,只是小說家的宿命,並不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歷史究竟如何呢?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諸葛亮和龐統都是當時有名的名士,兩個人的名氣一樣大。當時流傳著“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的說法。劉備得到了兩人卻沒有完成的天下的心願。劉備最終為什麼沒有奪得天下,不是因為宿命,而是這句話明顯帶有誇大成分。龐統和諸葛亮確實是難得的王佐之才,可是他們兩個也是有所偏向的王佐之才。諸葛亮更偏向於政治,龐統更偏向于軍事。他們兩個人輔佐劉備的時候,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在那個時代,統一了北方就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曹操已經成為天下最強的實力派,其他勢力加到一起也不是曹操的對手。劉備即使同時擁有了臥龍和鳳雛兩大賢才,也難以在短期之內改變曹氏的優勢。龐統和諸葛亮能做的就是儘量擴大劉備的力量,等待天下再一次大變的時候。

龐統死在落鳳坡,諸葛亮死在五丈原,這真的是宿命之說嗎?

為了讓劉備順利佔領益州,龐統為劉備制定了取蜀三策。上計是挑選精兵,趁其不備偷襲成都,一舉佔領整個益州。中計是謊稱回荊州,擒殺蜀中大將高沛、楊懷等人,然後亦步亦趨攻打成都。下計是回到荊州,然後慢慢找機會進攻益州。劉備認為上計太冒險,下計太保守,於是選擇了中計。其實上計雖然冒險,但是成本最低,成功的機率也不低。後來鄧艾滅蜀的時候,實際上用的就是上計的翻版。劉備不用上計,結果自己的兒子卻因上計丟了江山。

龐統死在落鳳坡,諸葛亮死在五丈原,這真的是宿命之說嗎?

劉備集團決定用中計之後,開始按照計策攻打益州。戰爭開始之初,劉備軍打得順風順水,一舉斬殺了楊懷和高沛,所經過之地盡皆望風披靡,一直到打到了雒城。劉備在雒城踩到了釘子,劉備久攻雒城不下。龐統為了儘快攻陷雒城,親自率軍隊攻打。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龐統被流矢射中身亡。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龐統會戰死在雒城。龐統戰死之時年僅36歲。龐統死後,劉備非常傷心,親自為他挑選墓地安葬,並把安葬龐統之地命名為落鳳坡。也就是說先有龐統之死,然後才有落鳳坡。

龐統死在落鳳坡,諸葛亮死在五丈原,這真的是宿命之說嗎?

《三國演義》正好把兩個做了倒置,先有落鳳坡後有龐統之死。這樣就為龐統之死注入了一定的宿命感。羅貫中的這個調整非常巧妙,偷偷調整之後,讀者不僅沒有發現,反而深信不疑。其實如果知道三國正史,絕對不會認為龐統之死是宿命。

諸葛亮的死和宿命更沒有關係,我倒覺得諸葛亮的死和過度勞累有一定關係。說到諸葛亮我們可能會首先想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用“鞠躬盡瘁”形容諸葛亮再合適不過。劉備死後其實給諸葛亮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主少國危”四個字是當時蜀漢政權最真實的寫照。諸葛亮在這種情況下臨危受命,最終穩定了蜀漢局面。為了完成北伐大業,諸葛亮在穩定內部局勢之後,開始進行北伐。諸葛亮六出祁山最終都無功而返,最終在五丈原含恨而終。諸葛亮的死,在後人看來多多少少有一點宿命感。其實諸葛亮也就是正常死亡。

龐統死在落鳳坡,諸葛亮死在五丈原,這真的是宿命之說嗎?

諸葛亮死亡的年齡是54歲,這個年齡在現在看來確實不大,還沒有到退休的年齡。但是在三國時期並不算短壽,諸葛亮已經比大多數人的壽命更長。所以諸葛亮從年齡上來說也算是壽終正寢。諸葛亮的死更多是勞累而亡,諸葛亮是一個非常盡職盡責的丞相,事無鉅細都要過問,甚至連杖責幾十軍棍這樣的小事諸葛亮都要過問。諸葛亮兢兢業業生怕自己哪裡做得不到位。所以最後諸葛亮憂勞成疾,死於軍前。

由於諸葛亮的死帶有太多無奈和心酸,諸葛亮帶著無盡的不捨與遺憾離開人世。所以後人對諸葛亮充滿同情,他們寧願相信諸葛亮死於宿命。這樣他們才能接受,諸葛亮沒有完成北伐事實。

所以根本沒有所謂的宿命之說,只有不斷努力才有可能實現自己夢想。努力的人,成功的機率一定會大很多。